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讯(杨丽可 万佳利 记者 周波)本报《大学生活》上期(5月21日13版)刊发了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领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大教授陈星弼获得“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ISPSD 2015 Pioneer Award)的消息后,不少读者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位杰出教授。日前,陈星弼接受专访,畅谈了自己的科研心路、育人理念。 对于这次获奖,陈星弼表示:“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奖项,但我并不觉得多么高兴和激动。很感谢大会组委会的认可,本着我对科学纯粹、无限的热爱,我还将继续努力工作。”他强调,科研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生存、金钱和奖项。
科研工作与《命运》相似
兴趣是什么?陈星弼认为,很难讲清楚,这也许是一种天性。“动物园的猴子捡到一面镜子,也会好奇地左照照,右照照。这或许就是兴趣。”他说,好奇心是人类最伟大、崇高的天性之一。兴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有的人表面上很努力,每天在面前摆一本书,但心里想着其他。而有的人,无论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思考问题,科研成了他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重要部分。他们的学习、研究效果是不一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研工作与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有相似性。真正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很大的努力,克服很多的困难才能获得。就像《命运》第一乐章,挣扎、追寻、研究、争辩,内心有苦也有乐。通过不懈努力后,终于征服了种种障碍,并且在某项研究中取得了成功,就像《命运》第四乐章。
备课要将知识融入心里
身为大学教授,陈星弼认为,培养人非常重要,但在科研方面没有贡献的人,也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他透露,自己多年前上《半导体物理》课,学生经常看见他拿着一张香烟盒大小的纸片讲课,甚至有人怀疑他有没有备课?“事实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写了厚厚的教案。授课之前,我就讲给夫人听,她帮我纠正发音,我们共同推敲每一个例子是否准确,琢磨每一句话最佳的表达方式。我把厚厚的书浓缩成几张小纸片,在心里滚瓜烂熟,就是要给学生奉上最好的课。”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星弼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留学时,逐渐认识到,好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难题。这样才能让他们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实际上,做科研、写论文也是在做难题。经历过难题的磨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强了。这需要老师非常努力,不能抄别人的题目,更要有能力“刁难学生”。陈星弼曾幽默地提出过“把学生当作敌人”的育人观念,表示“遇到把学生当‘敌人’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
自己的工作就是“节省电能”
在“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的颁奖词中,特别提到了陈星弼的发明——复合缓冲耐压结构(超结MOS器件)。超结MOS器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脑电源、照明电源、液晶电视、光伏逆变器,以及医疗、电信、工业等多类电源都有它的“身影”。据介绍,超结MOS器件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很大反响,其美国专利已被引用超过500次,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仙童、东芝等国外著名公司都投入生产,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法国半导体领域的市场调查公司认为,超结功率器件在2018年将达到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并预测会以10.3%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
集成电路为电子信息时代奠定了基础。陈星弼认为,就像造房子一样,网络、云等都是重要的,但基石是微电子。小到家用电器,大到能源环境等国家战略都离不开集成电路。他认为,第二次电子革命,狭义上讲,就是互联网+一切用电力的东西。在“互联网+电力”的大命题上,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发现新的发电方法,比如太阳能电池。另一个是如何节省电能,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节省电能。
有空会给学生上音乐课
陈星弼特别提倡通识教育。他认为,通识教育包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文艺熏陶,包括文学、音乐等;三是哲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陈星弼说,通识教育不能一下子就培养出毕业就能用的人才,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他的创新性和贡献要突出得多。他建议学生应多看看世界名著,包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果戈理等文学巨匠的著作,看看科学家的传记。据悉,陈星弼有空的时候还会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也想办法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宇宙很大,人生苦短。陈星弼认为,一个人对人类有一点点贡献,就不愧此生。能够在短促的人生中,以科学服务人类,就是自己追求的价值。他说,吃喝玩乐没意思,比如吃得越多,身体越糟糕。“打麻将的高级玩法,我在10岁时就会了,但这些东西的趣味性是有限的,只有科学的趣味是无限的。”他表示,自己的兴趣就是科学,“在科学的路上,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就是一种幸福。”
报道链接:
http://www.cdrb.com.cn/html/2015-05/28/content_2205913.htm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