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李春风】刘民岷: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来自本科教学一线的报道(十一)
文:代斯琪 樊凯旋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07-13 11755

  从不点名但场场爆满的课堂,同学们不玩手机、不打瞌睡,争抢前排座位,笑声连连热烈互动,每次结束铃声响起都掌声雷动……这不是百家讲坛,也不是哪个文人的文化通识课,这是航空航天学院刘民岷老师的课堂,无论是《微机原理》《C语言》《计算机网络》还是《软件技术基础》,每年学生们对他的课堂评价都是极高。

01.jpg

  同学们说:“我们都盼着上刘老师的课!”每逢周三,刘老师上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就有点小激动……还有的学生因为人数过多选不上课而懊恼不已……有谁知道,这位极具魅力、人气爆表的老师走上讲台完全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追求理想,一波三折

  “我本科是学机械的,那个时候考大学没有什么概念,就随便选了。”刘民岷坦言自己也有懵懂少年时。刚进大学时,他发现自己对机械没有多大兴趣,反而对计算机痴迷不已。

  “那还是386的世界啊,Windows操作系统都没有。”本科期间,学校机房买了一台计算机,装的是dos系统。刘民岷像看到宝贝似的,经常通宵泡在机房,对这个新鲜玩意儿很快就玩得烂熟。整个大学阶段,他的其它的专业课程都成绩平平,但涉及到计算机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人工智能、高级程序语言等,都是班里的NO.1,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脑高手”。

  本科毕业后刘民岷分配到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十一院,捧上了“铁饭碗”。在众人眼里这是份很好的工作,本应按部就班在工程师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冥冥中的命运之轮又缓缓转动起来。设计院当时的主业是工业建筑设计,经常需要出差。工作辛苦单调暂且不说,关键是在工地上几乎没有机会摸摸心爱的电脑,这让刘民岷很是失落。“工作如果只成为谋生的手段,那人生真是太悲哀了。”尽管单位福利很好,刘民岷还是选择辞去铁饭碗,考研!他将自己的人生重新放在十字路口,为自己热爱的专业再努力一次!这个决定当时让很多人觉得意外,甚至家人都表示反对。“不是每件事都注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值得一试。生活是一个看不见的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刘民岷说。

  “之所以成为老师,有一个人对我有重要影响。”1999年,辞职后的刘民岷报考了电子科大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他认真备考,考试成绩不错。那几年计算机特别热,报考人数非常多,刘民岷虽然上了分数线,但报考的老师名额有限。怎么办呢?刘民岷冒昧地直接拜访当时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聂在平教授。聂校长虽然事务繁忙,仍然耐心倾听了这位陌生而焦急的小伙子讲述自己的情况。他建议,无论到哪个学院都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既然本科学的是机械,可以考虑去机电学院。就这样,刘民岷最后到机电学院完成了硕士阶段的深造,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从“最怕”到名列前茅

  2002年夏天,新进高校的年轻老师们齐集四川师范大学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结业时,每个人都要上一次示范课。同事们一致认为刘民岷在台上特有“范儿”,对课堂把控最好。这是刘民岷走上教学岗位获得的第一次肯定。“我觉得站在讲台上还挺有意思的,慢慢地坚定了走教书育人这条路。”

  其实,2003年初上讲台,刘民岷对教学仍然心存惶恐。学院安排他承担的第一门课程是《可编程逻辑控制》,这门课他并没有相关基础,尽管下了很多功夫备课、看教材、查资料,还是觉得没有深入理解。

  他清晰地记得,刚开始上这门课时,“下课铃声一响,我赶紧卷起书本逃离教室。最害怕学生问我问题,学生问深一点的问题我就答不上来。那一份狼狈真的是永生难忘”。

  有了这些深刻的经历,刘民岷在教学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后来,他开始讲授同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效果越来越好,每次评教排名也总是名列前茅。“最让人感到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在教学上,这算是得到了认可吧。”说到这儿,刘民岷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2005年,刘民岷考入计算机学院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并于2011年以外审四优一特优、答辩五票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2006年,学校成立空天院(后改为航空航天学院),刘民岷前往新学院工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在哪里,刘民岷都默默无闻地教学、科研,不断积累,不断提高。2013年,他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14年又被评为优秀主讲教师。

学生喜爱的人气课堂

  刘民岷认为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老师就是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我上课时会讲一些同课堂知识点相关的笑话、段子,或者与学生进行互动,目的就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航空航天学院大三的同学表示,“刘老师在同我们互动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同学参与,刘老师都能发掘出他的闪光点,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我们从刘老师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真正的了解了软件、懂得了编程!”。

  “有时候,不管你讲得有多好,仍然有学生会不满足。”刘民岷发现,最优秀的那部分学生需要“加餐”。“他们的学习能力毫无问题,一门课完全可以自学得很好,他们需要的是课堂外的拓展。”刘民岷认识到现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他不断探索、改进。

  2014年,刘民岷承担了学校“新实验建设项目”和“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建设改革动起了脑筋,并在2014-2015第二学期的课程教学中开始尝试性地开展小班研讨教学。他在清水河校区的软件技术基础课上,将学生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来讨论开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效果非常好,课上也发现了很多学生的才华!”刘民岷高兴地说。他让这些优秀生带动更多的学生,渐渐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减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研究。2015年,刘民岷又扛起了《软件技术基础》MOOC课程建设的担子。

  “我挺感激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学校一直提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狠抓科研的同时也从不放松对教学的关注,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宣传鼓励,都给我们增添了无尽的前行动力。”刘民岷说。

学会平衡,懂得珍惜

  在谈到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刘民岷坦承,二者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电子科大教学科研型教师的生活中,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不断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他在工作中不断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不仅教学效果获得学生肯定,而且科研工作也取得丰硕成绩。刘民岷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室建设》《大型分布式组播访问控制系统MDAC》和《一个分布式组播访问控制系统》等十余篇论文;先后参与成都军区国防动员信息系统、高g微加速度传感器(十五)和空中轻型节点技术(十一五)等科研项目;并获得三项专利。

  工作之余,刘民岷最喜爱的调剂方式就是羽毛球。他对羽毛球相当热爱,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球场,就是在去球场的路上”。刘民岷组织了一个高校教师羽毛球群,每周会固定搞两次活动,做一些内部的比赛,平时经常交流打球技巧,讨论装备等等,乐在其中。他组织的球队还参加了成都市区的比赛,算是“准专业水平”队伍。

  “有这么一个爱好还挺有意思的,要不然真的觉得生活太枯燥太累。做自己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刘民岷会心一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时候只有走过弯路,才更确信当初最想要的是什么。”刘民岷说。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