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12日,由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中山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崔平平个人画展将在中山美术馆举行,这对于崔平平来说,是又一个阶段的总结。这个在中山生活了将近20年的湖南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融合。
本期人物
崔平平,电子科技大学中山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现居中山
故乡印象
古道街、石板路、吊脚楼,比凤凰还凤凰,但没有湘西的匪气,如洞庭湖的平和宽厚中山印象客气的中山人,悠闲的小城市
■故乡的山明水静造就了一方性情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沈从文的《边城》里描绘了他童年里一幅精致优美的田园牧歌式图景。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自然而又清丽,为后世之人创造了关于凤凰的种种憧憬和幻想。
但在崔平平这里,这都不是憧憬和幻想,而就是故乡真实的写照,崔平平的故乡不在凤凰,而是益阳。“但那些句子,用在益阳特别合适,一样的青石板,一样的吊脚楼,一样的竹林,一样的河流,一样湿漉漉的记忆”,童年的他就这样穿梭在古街巷,行走在石板上,优游逛逛。“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时的人是学不了知识的,也就是劳动,劳动之外有很多富余时间”,而某一天的游逛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穿街走巷时,我看到有一群人在巷子里写生,一笔一画,特别专注,这吸引了我,就一直站在他们身边看,他们画完,我也借来纸笔学画。”这小小的偶遇触动了少年深处的渴望,他开始爱上这门线条和色彩的艺术,在自学之余,就找到了益阳文化馆里的美术干部,央求他们收下他这个小徒弟,而他的启蒙老师张月明就从此带着他在益阳的山山水水间行走写生,练就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山明水静的日子至今仍是他念念不忘的好时光。
崔平平说,人人都说湖南人多少带些匪气,这是一种误读,“在湖南北部,以常德为界,越往西崇山峻岭间,就容易滋生匪乱,但是到东边,特别是益阳,这里有桃花江、沅水等冲积的平原,典型的洞庭湖岸鱼米之乡,所以人相对开阔,文化也在这里沉淀下来。”说到此,崔平平特别自豪地称自己家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曾经出过“三周”——周立波、周扬、周谷城,性情也相对宽厚文气。
■中山步调刚刚好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学习装潢艺术设计、装饰绘画与工业设计等专业,那时的他们待遇极好,吴冠中、张仃、叶浅予等都曾先后给他们授课,毕业之后,他回到益阳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任教,如果不是网上的一则招聘启事,他或许就会永远留在家乡。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招聘教师,他投递了简历,而后与中山结缘。他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从无到有,从一两个班到20多个班,从数十生源,到现在将近千人的发展历程。然而在他脸上,并没有写着胼手砥足、披荆斩棘的艰难,而更多的是一种自然与自豪。热爱艺术的他坚信,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这方充满神奇魅力的伊甸园。
从益阳到北京,从益阳到中山,南南北北的行走,崔平平并没有大多数人奔走异乡的磨合阵痛,因为校园的生活相对单纯,而家人陪伴,绘画陪伴,更让他无所畏惧。没有精神的负累,他就可以在画里施展拳脚,崔平平的画永远充满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不同于传统绘画,按部就班,工工整整,他融合了装饰设计的元素,像是一种游戏,又充满意境,就比如字画作品,源流于中国汉字的变形轨迹,得益于象形文字与人文气韵的涵养,再比如他把家具、陶瓷之类的民间艺术品,以正面平视或垂直俯视的方式现出一种剪影的情态,再进行有机组合,意蕴生动,具有极高的辨识度。6月份的展览,就是他对自己创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给中山生活的一种交代。
崔平平说,他要感谢中山这座城市,得以有悠闲的步调,漫步于艺术的长廊。“人与人之间有着适当的距离,不近也不远,刚刚好。”而在闲暇时分,他也应邀去往五桂山中朋友的农庄投入自然的怀抱,这些都是他想要的生活。
中山的一切并未让他忘了故乡,每年他都会回去一两次,会会老友,他说“四十岁以前的朋友才是真朋友。”除此之外,依然会到故乡的青龙洲上大口地呼吸熟悉的气息,看看蔓延的翠绿,享受幽静。一切波澜不惊,正如他的名字,他的画作,平平之中自有一番自由、浪漫的真意。(中山日报记者 冷启迪)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