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新创业】爱之翼教育团队:投身西部公益教育的成电人
文:学生记者团  王艺蒙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05-25 6672

  在电子科技大学这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高校里,各类技术大牛层出不穷,以“硬”技术为创业利器的优秀团队不断涌现。如今,这片技术的沃土也孕育出了一个专注于公益教育的创业团队——爱之翼西部公益教育团队,他们不做软件,也不开发产品,公益教育就是他们的舞台。

去年暑假,旦庄村小学.jpg

  五年的时间,“爱之翼”完成了从支教队到公益教育创业团队的转型,还取得了“新尚杯”创新创业比赛二等奖。他们的目标变得更远,追求变得更高,但是热爱公益是永远不变的初心。他们相信,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全力“求索”,公益教育创业就不只是空谈。

公益是初心 创业添实力

  2010年,学校迎来了创立支教队的热潮。这股热潮被自动化学院学生张辉赶上了,他是爱之翼支教队的第一任队长。可能在当时,他也想不到自己创立的支教队,能成长为现在的创新创业团队。“既然已经决定去成立这个支教队,就应该努力去把它做好,我不是心血来潮。”现在,这个热爱公益的大男孩谈起当时的心情,眼神依然坚定。

  张辉曾经两年带领队伍到达青海省化隆县的旦庄村进行支教,一届届队员的认真与努力使爱之翼支教团队的工作得到了来自自动化学院与电子科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并且在支教当地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为“爱之翼”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间,团队坚持在青海省化隆县的旦庄村、牙什尕、大加沿小学三个支教点支教,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欢乐,并且多次在当地进行调研活动,获得了很多一手信息,还帮助三个支教点修建了体育场和图书馆。

  刘万辉在担任“爱之翼”第四届队长时,心里萌生了打造公益创业组织的想法,“想借此把它做大,做强!”

  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郭强担任第五届队长期间,开始将“前辈”的想法变成现实。2014年,爱之翼支教队正式成为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一员,升级成为一支公益教育创业团队。

  支教和公益创业有什么不同?“公益创业就是非盈利组织或者企业通过提供一些项目与基金会或其他组织合作,在维持自身运转和发展的基础上,创造社会利益,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爱之翼团队的现任负责人吴泊翰这样解释。

  “假设我们有100元,如果只是用这100元去买些文具或是食物等,带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这当然很好,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大家理解的支教。但是,如果我们把这100块拿去投资办厂,使这100元带来源源不断文具和食物,那我们不仅可以解决孩子们基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带给他们更多、更高层次的东西,创造更大的价值。”吴泊翰说。

  自动化学院2012级辅导员刘海明对公益创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一开始,他只是把“爱之翼”作为一个普通的支教队来对待,但在践行公益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因为他们是以学生的身份来组织支教活动的,这样一来,有很多想法和活动就会受到限制。”

  他很看好学生们的潜力,于是推荐爱之翼团队参加了学校2013年举办的“新尚杯”创新创业比赛。在比赛中,“爱之翼”获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参加“新尚杯”的经历为团队提供了灵感,他们开始尝试大胆的突破,考虑把公益和创业联系起来,既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也能聚集更多热心公益的同学。

  但与支教相比,公益教育创业似乎是一条更加漫长的道路。这一次,像五年前一样,年轻的爱之翼创业团队又一次站在了起点。

汇聚多方资源 做专业团队

  在爱之翼团队看来,进行公益创业活动一定要秉持严谨、负责、专业的理念。团队的五个小组——课程、外联、网络、技术和财务,各司其职,为每一次的支教做足万全的准备。因为他们并不满足于短短十几天里给孩子们带去的知识和欢乐,而是想要给带去更多、更好的东西。“我们今年的发展目标就是把我们的队伍做精、做专,并且与时俱进。”吴泊翰说。

  但任何一个创业团队都需要资金支持,种种美好的想法才能实现,公益创业团队也不例外。为了筹措资金,为支教所在地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也满足自身走向专业化的需要,爱之翼一方面与多个基金会合作发起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成为公益组织成员获得资助,并开展校园义捐义卖等三种方式“融资”。

  今年,“爱之翼”的小伙伴们分别在校内外和线上开展了义捐义卖。校园里,大家在宿舍楼里跑上跑下,敲开一个个宿舍的门,收集同学们的图书、衣物、小摆件等爱心捐赠,然后在银桦餐厅前广场和顺江小区夜市进行义卖,部分物资则挂到网上继续销售。最终,爱之翼通过义卖筹集了6500元资金,将全部用于暑期支教活动。

  同时,爱之翼团队与点赞基金、华桥基金会、西部阳光农村基金会等组织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这些基金会为爱之翼提供资金、安全、培训等支持。

  郭强说:“做好公益创业,平台很重要。其实社会上有很多热心公益的人,所以我们借助一些大平台,认真执行项目,完成工作,让这些组织看到我们的实力。”

  通过合作,各大基金会认可了“爱之翼”的实力,纷纷表示欢迎今后继续合作。

  在这个稍显“冷门”的创业领域,学校同样提供了热情帮助。既为团队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也为大家提供课程培训与指导,并将在6月中旬举行试讲比赛,让同学们对讲课体验更真实,准备更充分。

  支教需要更多的是善与信念,创新创业却更要求力量与韧性,搞宣传,做推广,拼资源,争赞助,找合作,一场接一场的硬仗下来,队员们也愈挫愈勇,累并快乐着。

  在多方支持下,“爱之翼”目前正忙着准备视频公开课的录制,与学校MOOC学社和点赞基金会等展开合作。“关于视频公开课的项目正在设计和拍摄中,公开课是为了解决当地孩子教育资源缺乏,视野受限的问题,也是公益创业的模式之一。”吴泊翰介绍,“我们打算每年都对视频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把优秀视频资源分享给更多的队伍,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IMG_8519.jpg

挑战不可怕 坚持是王道

  2013年,一篇反思大学生支教负面效应的文章《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大学生在支教期间一些不好的做法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让大家对短期支教进行了反思,也使很多人对支教产生了质疑。一时间,各种支教组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爱之翼”也未能幸免,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质疑与压力。“去年联系一些赞助方时,他们一开始让我们把策划书发过去,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再给他们发邮件联系的时候,就回复说现在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质疑吧。”郭强说。 

  后来,“爱之翼”在进行项目答辩时,展示拍摄的纪录片、项目反馈和调研成果,拿出自己真实的支教过程和效果,用具体的照片、文字等资料回应质疑,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一颗颗热爱公益的心。

  在青海,每年夏天,通过在当地支教和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大家一方面准备团队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也把当地情况反馈给社会,动员更多力量去帮助他们。“发现了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孩子们没有地方读书,他们就各方筹资,建立图书馆;没有集体活动的地方,他们就到处奔走为孩子们募捐修建体育场。

  成立第一年,“爱之翼”支教队去旦庄村小学支教时,那里还是一片泥地。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操场地面铺上了水泥,教室内桌椅进行了翻新,墙壁也重新粉刷。爱之翼的公益创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到当地师生与村民的一致好评。“如果你有机会去看看村民们眼神中的殷切期盼,你就能知道这一群来自电子科大的年轻人为他们带去的是多么大的鼓舞。”郭强表示。

  作为公益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对于爱之翼未来的发展目标,郭强说:“公益教育创业不应只有支教一条路。今后,我们团队不会仅仅专注于支教,而会慢慢着重去培训志愿者,慢慢给其他公益团队一些资金支持。”

  “做公益的人也要吃饭,但找到一个特别好的赢利点并不容易。”郭强坦言,从支教队转型后,爱之翼一直在探索公益创业的道路,但无论如何,公益创业需要稳健的步伐,“爱之翼”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把现有的几个支教点做好,不断完善已有的项目,积累资金,扩大影响力。

  值得欣慰的是,扎根校园几年后,“爱之翼”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每年纳新都会吸引大批同学参加面试。今年,经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共有2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面试,两轮面试后只剩下了20多人,并根据入围队员前期的工作表现再次进行筛选,才最终确定了留下的成员。

  吴泊翰说:“我们的目标是实实在在地通过公益创业为孩子做一些事情,只有把队伍做得有高度、更专业、更深入,才有能力给他们带去更好的东西。”


  【简介】“爱之翼”支教队成立于2010年,于2014年转型升级为“爱之翼”西部公益教育团队。团队长期利用暑期为青海省贫困藏区儿童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并与北京益微(EV)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等公益组织合作,开展爱心操场、爱心书屋、爱心全家福、电影下乡、一本字典等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爱之翼”在青海省化隆县地区较为偏远的旦庄、牙什尕、大加沿等村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有80多名大学生投入到支教的行列,超过600名农家孩子从中受益。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