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导报:“卓越”铸就理想“智联”生成理性
——记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全国物联网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卓越智联”团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1-18 2497

  2014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在作品展示台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卓越智联”团队的刘灿正生动详细、条理清晰地介绍他们团队的作品——“智能办公楼宇电力节能管理系统(照明方向)”,该作品引起中外企业、相关物联网公司及多家媒体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最终,他们的作品在全国6大赛区的200所大学的50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本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而这个精巧智能的作品,是团队成员以理性铸造出的理想之果。

“拆拼部队”:不爱网游爱“金刚”

  “卓越智联”团队共有 4 名成员,喜欢动手制作的他们相识于本校的电子科技协会。其中,祝浩和刘灿来自 2011 级电子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郑涛与他们同专业但小一届,陈祥伟是2011级通信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拆装机械物品是4个理工男生共同的童年经历——郑涛拆坏了心爱的遥控赛车;祝浩觉得“一段代码可以让灯闪烁,可以让小车运行”非常有意思,从此对电子程序“情有独钟”;刘灿的父亲是物理老师,从小就带着他做各种有趣的小制作;而陈祥伟也有类似的经历,常常是不亦乐乎地对好端端的东西拆了又装。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先后成立了学生艺术中心、学生科技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并对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培训、指导和资助。属于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电子科协是科技爱好者的聚集地。祝浩说,协会每年都会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有针对大一新生的基础培训,包括模拟电路培训、单片机培训等;也有针对大二以上学生的专项培训,以“老师指导、同学相帮”的形式,开展项目实际训练和制作。

“卓越智联”:多人同心,其利断金

  4个男生爱好相似,特长却不同。祝浩擅长底层驱动的软件编写,陈祥伟擅长解决 ZigBee 领域的技术问题,郑涛熟练掌握 CAD 和 Solid⁃works 等机械设计类的软件,而刘灿在电路设计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选拔和组建参赛团队时,由于特点突出,他们在众多的选手中顺利被学院选中。于是,以电子工程系实验室中心副主任罗凯为指导老师,以祝浩为队长,刘灿、陈祥伟、郑涛在内的“卓越智联”团队宣布成立,正式进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多个参赛方案。经过激烈讨论,“智能办公楼宇电力节能管理系统(照明方向)”方案最终脱颖而出。选题完成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刘灿负责电路设计,保证硬件电路的稳定;祝浩进行 WIFI 的开发以及电脑客户端软件的开发;郑涛负责外形设计;陈祥伟负责 ZigBee 部分。整个项目主要通过 ZigBee 组建局域网络,实现对各个分支器照明设备的控制。

  如果说4位成员是团队的中坚力量,那么指导老师罗凯就是团队里的主心骨。罗凯能看到成员们看不到的技术盲点,而且对细节问题“锱铢必较”,但他不会“越俎代庖”,而是引导成员们自己分析症结,寻找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这个智能又节能的照明管理系统已经成型。它是由电脑客户端软件对办公室的照明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统一管理,同时,在每一个灯具开关上面都放置有亮度传感器,对室内光强进行采集之后,自动调节室内亮度。客户端还可以设定灯具的定时开关时间等,灯具坏了,客户端也会有相应的报警信息通知管理人员及时维修。

“科成小子”:过关斩将,收获颇丰

  本次比赛分6个赛区,其他赛区已经陆续公布了初赛名单,入选的基本上是一本二本的学校。然而迟来的结果却让人惊喜,“卓越智联”获得华中及西南分赛区的特等奖,并以赛区排名第一的佳绩入围全国总决赛。

  8月下旬,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共有 51 支队伍进入决赛,其中一本院校37支,二本院校12支,“卓越智联”团队是为数不多的来自三本院校的参赛队伍。经过一路过关斩将,“智能办公楼宇电力节能管理系统(照明方向)”因技术构架新颖,软硬件完成质量高,其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强,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以总成绩排名第五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指导老师罗凯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比赛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祝浩认为是作品的实用性,陈祥伟认为是作品的稳定性,郑涛强调独创性,而刘灿则归纳了各个要素。大家都把罗凯当作最感谢的人,“他一直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和指导,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上得到了提升,没有他的细心指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团队取得的成绩和学院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从开展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工科学生在大学 4 年内要有两个及其以上的作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发展院内科技协会,给他们充分展示才能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陈思)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