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题记:掩映在盎然的绿色中,清水河校区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既有力与美的张力,也有婉而幽的意蕴。从校园地图上看,这一片被远景规划为“体育公园”的区域犹如流淌在绕城高速和清水河之间的一抹绿色飘带……
距离2015年由四川省承办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一段时间,但我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简称“场馆中心”)已经提前做起了“倒计时”:从去年12月份开始,场馆中心就吸收国内外先进场馆经验,大力推进场馆无障碍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工作,既注重细节,体现了人文关怀,又注重设施的循环利用,彰显了节俭理念。
场馆中心为何早早就做准备呢?原来,我校清水河校区体育运动中心体育馆已经列为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的闭幕式举办地,并作为成都会场主比赛地承接第六届特奥会游泳大项比赛以及第九届残运会游泳大项、盲人足球项目和轮椅篮球项目的比赛。
这一赛事的承办,对我校体育场馆而言意义重大——它既是我校体育场馆具备承接全国性体育赛事资格的重要见证,也是我校场馆中心积极拓展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一个代表性成果。
在场馆中心人的心目中,获得全国性体育比赛的承办资格,其历史意义并不亚于获得“鲁班奖”。“鲁班奖”认定的是“综合质量”,这个荣誉属于场馆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而全国性体育比赛的承办则是一种服务能力象征,这个荣誉将属于体育场馆的所有者——学校!
在场馆中心负责人看来,如果说“鲁班奖”是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么,举办全国性比赛就是一个“逗号”,并引出了一个链接现在和未来的辉煌的“省略号”,它是一种开放运营模式的开端。
应运而生:场馆亟需一支专业化的“保育队”
体育场馆管理中心是带着使命诞生的,是适应我校规模庞大的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的日常管理需求,提升场馆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以馆养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清水河校区建设过程中,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是学校重点规划建设的教学基础设施之一。与“生态校园”的建设理念相适应,清水河校区运动区统一规划在紧挨绕城高速的生态绿化带,长达1600米、总面积近1200亩。现已完成的一期运动区占地约20.5万平方米(310亩),包括室外运动场地、室外游泳池、风雨棚(室内运动场)等设施,2011年学校又建成了清水河校区体育运动中心,为广大学子开展体育运动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然而,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的庞大体量也带来了管控的难题——在310亩运动场所、7万多平米地面建筑的日常管护工作中,一项项“小事”汇聚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工程”。
此外,运营成本始终是困扰所有场馆发展的共性问题。无论是大型体育场还是豪华音乐厅等,如果没有自给自足或自力更生的能力,场馆就成了缺乏奶水的婴儿,根本无法维持青春的活力,更不用说长久造福师生的能力了。正因如此,国内外许多场馆都不得不实现“华丽转身”,走上了“以馆养馆”或“以商养馆”的运营道路。
正因如此,如果没有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很难保证场馆的健康运转。实际上,学校领导很早就意识到成立场馆管理机构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部署。2011年8月,学校党委常委会决议成立统一管理体育场馆的机构,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应运而生。
养精蓄锐:为提升场馆服务能力苦练内功
从其诞生之日起,场馆中心就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立了“以师生为本”的“服务育人”理念,强化场馆运行的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场馆设施,初步形成了场馆正常运行的管理和保障体系,实现场馆全年安全、平稳地运行。
当场馆中心完成场馆移交和接收工作时,大部分设施尚没有配套设备或服务,仅相当于没有装修的“毛坯房”。而要把“毛坯房”变成“精装房”,首先需要的是一支得力的人才队伍。场馆中心首先按照精细化、高效管理的要求,组建了综合管理科、运行保障科、经营服务科等职能部门,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职责,确立了场馆管理的组织架构。
随后,场馆中心立即着手遴选人才,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和程序,选聘场馆安全值守、卫生保洁、场地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人员28人,并通过市场调研考察,引入游泳池专业化管理单位,组成了一支约20人的泳池专业管护队伍,基本完成了场馆运行所必须的保障人员配置。
鉴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营的需要,场馆中心还认真调研、学习借鉴,搭建了企业化管理平台、实行“中心+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为清水河校区体育场馆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场馆中心着力完善场馆设施,为场馆的正式运营和高质量服务做好了准备。2012年,游泳馆中央空调系统、供热供暖系统、水循环系统、水控监控系统完成安装调试、验收和移交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了更衣柜、热水器及家具配置;体育运动中心外围的道路、停车场、路灯等附属设施也得到了极大完善。同时,场馆中心还申请专项资金120余万元,对部分体育场地的设施实施维护维修,并争取韩国室内高尔夫推广计划项目投资近400万元,建成了室内高尔夫教学培训室。
“苦练内功”的过程是艰苦卓绝的,仅游泳馆的相关完善配套工作就前后花了11个月时间。从2012年完成接收,游泳馆经过8个月才基本达到开馆要求,又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完善了设施、配置了人员、准备了器材,终于在2013年7月底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顺利实现了游泳馆安全平稳试运行。
“动感地带”:为全校师生运动提供理想去处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我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和良好的条件。场馆中心首先确保体育教学需求,在2012年为全校12个项目的体育课程提供了教学场地和相应条件,2013年,体育课数量进一步增加至21门,比2012年翻了近一倍,有5700多个班次的17万人次在体育场馆上课,其中,室外游泳有189个班次的近2万人次参加。
“体育课相当丰富!”机电学院2012级杨炜坤同学说,大一年级的体育课都是“规定动作”,到了大二年级时可以任选,从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五人足球到瑜伽、游泳等项目应有尽有,“尤其是游泳项目,选的人太多了,抢都抢不上——幸好平时去游泳价格不是太贵,学生票一次只要6块钱。”
此外,场馆中心还安排了学校篮球、五人足球、田径、游泳、网球等五支高水平运动队的980学时训练。同时,通过改造调整,场馆中心还在室内训练馆增设了200平米的力量健身室、400平米的体操健美操室、700平米的室内高尔夫室、100平米的瑜伽室和100平米的壁球室,进一步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锻炼项目。
在体育课之外,场馆也成了师生运动、休闲的理想去处。场馆中心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健身项目,采取优惠和激励措施促进师生养成良好健康的运动习惯,吸引师生走进场馆,极大地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2012年,场馆中心为全校师生办理运动卡6000余张,充卡总收入达100余万元,其中教工办卡约1500张;游泳场开放2个月,师生游泳人数达35000人次,此后逐月增长。“学校的游泳池标准很高、环境很好,而且价格也便宜,一次才10块钱!”经常游泳的老师说,“你去学校外面游泳,怎么着一次都要20块钱吧?!”
此外,清水河体育馆还承担了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授位典礼以及军训开训典礼等大型校级活动,承办了2012-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CUBS)”等多场比赛。中国西部高校第二届暨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第3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学科竞赛也纷纷在体育馆举行。
2013年,场馆中心进一步探索创新面向全校师生免费的方式,安排各类体育场地开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共14项约2万余人次,开展学生体育社团协会及各学院体育部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3万余人次;开展10个学生体育类社团的每周两小时常规活动约8000人次;安排篮球、足球场和网球场开展3支校教职工球队每周训练和比赛约2500人次。
精细管理:推进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场馆规模的扩大和利用率的提高,对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最终落实到了管理的力量强化和方式创新上。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压力和限制,管理的人数规模不可能大幅增加,因此,场馆中心最终把目光锁定到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
一方面,场馆的日常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许多环节,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供水、供电、供热、消防、安保、绿化、清洁、场地布置,甚至办证、收费、检票、救护等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将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场馆使用率的快速提升,“顾客”人数猛增,服务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仅2013年场馆中心就新办了6000多张运动卡,课余(下班)时段进入场馆的人数近7万人次,如果不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些琐碎而巨量的工作将使场馆中心的人力资源需求成为无法填满的“无底洞”。更为重要的是,场馆中心最终要面向社会,就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迎接比“7万人次”多得多的“顾客”。即便场馆具有了高标准的硬件水平,如果管理无法突破,社会化和市场化就会受到极大制约。
正因如此,场馆中心立足现实、放眼长远,一次性投资10余万元,以先进的专业管理软件为基础,建成了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运动卡”与校园“一卡通”并用的场馆管控体系,摒弃了现场收现、办证核算、售票检票等繁琐、低效的方式,努力实现了高效而周到的场馆服务、精细而规范的场馆管理。
在游泳馆,只需刷一下“运动卡”就可以进场游泳,无须出示“游泳证”并接受“检票”人员的信息核对确认;游泳结束时,智能系统已经实现自动计费,刷卡即可扣除。这既解决了财务监管难题、节省了场馆的人工成本,也极大地方便了游泳的师生。这一系统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校医院的数据库建立连接,方便管理人员查阅游泳卡使用者的体检记录,并免除了纸质文档管理带来的麻烦。
“运动卡”的诞生,为场馆拓展服务项目、吸引更多顾客提供了方便,也为实时把握场馆使用情况、合理安排场馆使用计划提供了支持。“我们正在扩建运动卡信息管理系统,全校师生和运动者还可以提前在网上预定场地和适时查询场地使用信息!”场馆中心主任赵泽勇介绍说。有了这个系统,哪一块场地在哪一个时间段有空闲,在网上都将有清楚的显示。使用者可以任意选择空闲场地和时段,就像去电影院买票时选择空座位一样方便!“运动卡”的持有者还会有自己的“运动记录账户”,并可以通过账户积分换取更多的奖励或优惠!
对外开放:兼顾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服务队伍的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管理技术的支撑,为体育场馆的社会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为“以馆养馆”奠定了基础。
高校体育场馆的第一职能就是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师生课余活动需要。然而,巨大的运营成本使体育场馆必须扩大开放。以游泳馆为例,由于对师生分别实行5折和3折优惠价格,即便每年有5万人次的使用量,全年收入也只有不足50万元。而游泳馆每年的基本运行成本就高达100多万元,仅专业救护队伍的工资每年就需要80万元,根本不够游泳馆“塞牙缝”。因此,要“以馆养馆”就必须“扩大开放”。
2013年11月13日下午,“高新区合作街道市民体育运动中心”正式揭牌启动。这是场馆中心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走向社会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外开放模式的重要探索。它采用创新整合区域资源的方式,在满足学校师生体育运动需求、保证校园安全秩序前提下,对清水河校区体育运动中心进行有计划地面向社会有偿开放,这对提升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场馆中心还继续采取体育场馆使用的优惠激励措施,以游泳馆、体育馆和体育场对外开放为重点,分项做市场调研,多渠道进行协调沟通,加强接触联系社会各类文体单位部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场馆中心积极与华为等大企业,合作街道办等管理部门,省游泳协会等体育事业单位,以及金沙印象等文化文艺传媒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2013年,场馆中心对外承接了英特尔年会、水木年华演唱会等大型群体活动8次,游泳馆承接了全国及省市少儿、青少年游泳比赛和企业游泳比赛7次;体育场还承接四川省备战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田径项目集训队前四个阶段集训以及四川省特奥队集训。
综合运营:探索场馆多元化经营的新道路
“以馆养馆”胜利在望,但场馆中心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2013年,场馆中心完成了体育运动中心餐饮服务设施改造工程,建成了可以供1000人就餐的教工餐厅及配套厨房,并配套完善了相关服务设施。场馆中心还继续进行室外运动场地及设施的专项维修维护:在室外,对11块塑胶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材、体育运动中心周边绿带围网、室外运动场地的排水进行了改造修,对2块五人制足球场地16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进行了整体更换;在室内,安装了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体育馆内2700平方米运动木地板的维护及打蜡保养,对体育馆、游泳馆和游泳场进行了室内空气、水质、卫生防疫和消防等方面的检测。
场馆中心为何如此大刀阔斧地完善配套综合服务设施并事无巨细地完善每个细节呢?原来,场馆中的心里酝酿着一个更为宏大的多样化经营蓝图。“要想把场馆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就要按照大规模比赛的标准严格要求,场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接待能力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赵泽勇说。
不仅如此,场馆中心还前瞻性地考虑到,以后要承接更多大规模、经常性的比赛,就需要考虑配套检票系统、音响系统、灯光管控系统。同时,如果没有专业的灯光系统,就无法承接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比赛。“2013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本来想放到我们体育馆举行,最后因为我们的体育馆灯光不具备羽毛球专业灯光而取消了,十分可惜!”体育馆负责人说。
大型赛事,尤其是全国性体育比赛,也对卫星直播的配套设施提出了要求。例如,要为50KW的转播设备(卫星转播车)供电,就需要相应的供电设备和电缆。场馆中心在去年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可以预见,当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时,全国都将接收到从电子科大清水河畔发射的卫星信号。
正如奥运会催生“奥运村”、“奥运村”服务奥运会一样,以大型比赛为牵引,场馆中心的综合运营模式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真正实现多元化经营。从瑜伽室、棋牌室、咖啡厅、教工茶坊,到斯诺克桌球室、健身室、体操室、电子竞技室,再到体育便利店、大型体育超市,场馆中心将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一个具有体育特色的综合休闲“体育公园”,走出一条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发展道路。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