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校志愿者用心服务第九届全国残运会
文:张雅倩 黎家宏 图:廖梦娜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09-21 3637

  “这么大的一个赛事在我们学校举办,我能够加入觉得很荣幸!”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位残运会的志愿者说过相似的话了,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提起自己的志愿者身份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双眼发光。

  9月12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残运会”)在成都开幕,电子科技大学承办了轮椅篮球、盲人足球和游泳三项比赛。赛场内外,经过层层选拔培训之后的320余名电子科大志愿者被分配到随队工作组、赛事工作组以及城市工作组,负责各参赛队队员接送、交通导引、酒店服务以及城市宣传等工作。他们能够收获的,除了千金难买的荣耀,还有不能言说的感同身受,以及一份难以分享的纯粹与热爱。他们愿意为一万分的努力摇旗呐喊,为千钧重的信赖伸手搀扶,他们希望看到毫无芥蒂的放肆大笑。

QQ图片20150921161122.jpg

场馆经理:每一刻都蓄势待发,为你而在

  “上午9点钟比赛开始,我们需要8点钟到岗。”政管学院大四年级的郭兰是这次残运会游泳馆的场馆经理,负责整个游泳赛场100余名赛事志愿者的调度与管理,从场外引导组、更衣室引导组、检录组,到热身池保障组、赛后引导组、颁奖协助组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马虎,比赛期间,她需要来来回回里里外外地“巡视”。她的工作持续到下午6点,中午会有一个半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

  本次残运会共有200余名成电学子成为残运会游泳项目的志愿者,包括赛事志愿者、随队志愿者与酒店志愿者,统一的青白相间的服装成为赛场的亮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青椒”。

  “残运会的志愿者招募消息刚一发出,引起了众多成电学子的响应,然而参与志愿服务是件既需要热情,也需要严谨的事情,每一位现场的志愿者都要经历面试,面试需要考核你是否有志愿服务的经历,以及是否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郭兰补充道,“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评委们看到一颗渴望为社会服务、热情善良的心。”经过面试的重重筛选后,面试合格的志愿者们需要接受来自四川省残联会等专业老师们的培训方可上岗。

  已经大四的郭兰有三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担任过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今年1月份,她收到了准备特奥会和残运会志愿服务的通知。此前的5月份,郭兰与志愿者协会的伙伴们共同配合,为特奥会的顺利举行贡献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参加了这么多的志愿活动,郭兰有的时候也会觉得无力,因为她发现,“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自己的力量实在太渺小。”游泳比赛的分组是按照残障等级划分,从S1到S15,数字越小,残障等级越高,一个项目的比赛往往要比很多场,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个分组只有一位运动员的情况。郭兰看到过一位高位截瘫的姐姐,她跳下水的那一刻水花飞溅,全场却瞬间安静,在这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役中,馆内永不间断的暖场音乐为运动员鸣起了战鼓,而观众心里所有的震撼酝酿成在她游完全程后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欢呼。

  郭兰明白运动员们要强,明白这样一场赛事对于运动员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竞技体育本身:对运动员来说,他们要赢的人不仅是对手,更是自己。而这些只有在亲身接触之后才有的体会也让郭兰意识到,自己能做的还有更多,“我知道我个人的力量渺小,但是勿忘初心,是我坚持志愿服务的理由。”

随队:对他们来说是陪伴,对我来说是享受

  早上6:30,闹钟准时响起,又被乐苗迅速按下。为了不打扰室友,她的动作很轻很小心,但这并不妨碍她干净利落地起床、洗漱、换好衣服、出门。乐苗是本次残运会游泳比赛中山东代表队的随队志愿者之一,她需要在队员们到达之前赶到游泳馆,收拾好休息场地。对于这种快节奏的忙碌,她早已乐在其中,每天早上的闹钟更像是她期待已久的信号,队员们的比赛日程会迅速在脑子里面“放映”一遍。

  电工学院大三年级的乐苗是十足的“元气少女”,用周围同学的话说就是“满满都是正能量”。过去的一个星期里,乐苗与来自山东代表队的9名运动员形影不离地相处,只要在赛场内,她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度集中精神,关注每个人的每一场比赛。赛前她陪他们检录入场,聊天安慰;比赛一旦开始,她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在观众席上加油鼓劲,激动的时候甚至“都快跳起来了!”

  队伍里一位听力受损的大哥李朝旭参加了1500米自由泳比赛,每次要在赛道上往返15个来回。预赛的时候,乐苗就站在离泳池最近的观众席边上,“每次看到李大哥游过去抬头换气的时候,我就拼命地挥手!”说着,乐苗做出了一个“摇手”的动作,她解释说这在手语里是“鼓掌”的意思。后来李大哥比赛结束,乐苗欢天喜地跑去“邀功”,问李大哥有没有看到她在加油,李大哥摇摇头表示完全看不到,只能看到两旁的泳道,乐苗自嘲“好傻”,满面的笑意里却是丝毫不受影响的开心与满足,下一次比赛,她还是会更加不遗余力地“跳起来加油!”

  乐苗说,她沉醉于作为志愿者的这份纯粹,“每天就一套衣服,一种发型,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服务好我的队员们。”没有了平常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乐苗觉得自己更加专注,更加轻松。进入赛场之后,除了为队员们拍照留念或者录影回顾,乐苗几乎都快忘记手机的存在,常常在一天结束之后拿出手机,蹦出来的就是好几个未接来电和待回复的短信。

  比赛之外,乐苗一个人的时候还会想起队员们有多拼。“一场比赛完了,他们就瘫在那里,要放松很久才能起来”。乐苗最大的感觉是觉得心疼,心疼队员在1500米游泳比赛中的坚持,心疼他们不愿明说的倔强,心疼队员在拼尽全力后还是和奖牌失之交臂的眼泪,“可能我们永远也不能真正明白,奖牌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闭幕式:为所有人的荣光,划上温暖句号

  黄颖是政管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姐”,暑假期间残运会招募志愿者时,她恰好在学校,于是有了这一次“被幸运地“征用”为一名“小青椒”的经历,加入了320人的闭幕式表演方队。黄颖觉得幸运,她开玩笑说,在政管学院,女生多一些;在全校,男生又多一些;在方队里,男女终于平衡了。

  从8月25日开始,“黄颖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最主要的内容是手语歌曲《在一起》的学习,“在一起”也是本届残运会的主题,这首歌的选择刚好契合了运动会的精神。此前,黄颖也与手语学习有过几段渊源。黄颖老家在汶川地震灾区,地震之后,曾通过学习手语表演节目向援建者们表达感谢,“可能在那个时刻,手语比说出来的话更加有力吧!”进入大学之后,黄颖参加了学校的周末手语课堂,手语基础又巩固了一遍。“手语学习不仅有趣,而且实用性也很强,说不定将来就能用到了。”

  由于时间紧张,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内,方队成员们都牺牲了午睡时间,从上午九点开始一直排练到下午六点结束,排练场地也换了又换,从室内体育馆到风雨棚内,最后的彩排换到了露天体育场。“刚开始确实会辛苦一点,倒不是学的内容困难,可能是大家的配合还不到位,手语还不熟悉,需要重复地练习,学会之后就轻松一点。”负责方队排练的老师经常会搬出“央视”的牌子鼓励大家:“这是面向全国的节目,是属于你们的荣誉,你们有机会代表学校出现在CCTV的荧屏上啊,所以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排练期间,黄颖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学弟妹们”。进入研二之后,基本不再需要集体上课,同学之间的联系自然变少了,黄颖也更愿意待在寝室,这次志愿者的活动让她有机会和学弟妹们交流。方队中与她站在一起的是两位电工学院的学妹,黄颖觉得“被她们身上青春的活力感染。”

  根据计划,在闭幕式一开始,这320人的方阵需要在舞台两边摆出“四川”字样。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后,其中20人在舞台上配合体育器材,摆出各种不同的运动造型。接下来的残疾人表演环节中,在我校灯光秀表演结束之后,320人方队将开始表演手语舞蹈《在一起》。虽然没有机会接触运动员们,但是黄颖觉得,每一次《在一起》的旋律响起,“感觉现场的每个人之间的距离都会被无形拉近,这首歌不刻意励志,不传递悲伤,是很温暖,很柔和的,感觉很美好。”

  在黄颖看来,在一起,是运动员昂起头不服输时观众台上雷鸣般的掌声,是运动员拿起奖牌时亲人队友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拥抱,也是大家操着不同的“手语方言”误会百出却依然能读懂对方的默契。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可能以后不会再相会,但是只要有这样的一次心灵相遇,天涯若比邻,一直“在一起”,从未分离。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