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杏坛新秀——记生命学院冯娟老师
文:刘畅 图:刘畅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13-09-05 5253

  是谁,用微笑滋润了我们的课堂?是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关怀的无微不至?是谁,让我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顺顺利利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她!她就是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25092010班班主任——冯娟老师。  

10.22.09.0625000.gif

  熟悉冯老师的人都说,冯老师是一个处处散发着美丽的老师。她的美丽不仅仅包含外表的清新靓丽以及着装的大方得体,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的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科研的刻苦钻研、执着进取使她散发出不折不扣的魅力。这些都能从她的学生每堂课后给她发的一封封表达赞许与肯定的短信中感受到。

  冯娟,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进修,从事人工模拟光合作用体系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温度-阶跃引发蛋白质折叠的动力学、高等植物及紫色光合细菌光合体系色素功能及蛋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在科研中她是佼佼者,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冯娟老师现在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工作,硕士生导师,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25092010班的班主任,除讲授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分子生物学》的部分课时外,还担任本科一年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师。当教学和科研的协调问题摆在冯老师面前的时候,冯老师毅然选择了将这学期的重心放在教学上,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当中,并且承担起大一新生的课程,每周多次奔波于新校区和总校间。她是在用心点亮一个个求知的心灵。她说:“我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上课的时候,我时时可以感到学生给我的力量。”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降低冯老师一丝一毫的工作热情,她经常深夜了还在备课,给学生们批改作业,给学生补充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针对不同进度的学生,冯老师自己出钱给学生买参考书籍。由于没有多媒体课堂,她每节课都把练习题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下了课以后只要是同学有问题,她一定要给同学讲明白了她才走,好多次,由于讲的太晚而错过了成都学院到总校的班车,只好顶着夜色搭车回家,公车并不顺路,回家的路总是辗转几个钟头,晚上九点多钟才吃到晚饭。她常说她是第一次做班主任经验不足,所以经常找学院其他的班主任请教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虚心听取资深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以弥补不足。同时也经常在课余时间询问同学,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断的改进使同学能够更深入的学习,增强课堂上的互动,效果十分明显,并及时总结经验以求提高,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感受到冯老师的提高与超越!

  冯老师总是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她放弃了自己难得的休息时间,到学院看望同学。我们访问了几位冯老师的学生,他们争先恐后,诉说着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班里有一位同学在运动中扭伤了脚,冯老师立刻带他到医务室给他包扎,常带他去换药,并嘱咐周围的同学多多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直到现在,每次到成都学院,冯老师总是要亲自看看他的伤好了没有。新生中有一位同学家里特别贫困,入学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影响到了学习。冯老师听说以后马上找他谈心,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亲自下厨给他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并耐心的开导他,鼓励他积极的面对生活,不应把困难的家庭条件当作包袱,而更应该当作学习和奋斗的动力,努力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并一直叮嘱他经济上遇到的困难一定要跟老师讲,并积极帮他准备材料申请助学贷款。最近,有一位冯老师的学生得了甲沟炎,痛起来连路都走不了,冯老师把她从成都学院接过来,带她走访了好几个成都的有名的医院,陪她治疗,最后还出钱让她打出租车回成都学院。说到这里,这位同学的眼睛湿润了,大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的翅膀,刚得病的时候她常常手足无措,疼的自己偷偷的哭。她说:“冯老师给了我妈妈般的爱,我现在也常常像冯老师那样去关心别人,把我从她那里感受到的爱传播给我周围的每个人。” 时间久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大家产生了相应的情感,整个班级形成了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的平凡岗位上,冯老师洒下一颗颗汗珠,为学生们竖起了一个个闪光的路标;在探求的漫长征途中,冯老师留下一步步脚印,为我们修筑了一条条通向理想的金桥。 最后我们代表所有冯老师的学生向冯老师说一句:“老师,谢谢您!”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