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布鞋院士”李小文畅谈大学生活
文:文/学生记者团 景艺琳 曾菊华 图/唐笛 图:文/学生记者团 景艺琳 曾菊华 图/唐笛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09-29 3379

  9月23日,杰出校友李小文院士应邀做客“成电讲坛”,分享他的大学梦和对大学生活的思考,希望学弟学妹们牢记并弘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

开场白:“要开溜得找个好位置”

  三周前,李小文很爽快地答应了资环学院的邀请,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成电。晚上6点半,他提前1小时来到讲座现场,有4位同学已经守在休息室门外想要跟他合影。他知道后立即答应:“没问题,让同学们进来吧。”

  67岁的李小文着装朴素,虽然身体不太好,说话时带有沉重的呼吸声,但他风趣幽默的讲座,引来了阵阵掌声,他也频频向听众表达谢意。

  讲座开始,李小文坚持要站着讲,“因为这是对听众的尊重”,但因为话筒较矮,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坐下来讲。“我的口才一直很不好,所以,大家如果不喜欢听可以打断我”。

  不仅如此,他还给学生支招:“‘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我是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入了‘地学’界。我们有个‘传统’,如果你开会时准备开溜,就最好选一个靠近出口的位置;如果想打瞌睡,最好坐到后排去。”

谈“读书”:图书馆义工是个好差事

  李小文1963年考入成电。那时候,他“不爱上课,不爱做作业”。大学第一学期好几门课的老师都找他去“置疑”,所谓“置疑”就是在补考前做个补习,免得补习都不及格。好多同学都觉得被老师叫去“置疑”很丢脸,但他却挺高兴,临走时老师总会说“你别置疑了,去考试吧!”

  不过,在大学里,李小文还是有别样的收获,那就是给图书馆当义工,“阅尽天下书”。追忆起自己当义工的两年时光,他认为“确实很有收获”。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之后,他获得了一些其他同学不能得到的“福利”,“当时图书馆所有的图书对我都是开放的,下班关门的时候,也允许我借两本回家去看。我一坚持就是两年。”后来,“二系”的一个同学十分羡慕图书馆义工的美差,也申请到图书馆来帮忙。

谈“求真”:千万别说伤人的假话

  “有谁能告诉我,成电校训是什么?”李小文问。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学弟学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他认为,八字校训是希望同学们敢于担当、有大肚量、有大作为。“‘求实求真’讲得就是实事求是。”他强调,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大家都会认可这样一种价值,即要从事实出发寻求真理。由于种种原因,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非常难”,因此,要完全做到实事求是,光有态度是不行的。

  他以“说真话”为例,反问到:“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说假话,但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正因如此,他要求学生至少不说假话,尤其是不能说伤害别人的假话。“有时万不得已说几句假话,也要知道这是不好的,今后要想办法改过来,说假话迟早要露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规律性。因为说假话也许能把一个人骗一辈子,也可能把很多人骗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把所有人永远地欺骗。他特别警告说,“工科学生如果说假话,一定要纠正过来,因为工科做假的后果特别严重”,一旦出现错误,贻害无穷。

谈创新:要“生根发芽”开拓创新

  求真与创新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李小文用“集合论”中的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做了形象地说明。他说,一个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集合”,而全人类的知识则是一个很大的“集合”。

  “集合”之外的世界是什么呢?我们并不知道。因此,孔夫子告诫我们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说,人的认识有一个边界,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要承认不知道。他强调说,人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小“集合”和整个大“集合”的边界,如果在认识范围之外胡说八道,就不是“求真”。

  当然,人类的知识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说,人可以通过学习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集合”,尤其是,个人要充分利用整个人类的知识文化宝库,用“大集合”中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小集合”。

  在扩大你的知识边界时,一方面要“生根”,从人类的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发芽”,即寻找突破口、开拓创新。这就叫“原始创新”,它能为整个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但是,如何寻找“发芽”的突破点呢?李小文说,“我的一个体验就是,要自己认真观察,发现新的现象,并尝试用现有的理论去解释它。一旦无法解释,那就意味着这个点就是很有可能‘发芽’的地方;或者,当你用一个模型进行解释或验证时,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现象,那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新模型了——创新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谈未来:地理信息现代化大有可为

  在回答“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的提问时,李小文结合他所研究的地理信息学科,给大家做了深入分析。他说,地理信息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涵盖了遥感、GIS、GPS等多个领域。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遥感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的地理学已经不仅仅是“问奇于名山大川”,而是拓展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农业政策、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地球信息科学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柱。

  他说,地理信息学对摸清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对提出一系列具有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整治方案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布局、工农业基础建设等方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家如果以后投身地理信息,正逢其时,不要错过了历史机遇!”

  当被问到遥感科学的未来时,李小文严谨地说:“我也不敢预言遥感的未来会怎样,但这几年确实是遥感发展的机遇期。”他认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地理信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无法有效开展,就没有基本的决策依据。

  他还引用习近平主席“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论断,强调了地理信息现代化的重要性,并号召同学们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投身于遥感科学,为地理信息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