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白燕升勉励成电学子在喧嚣时代中保持传统定力
文:学生记者 余霞 张伟见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11-15 4213

  “我真的很感谢来现场的这些观众们。”11月12日下午,著名电视戏曲主持人、传统文化学者白燕升作客成电讲坛,带领成电师生探讨如何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定力,如何体会传统戏剧的独特与唯美。清水河校区图书馆求实厅内座无虚席。

  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讲座并向白燕升颁发“成电讲坛”荣誉教授聘书。本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

d6ae0d485dd747023a34f2ce5497f204.jpg

80ac4caed9d3936e23af85dd96253e63.jpg

戏曲:永不妥协的至上艺术

  “如果艺术这件事都可以妥协,还有什么不能妥协?”

  “几乎每次讲座,我都无法跳过这个环节。”白燕升口中这无法跳过的环节,就是裴艳玲。

  裴艳玲,我国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在她扮相下的林冲、钟馗、武松等铮铮铁汉无一不带着裴艳玲自身独有的“野性”。艺术是裴艳玲的全部,她用一句“我只会唱戏,不会演电影”,就将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女一号的机会拒之门外;央视春晚彩排上,当相关负责人建议将她的戏曲节目从六分钟缩至五分钟时,她不愿妥协,轻轻挥手离去。自此,裴艳玲接触的媒体人少之又少。

  因此,回想起第一次采访裴艳玲时的情景,白燕升可谓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她挺直地坐着,看着正前方,回答问题时,一眼都不扫我。”面对这位骄傲的艺术家,白燕升问道:“在《钟馗嫁妹》中,您是调动了生活中和谁的情感去塑造钟馗的呢?”裴艳玲底气十足地在镜头前答说“不知道”。这三个字,开始让白燕升觉得不虚此行,也由此开启了白燕升与裴艳玲之间的缘分。“要知道,有多少人,敢在镜头前说‘不知道’?而当今的时代,有多少人明明‘不知道’却还在镜头前滔滔不绝?”

  活得真实,是白燕升最爱的姿态,更是他自己的姿态。他们都一样,在艺术的道路上求实求真,从不妥协。

  “如果说梅兰芳把女人演透了,裴艳玲就是把男人演透了。”白燕升赞誉道。他在现场播放了裴艳玲饰演《钟馗嫁妹》的钟馗一角时的视频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如果说你没有听过裴艳玲,那一定要知道张火丁。”同为我国京剧艺术著名表演家的张火丁,集冷艳与孤寂于一身,投身在艺术这条路上,从不回头。在现场,白燕升声色俱茂地朗诵了张火丁的代表作之一《白蛇传·断桥》,一词一句,牵动人心。

  白燕升表示,其实自己最爱去理工科大学讲课,理工科学生对于艺术的渴求更加强烈,同时理工科学生对于艺术的解读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要迎合社会,我们要引领时代。趁着年轻,多读点唐诗宋词,多看点戏曲艺术,我保证你的气质都会不一样。”白燕升对现场的观众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热爱文学,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气息,在理工科学校尤为重要。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你们的思维恰好会赋予它们不一样的内涵。”

文化:中国文化的深层是传承

  “再过个百八十年,也许我们寻根的话要到异国他乡。”

  “影视节目追求娱乐至上,搞笑为王,不是相亲,就是选秀;不是打情,就是骂俏……这就是当今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对于当下影视节目的现状,白燕升提出了自己的隐忧。

  瞎子阿炳命运悲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他,用音乐的形式直击社会黑暗。1985年,美国评出的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乐曲中,《二泉映月》名列榜首。白燕升说:“每次听到这首曲子,我都会思索当一个人能用手中残破的乐器演奏出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流露出超乎世俗的绝望与渴望交织的无奈纠缠时,他是以怎样的一种姿态看待世界的善与恶的。”如今,《二泉映月》却成为众多娱乐搞笑节目的噱头。

  日本国宝级演员、有着“日本梅兰芳”美誉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用地道的苏白、纯正的昆腔、恰到好处的节奏,把舞台上的“坂东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演得出神入化。

  白燕升带着敬意说,“在日本生活成长,自幼缺乏语言环境和戏曲熏陶,他们都能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演到骨子里,并在日本国内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地位。那我们这些中国人呢?如果这个国家从事传统文化的人活得不体面,没尊严,那么有多少年轻的人愿意追随和效仿他们呢?”

  白燕升认为,当今中国人所缺乏的就是一种能独立于喧嚣外的定力。许多所谓的流行派别在人群中广为传播的时候,真正的艺术却在渐行渐远。“我不想看到在很多年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是被外国人流传下来的。”谈到中国日渐衰弱的戏曲文化,他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它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也为人类开出救治各种危机的文化良方。当传统被遗忘,艺术被妥协,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任何内涵可言了。”

  在白燕升看来,艺术是一种天生的喜好与追求,甚至是使命。艺术家理想中的世界与形象往往能反映他们自身的心灵史,因为这些作品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文化是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艺术的载体。当艺术凝聚了足够多的目光后,才会有对应文化的传承。当今社会的教育和流行的价值观在新生代与传统艺术间筑起了一道隔阂,而这正是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原因。

  尊重文化,敬畏艺术。也许这才是时下我们能在喧嚣中保持定力的关键。

1080dd1ea33b2cb505495ea637ed02ca.jpg

教育:找回对创新以及个性的包容

  “我们的中国式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

  在现场,白燕升提到了他在前往哈佛大学交流时的经历。

  “中国北京有一个小学,老师问了全班40人一个问题,冰融化之后是什么?39人回答说是水,只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说他错了。西格尔教授,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初到哈佛大学的白燕升,对哈佛著名教授西格尔发问。西格尔教授轻描淡写地说,“都对。”既没有对人们脑中“标准答案”的批判,更没有无以复加地赞美那个孩子的想象力。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看看咱们世俗的价值观——成王败寇。在一些人的标准里,成功就是谁挣的钱多,谁当的官大,以及谁更出名。”白燕升认为,这样的“标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导致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这也就从一个层面解释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现场一位女生懊恼地问道,“每当我向周围的同学、亲人推荐戏曲时,他们都觉得我是另类,也不认同我的审美,我该怎么办呢?”对此,白燕升鼓励说,“你没有做错,继续热爱戏曲吧!”现场不少的同学都热情地举起了手提问,以至于整场讲座远远超过了规定时间。

  白燕升对现场的学子们说,“不要想昨天,甚至也不要牵挂张望着明天,我们就怀抱着一颗感恩的、活在当下的心,重拾对传统艺术的爱。”


相关链接:

  白燕升,著名电视戏曲主持人,传统文化学者,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总策划、总导演、首席评委,著有《冷门里,有戏》《那些角儿》《大幕拉开》等作品。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曾先后在保定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做过记者、导演、主持人、制片人、副台长。2001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2010年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30年风云人物”奖,曾在北京、天津、广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成功举办了十场“燕歌行”个人公益演唱会。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在电视舞台上的代言人,他带着传统与创新、艺术与人生为主题的讲座,走进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其中被30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被誉为“传播中华瑰宝的杰出使者和充满人文关怀和书卷气息的主持人”。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