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初次见到于军胜教授,感受到的是他的亲切与平易近人。于老师留学回国以后,担任了四川省显示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OLED联合实验室主任。
(一)路漫漫兮其修远,上下求索
1992年7月大学毕业以后,于老师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习,并于1995年7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7月,于老师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96年8月,于老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助理;1998年7月,于老师求学于东京农工大学(日本),师从国际著名材料学家宫田清藏(Seizo Miyata)教授,并于2001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在大阪大学国际著名有机光电材料学家城田靖彦(Yasuhi Shirota)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PostDoc)工作;2003年4月-2003年7月,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中心担任研究助理;2003年8月-2005年10月在美国的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11月-至今担任着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2007年7月-至今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
在加入电子科大以前,他在学术杂志上(包括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12篇,杂志论文被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31种学术期刊引用了90余次;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2项、PCT发明专利2项、日本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
2005年11月底,于老师抱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自美国归国;回国后至今,作为导师在包括Appl. Phys. Lett.等杂志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70余篇,并且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7项。
于军胜老师的勤奋努力,十五年的求学积累,换来了累累硕果。200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公示中),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度电子科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Postdoctoral奖学金,Rotary-Yoneyama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日本文部省学习奖学金。
(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于老师为人谦和,为师严谨。他要求自己和学生同样做到“先做人后做事”。
作为2005年光电学院的引进人才,于军胜老师加入到了蒋亚东老师的团队中,并且兼任了四川省显示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OLED联合实验室主任之职。于军胜老师说,归国迈出的第一步很重要,非常感谢蒋亚东教授的团队能够接纳自己,并非常荣幸能够进入这个团队,因为在这个团队中有他所欣赏和推崇的做事风格和工作氛围,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谦虚、勤奋、敬业,踏实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在他们身上他学到了很多。于老师一直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信息显示器件(OLED);(2)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OPV Cell);(3)有场效应晶体管(OFET)材料及器件的研究;(4)敏感薄膜与器件。在于老师的研究领域里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于老师仍然非常谦虚,他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与不懈努力,他愿意在团队中青年老师成为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过程中尽自己的一臂之力,并且期望在“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这个研究领域,他们的团队在5-10年内逐步达到国内先进、国际小有名气的水平。
于老师是深受学生喜爱和推崇的。他在教学中思维严谨,重难点突出,深入浅出。他不光给学生讲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还把自己求学的过程,自己探索的经历都讲给学生听,他给学生讲一些在科研上前沿性的知识,他的循循善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迸发出浓厚的科研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为人为师,为兄为父,于老师用真诚和正直的人品感染着每个学生。
(三)座右铭
“天道酬勤”,是于军胜老师自学生时就牢记的座右铭,也正是这句话鞭策着他努力勤奋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取;始终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平常之心,是于老师为人为事的态度,这也正是大家钦佩并爱戴他的重要原因。于老师在工作之余,更多的是喜欢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生活的美好。在众多的殊荣面前,于老师仍然是那么坦然,那么释怀。他平和且亲近,他仍然是那么的勤奋努力,仍然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不停地耕耘着!在此,笔者祝愿于军胜老师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国之志。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