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培养】营造让领军人物成长的氛围和沃土
文:李果 图:李果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2-03 5852

  听了校长的报告,我的感触很多,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值得全校师生共同思考。比如,小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因为有频繁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我本人承担了英才学院的新生研讨课,这是一门给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整个20学时的课程都是小班教学,每个班10人左右。大家以自由探索为主,开展小组讨论,很多都是开放式的问题,选择当下比较热门的科技作为切入点,由学生们组成小组完成项目,不设预定答案。做完之后,学生们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会了融会贯通,才谈得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7594867941368.jpg

  要做好小班教学,除了提高生师比以外,小班教学需要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设置配套。推行小班教学意味着需要更多老师,需要提高每堂课的含金量。这不仅对老师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挑战。这项探索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是值得我们努力的目标。

  对于提高工科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和学习科学知识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去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开设几门人文类的课程,还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长期以来,我们成电的学生比起北大、清华的学生一个明显弱点就是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沟通能力欠缺,这也是校长在报告中多次提出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开展小班教学是一个契机。在小班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与老师沟通,需要站起来演讲,需要和别的同学合作。但人文素养的提高不仅要借助课堂,更要培育和营造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参加暑期支教、社会实践,参与社团及各类学生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

  另外,咱们学校有非常好的体育设施,我特别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强身健体,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培养集体意识、团队合作、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和老师转变观念,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广大学生也要转变观念。之前,我也尝试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用全英文授课,把完成小项目作为课后作业,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我们还有大批学生的视野停留在拿高分,申请好学校,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如果说高中时有高考的压力,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到了大学里,学生还是不愿意去思考,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从字面意义上说,“研究”的英文research就是不停地去寻找。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是要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机会去探索未知世界。我给本科生、硕士、博士都开过相关课程,在课堂上都要做presentation和讨论,本科生的积极性是最容易调动的,可塑性更强,英语好。要让学生转变观念,我们就要给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要把学生当成成年人而非高中生来培养,要相信他自己能为人生做主。

  电子科大是名校,培养的学生自然应该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对于大多数学生,要鼓励他们至少成为行业中层或者engineer leader,而不只是工程师。有了一大批leader,产生领军人物的机会也要大很多。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发现领军人物,给他们成长空间,营造出让领军人物成长的氛围和沃土。

  总之,李校长虽然谈的是人才培养工作,但其实这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工程,牵涉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人才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我们需要更好的老师,就需要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制度配合;学生要对学校更满意,就需要更丰富的校园文化、更可口的饭菜、更好的锻炼条件、更好的图书馆。这是学校实现更好发展的抓手,也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核心工作。

  我们学习知识,往往习惯于探索已知世界,不会探索未知世界,缺乏探索未知的勇气。勇气缺乏的关键还是自信问题,不太相信自己能做出成果。围绕电子科大有一大批产业圈,为什么电子科大不能成为中国西部的斯坦福呢?我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

  现在的90后个性非常张扬,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老师强多了,对互联网的熟知程度也比老师高得多。我们要努力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就更大的一番事业,而不是毕业后按部就班地走完一辈子。

  电子科大的平台很好,在行业内认可度很高,学科很全,大有可为。如果我们让同学们明白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勇于尝试,在成电学子中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