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培养】搭建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桥梁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行业精英
——资源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胡光岷教授谈本科人才培养
文:何乔 图:何乔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2-07 6104

  人才培养是一个大学根本的任务,正如校长所说,学生是学校的名片,一个学校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好不好。而本科人才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抓好本科人才培养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1417763390766547.jpg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最迫切的任务是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因而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就成了大学理所当然的任务。电子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将逐步转型,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现有形势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我认为李校长正是要求我们抓住这样的历史发展机遇,为电子科大未来百年的发展打基础。

  结合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情况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电子信息技术特色的资源环境类人才,也就是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重点抓的工作。结合校长报告,我们在未来发展中有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资源与环境相关学科,培养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交叉复合型行业精英。校长在报告中提出,本科教育回归到以精英培养为主的体系上来,对于资环学院来说,我们的任务是探索一条具有电子科大特色的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复合型行业精英培养体系,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国内有很多资源环境学科的强势高校办电子信息类专业,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我们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强校,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校长报告去深入挖掘和探讨这方面的工作,考虑构建“地球与空间信息”大类培养目标,设置具体的专业。目前学院已经着手调研国内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将参考国内相关专业,建立初步的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课程设置中立足地球科学,突出电子信息特色,形成具有电子科大资环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抓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校长报告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那就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要为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如果对学生的培养能让学生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受益,学生对母校的感情就会更深。对学院来说重点抓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专业课为例,我认为学生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是肯定不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学习能力就很重要。老师传授专业知识、讲授专业课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应该通过讲授共性的原理和方法,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传授该学科基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使学生获得本领域再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今后几十年的工作,成为行业内的精英人才。

  三是探索尝试小班授课,加强师生互动。培养精英人才必须要探索小班教育,学院在未来计划拿出2到3门重要的专业课做试点,开展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讨论在国外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讨论对老师也有很高的要求,老师是否具备把握讨论的能力很重要。因此要把小班教学做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加强师生互动方面,学院准备探索两件事情,一是让教授们提前在网上公布时间,让学生可以定期来面对面交流,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二是给大一新生配备导师,一个老师带5个同学,师生定期交流,让老师帮助新生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传授学习方法。

  资源和环境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以此为契机,资源与环境学院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把李校长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与科研专业方向,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电子信息技术特色的资源环境类精英人才。

编辑:张娜  / 审核:张娜  / 发布: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