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西都市报:电子科大“技术男神”辞高薪工作回校搞发明
文:华西都市报 图:华西都市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4-30 3284

m_f55555901ce625d8b85eec4683b1511c.jpg

电子科大创业中心正在孵化未来的企业家。

  

  @华西都市报: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手握一线电子类技术,月薪在川内高校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上,令人艳羡。然而,一个月前却有毕业生辞去了月薪9000多元的工作,重新回到校园带领师弟师妹搞创业。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几个小房间并排开来,这里每个工作室的学生被称为“技术男神”,不少人放弃了毕业后的高薪工作,专注创新创业。

  在电子科大创业中心,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名字。创萌团队的7名主力成员有5名都是毕业返校,想利用学校提供的研发场地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做点实事”,同时赢取创业的第一桶金。

民生发明:为农民工设计“智能找工作”软件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硕士杨毅,曾经在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搞技术,月薪9000余元。两会后,他关注到“农民工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的信息。他于是想: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软件,在用工的空窗期帮助人们更加便捷地找工作?他与几位毕业生先后研究了现有的各类招聘网站,最终发明了非常智能的求职软件:求职者可通过语音与机器人对话,机器人自动进行语意识别,分析求职者意愿,为其提供包括了薪资、五险一金等各类数据的工作列表。
  “如今手机使用率非常高,农民工人人都有手机,这个终端要比以前用电脑更方便,覆盖面更广。”杨毅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底层人群,使他们能方便轻松的上网找工作。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款暂定名为“民声机器人”的手机软件。

医疗发明
测量颅骨内压不再进行腰椎穿刺

  学生李卓东曾阅读过美国一学者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种关于减轻对患者伤害,测量颅骨内压的猜想。但可能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先进,这篇文中的想法被搁置至今,一直没有实现。
  不久前,“壹比特”创业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用听诊的方式来“听”颅骨内的“机械波”;以及用射线反射的方式来测量脑血氧。这些无创的测量方式,让患者不用再进行脊柱或颈椎的穿刺。
  “举个例子,我把颅骨看成是一个封闭杯子,里面的血液等物质即为盛装的水,不同的水位,敲打杯子就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同样,敲打脑门,就会有不同的脑内‘机械波’,这样就可推断其中的压强、压力值。”据了解,目前该发明已申请专利,医疗器械公司对此产生兴趣,商议合作事宜。
  研二学生赖波介绍,他们的团队名叫“壹比特。“比特”即“bit”,是计算机二进制位中信息最小的单位,“壹比特”是想用技术关注到更小的民生细节,也表示创业从最基础起步。现有的18名成员以电子信息、电子信号处理专业的同学居多,在将电子信息与医疗器材交叉结合的创造中,所有的专业医学知识都源于课外自主搜集资料以及临床调查。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将成立医学院,目的也希望先进技术能服务于医疗临床。

教学发明:先进电子白板在影像上直接“授课”
  黄建、陈龙等8名同学一起发明了“方米自然交互系统”,可让使用者成为“影子控制者”。过去,当老师通过投影仪将电脑上的内容投影到画布后,需要有一个人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才能进行画面演示。现在,老师在上课直接点投影,就可以做实验了;商务人士在演讲时,不用再有助手在一旁帮忙翻页PPT。这项发明,被多家公司相中想要投资,不过学生们筹建了自己的公司。
  创业中心主任娄春伟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创业苗圃”入围了成都市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是唯一来自高校直接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们有技术,但是还欠缺市场的推广,学校希望为他们提供体系化的培训、基地化的支撑、实践教育以及孵化教育,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实施项目于人才双线培养,形成完整的孵化培育链条。”
  目前,电子科大创业中心也吸引到众多金融投资机构设立孵化基金来帮扶创业学生。学生们表示“目前物质水平提高了,想要用技术创业帮助到更多人,实现专业价值。市场推广还是自己的软肋,将探索多种途径来推广扩大价值。”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实习生张昕煜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