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抗战名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与学子共话英雄故事
文:谢昕 李洁 图:逆光摄影 李嘉锟 陈丹子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09-28 625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电子科技大学59周年校庆之际,9月24日下午,戴安澜将军之子、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戴澄东先生应邀做客成电讲坛,以“戴安澜与中国远征军”为主题,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求实厅与成电师生一起缅怀了戴安澜将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时代殊异,追求相通。在戴安澜将军“安天下、挽狂澜”的英雄事迹背后,折射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和追求、品格和信念、理想和情怀。这一点与“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人可谓精神相通、使命相连。当天的讲坛上,戴澄东先生将英雄人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深深激发了成电学子的爱国之情。

IMG_4905.jpg

_DSC9938.jpg

  “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这是国民革命师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坚守同古城时在危急关头给全体战士下达的指令。

  1942年,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军,取得了东瓜保卫战、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赫赫战功。在同古会战中,戴安澜率部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此战让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不得不刮目相看:“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1942年5月26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后的戴安澜将军弹尽粮绝、身负重伤,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地图上为战士们勾画出回国之路,然后北望祖国,永远留在了那里,时年38岁。在他的衣襟里里,静静地躺着他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家书写道:“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少年立志  一心济世救国

  1904年11月25日,戴安澜生于安徽无为县洪巷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原名“衍功”,读书时学名“炳阳”,但后来却改名为“安澜”,取“驱除鞑虏,挽狂澜”之意。

  1924年,戴安澜应时任广东粤军第四师团长的叔伯父戴端甫函召,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参加黄埔第一期新生考试,成绩优良,但由于长期生活困苦,体能测试却没有通过。他并不气馁,而是报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一个二等兵,直到1924年年底才加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

  当兵使戴安澜的体魄和胆识都得到了极大锻炼。他曾经给孩子们说:“我本来胆子很小,但当兵后住在一个祠堂里,经常看到一些已经死去但还没下葬的人。起初很害怕,后来我想,都参加国民革命军要去打仗了,不怕死还怕死人吗?于是硬着头皮去站岗。几天下来,胆子就练出来了。”

  有一次,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演讲让戴安澜深深触动,遂改名“安澜”,立志“驱除鞑虏,挽狂澜”。他又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海鸥”,勉励自己要像海鸥一样不畏惧暴风骤雨。戴安澜曾说:“军人的事业绝不是为官谋财的事业,而是要为国为民,时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救世救国救民的事业。”

  1925年2月戴安澜参加东征,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6月又参加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的叛乱。7月,他由“入伍生队”升入“学生队”,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生,被编在步兵队。1926年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任排长,以后升为连长。

  黄埔军校的经历,为戴安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戴安澜较早地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深知日本由于自身领土的限制,一直想把中国和朝鲜变成殖民地。“济南惨案”后,国民党当地驻军第一师自发反击日军,戴安澜参加了此次战役。

  本来戴安澜的孩子们应是“恒”字辈的名字,但戴安澜分别给孩子们起名“覆东”“靖东”“澄东”“藩篱”,希望孩子们长大之后也要抗战,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戎马一生  抗日视死如归

  1933年1月,戴安澜调任第十七军二十五师第145团团长。3月10日,第145团和146分团别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戴安澜145团与入侵日军激战三昼夜,连续打败敌人多次进攻,造成敌人重大伤亡。

  戴安澜抗战的决心十分坚决,他曾说:“如果我的军队在黄河以北失败的话,就绝不到黄河以南去。”他曾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说:“如果我留在北方,你们就当我已战死了。”

  1937年,戴安澜在华北抗日战场取得一系列战果。1938年3月,他又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率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在台儿庄形成了一个包围圈,给日本军队很大的打击。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戴安澜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当时日军不断地进攻,我方士兵打得枪口都变红了,只得在冷水桶里浸一下接着打。戴安澜身材比较魁梧,日本人在广播里面喊:“中国军队里面有一个俄国军官指挥。”

  1938年8月,戴安澜率部投入武汉会战,成功阻击日军进攻。次年,戴安澜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乃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当年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主动进攻日军,打破了日军的封锁。后来,毛泽东有诗赞曰:“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1941年12月16日,戴安澜率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12月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司令部,戴安澜手提一挺机枪,率部与日军激战通宵,直至弹尽粮绝,刺刀也拼弯了。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1942年4月24日,棠吉之战爆发。负责收复棠吉的第200师将士率先向日军发起进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攻克棠吉,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毛泽东诗曰“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即盛赞此役。

  1942年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日军以逸待劳,据险伏击,第200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身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第200师与敌周旋至缅甸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时,因伤口溃烂感染,一代抗日名将遗恨逝世,年仅38岁。

深明大义  为人忠勇勤廉

  戴安澜曾说,军人的特性就是“忠勇勤廉”。“忠”即忠于自己的国家;“勇”是当仁不让,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勤”即做事勤勉,“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廉”就是不要收取别人的钱财,也不拿钱财去贿赂别人。

  戴安澜在练兵之外,酷爱读书。他经常对孩子们说,“读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他每年年初都给自己定计划,要看200多本书,有军事的、也有文学的,到了年中再检查,看自己看了多少本书。他学习几何,也学习英语,到了缅甸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简单地和英国人交流。他学习很用功,日记里面经常写道“今天我的英文完成了,希望明天我的数学也能完成”,“在炮火轰天的日子里,也要求得精神的丰富”。

  作为一个军人,戴安澜对国家尽忠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家里尽孝也竭尽全力。但遗憾的是,他最终没能很好地照顾亲人。他所能做的,就是鼓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好好活下去。在他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家书中,就曾写道:“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戴澄东先生在讲座中认为,父亲戴安澜不畏艰难、为国效命的精神,既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也受到了“黄埔精神”的洗礼。后来有人为戴安澜写过一副挽联,写的就是“黄埔精神孕育,中华民族英雄”。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才有了包括戴安澜在内的那一代中华儿女的英勇事迹。今天,战争虽然远去,但这种精神依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关链接: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戴安澜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5000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戴安澜将军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

  戴安澜将军殉国后,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均亲撰挽词,给予了高度评价: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

  虎头食肉负雄姿,

  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

 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蒋中正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