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微固学院新进教师刘成
在没接触刘成老师之前,我们最初的印象是来源于刘老师的摄影作品——蓝天下慵懒地伸展着长长的海岸线的Key West,宁静安谧的乡村音乐圣地Nashville,宾州如丝带般起伏在小丘之上的公路和云南澄净如天使眼睛的泸沽湖。我们一边欣赏着这些作品,一边想象着老师的模样:一定是位温和可亲,身上充满故事的人吧!带着这些美好的想象,我们对刘老师进行了专访。
带着“文艺范儿”的摄影、乡村音乐爱好者
在采访时,我们第一次见到刘老师:圆圆的脸,未脱学生气,一副黑框眼镜下透着和气的眼睛,嘴角常常带着笑意。让我们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和缓下来。出于对刘老师摄影作品的兴趣,我们问了些有关摄影的问题,没想到的是在聊天时,音乐,旅行,读书,网球等等不知不觉也成了谈论的话题,原来我们的刘老师这么文艺!
刘老师告诉我们他大概从4年前读研究生时开始爱上摄影,当时加入大学的摄影协会,对周围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景物,很有特色的风景总是试图用相机来记录。刘老师说在摄影时你会遇见很多有趣的事情,随之老师讲了一件他在宾州做科研时,出去旅行所遇到的一件有趣的事:那次是个天朗气清的清晨,我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正好经过一个加油站,加油站旁停着一辆很长的卡车,阳光将丝丝笑意洒在车窗上,司机在车尾收拾着东西,似乎是刚刚睡醒,在阳光下脸部如婴儿般纯净安详。我和朋友因为初次见到这种很长的卡车,便过去和司机闲聊,没想到司机很热情,带我们上车参观他的卡车,原来这里的卡车还带着一个卧铺车厢,车厢里面洗漱日常用品一应俱全,晚上司机可以随时停在加油站休息。随后司机又把我们带到驾驶室,教我们如何开这种卡车,并让我们尝试着去开卡车。可是卡车档位太多,我们记不过来,加之卡车太大,生怕出问题,便婉言谢绝了。当时我们身在异国,却感到一种如家乡般的温情,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司机的面貌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我想,只要人与人彼此真心相待,文化、国界都不再是鸿沟!刘老师讲着,眼神仍带着对那段经历的怀念,嘴角时不时挂着浅浅的微笑。我们听着,也被那位司机的热情所感动。
当被问及Nashville时,刘老师说他出于对乡村音乐的热爱,趁着空闲时间便去了那里。长长的绵延至天边的乡村公路,公路两旁广阔的农田,稀稀落落洒在农田上的几处房子,一路微风拂面,阳光遍地,白云点缀着蓝天,当时自己真想变成一只鸟,自由自在的在天地飞翔,刘老师笑着说。刘老师说他喜欢纯粹的乡村音乐,像Lady Antebellum,Luke Bryan都是他喜欢的乡村音乐歌手。在刘老师看来,演唱乡村音乐,一把木吉他,配上女性沙哑的嗓音或者男性浑厚的嗓音便已足够,简简单单,无需太多修饰,如乡村景色般自然朴素,这就是他理解的乡村音乐。
除了这些,读书也是刘老师的一项业余爱好,老师说他喜欢读一些杂文、书摘,评论,尤其是有关时事方面的。工作之余,刘老师喜欢打网球,一张有关网球的摄影还获过奖。
异地求学,从未放弃英语的学习者
如果你认为刘老师只是位文艺爱好者,那就错了,刘老师一路追逐科研,去到遥远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求学,除了很强的学术能力,英语水平也相当高。当我们问到刘老师当初出国后有没有遇到一些文化交流上的困难时,老师笑着说,自己是一个很爱和人打交道的人,对人真诚热情,所以很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去。“语言障碍对我来说也不是问题,因为从本科起,我就从来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不管是听VOA新闻,还是看美剧,或者听英文歌,并学唱,在这种娱乐、轻松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出国后,经常和人交流,所以英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不少。”谈到现今学生在研、博阶段参加国际会议作oral presentation,免不了会怯场时,刘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提前做好准备是必须要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一些提前的排练,找一个空旷的教室,一个观众,或者自己一人,面对着“观众”讲完,在作报告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语速要慢,口语可以不流利,但是思路一定要清晰,切勿因为过度紧张而表述不明,同时,多记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术语,保证自己在听到别人提问时,能够抓住关键词。
异地求学,难免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理念和国内的区别,刘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在美国,个体观念比较强,这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在那里父母一般很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我们这里父母总是为孩子的未来很操心,虽然出于爱,却有可能束缚孩子的发展。这点我觉得值得向西方学习”。接着,老师还告诉我们他一些在国外的大学生活:在美国的大学,每天都会有很多社团活动,只要你去,就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而且社团活动每周都有活动,如果你喜欢交际,你的每个周末都将会被丰富的活动占满。所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当然,经常有美国歌手在学校开演唱会,有一次是一位很著名的乡村音乐歌手来到学校,当时好多学生在台下呼喊喝彩,自己也在人群中为自己喜爱的歌手而欢呼,疯狂了整整一夜。刘老师回忆起那时的生活,脸上带着温和惬意的笑容。
分清主次,思想上的管理者
当我们问起刘老师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活,刘老师说,自己在本科阶段就已经确定要读研了,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业上,不过自己有些遗憾的事是在本科阶段参加的社会实践并不多。随之,刘老师补充说,这里的社会实践不只是学生工作,更主要的是去公司实习,因为在实习时你会学着站在公司的用人角度想问题,而不只是随心所欲的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经过实习可以锻炼自己相应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面试时才会得心应手。同时,刘老师,还给我们研究生一些建议,研一研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分清主次,不要因为兼职导致舍本逐末,因小失大。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你才会了解自己究竟是否适合科研,在研三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是读博或者就业。不管是科研还是工作,一旦选择了就努力去践行。谈到工作或者科研的倦怠期时,刘老师分享了他的科研理念,当工作或者科研累了,可以选择休息一段时间,一个人去旅行,或者简单的休息放松,去调整自己,一旦休息完,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工作。
一直以梦为马,不断拼搏的追梦人
刘老师本科和硕士阶段在陕西师范大学就读,博士阶段去美国宾州参加国家联合培养项目,29岁学成回国后,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这一路走来,刘老师始终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如初。
刘老师告诉我们他能来电子科大当老师是一种巧合,在2010年他曾来成都开会,博士毕业回国后,这边的领导对他赞赏有加,极力促成他来这里任教,刘老师考虑到这边教育平台较好,可以为实现自己科研梦提供更好地舞台,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子科大。除此之外,他喜欢成都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悠闲舒适,可以让你静下心来做研究。只有心境澄净,不急不躁,才能真正做好科研,刘老师认真地说。当我们问到国内与国外科研状况的对比时,刘老师很冷静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国内科研现在一直在进步,尤其是硬件方面基本上不亚于美国,现在值得改进的主要是软件层面,即科研管理,如果这方面我们能做好,相信中国的科研会迈上一个大台阶。除了这些,外国的研究在制定方案时,目标更具体,方案更周到,可行性更高,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看到中国一直在努力改进,朝着优秀的方向前进,这就值得我们肯定,我相信中国的科研不久后会赶上美国,刘老师乐观地对我们讲,眼神里充满憧憬和坚定。
刘老师最后告诉我们,他最向往的状态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工作和生活能够随心所欲的调整和掌控。讲到这时,一阵阵微风从窗外徐徐吹来,带着银杏新冒出的嫩叶的清香,我们感到一种莫名的振奋。在我们看来,刘老师那仍未脱学生气的笑脸,始终在表明,他是一位旅行者,一位永远在路上,热爱身边的每一寸风景,对前方永远充满期待和渴望的旅行者。
附被采访人刘成老师简历
微固学院张怀武课题组新进教师——刘成
刘成,1985年生,陕西西安人,讲师。
2007年本科毕业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该校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师从Clive Randall 教授。
2014年1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介电、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