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李春风】管庆:把一切都教给学生
——来自本科教学一线的报道(十六)
文:范雪炜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12-14 8629

  采访管庆老师是在信软学院实验室进行的,这场地颇让人意外。个子不高的他坐在学生实验台的一侧,认真地看着学生操作,很低调的模样。

IMG_3715-guan.jpg

  “每天我都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两头跑。”管庆笑言自己的状态。从信软楼的实验室到主楼间的距离,他一年要“丈量”一千多次,连起来五六百公里。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没事就来实验室看看同学们操作,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管庆捻熟地摸摸身边的仪器,带着感情地说。此时,实验台前的同学们越来越多,兴奋地讨论着数字信号的问题。

  一场在“教学第一线”的采访开始了。

授之以渔,助学生快速成长

  “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扎根在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的重要基地——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管庆讲得最多的是“接地气”。

  “以前问一些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很困惑,觉得什么都没有学,但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这样的现象让管庆深深意识到,学生未来工作、项目面临的问题,不是哪一门课知识、技能能够覆盖的,而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于是,他痛下决心,一以贯之地坚持新的教学理念:努力让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各门课程连贯起来。这也是他自认为最大的“教学法宝”。

  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实战”,管庆“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近20年前,我与李玉柏教授一道前往某县一基地进行一项题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我们刚接手时,系统完全无法运行,程序错误也是为数众多。”老师的故事深深吸引住大家。

  同学们了解到,老师整整3个月都在不停钻研,累了就睡在沙发上。他们的辛勤换来成功,为某新型战斗机的气动实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家看,如果那时,我不挽起袖子动手苦干,至今我仍是科研菜鸟。”管庆回顾过往,从一块小小的电路板,到一个工程项目,几十年的科研经历都体现着“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希望自己也能‘打怪升级’,有一天在工程应用中闯出新天地。”许多同学听完管庆的经历后,十分感慨。

  有了浓厚的兴趣,更要有行动。在指导学生操作中,管庆自有他的“窍门”。他从小班实验入手,让学生人手一台实验器材,鼓励大家自己操作。他还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在他的鼓励下,积极动手,在实验中“让思路落地”。

  管庆并不满足于此,他还要让本科生们拥有完整的工程项目经历。为此,他想方设法让同学们拥有更多走进实验室的机会。信软学院的王敏就曾在大二的暑假参与了一个摄像头测试项目,这次宝贵的经历让他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他认真负责、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热爱学生,是非常好的老师!”多年来,管庆的学生很多,他们从他主讲的课程“工程能力导向”中不断成长,也对老师充满感激。

课前功夫做足,让课堂生动有趣

  走进管庆的课堂,前排总是坐满了同学,如果来晚了,还有可能抢不到位子。

  “同学们为什么不坐前排?”管庆曾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是因为老师讲得不好,还是因为内容枯燥、听不懂,或是说这个课程不重要?”,他并没有把责任简单归咎于学生,而是先反思老师自身的教学环节的问题。

  老师如何吸引同学们?管庆自有高招:将知识点连贯起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到数字信号处理使用的DFT,以及其它众多变化,可以看作一个数学游戏。”管庆举例说明。

  “这个数学游戏在工程应用上带来了便利。一方面理解变化的公式,可以把复杂信号变为简单信号,便于处理和分析;另外,变化域就是换一个角度看信号,比如傅里叶变换,就是时间-频率-幅度的三维空间上的各个平面投影。”管庆讲述着,让人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跳跃着的信号,这样“游戏式”的教学,又有哪位同学没有兴趣呢?

  管庆还十分注意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发现同学们有些疲倦,他就讲学科前沿的有趣故事,把同学们的精神“拉回来”。此外,他还特别喜欢上习题课,“有时候看到同学们一道题多种解法,有的甚至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让我非常高兴。”管庆希望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拓宽大家的思路。

  时光荏苒,管庆上“数字信号处理”课的时间已超过了10个春秋,但他坦言,自己现在每次走上讲台之前,还要花费超过两倍的时间备课。纵使课程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为了让课堂效率更高,让同学们最好地“汲取养分”,他坚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我为每一届学生都做了‘私人订制’。”管庆说,他每次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后,都要拿出今年的教学计划和以前的作比对,分析今年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根据每届同学的特点“定制”这一届的教学计划。有时候,管庆出的随堂练习,同学们都弄懂了,他却认为讲得不尽如人意,课后又将自己出的“难题”思考一番,下节课给同学们继续分析。一道道“独家”难题,一叠叠厚厚的“定制”教学计划,无声地见证着管庆对学生的爱,也成就了他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无穷魅力。

  “管老师上课有主有次,重点难点分明,根据学生情况对症下药。”2013级的吴卓纯同学说。评教网上,许多同学对管庆的课推崇备至。“管老师引用网上的《杀死傅里叶教程》,棒棒哒!”“管老师讲到核心内容时,总会留个课堂练习,这对快速理解知识点很有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正是对管庆教学的最好肯定。

因材施教 注重全面发展

  怎样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掌握到他们自己想要的知识,这一直是管庆思考的问题。对于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他采取的教学方法与互动模式也不一样。

  以电路实验为例,同样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对于学有余力、对知识掌握比较深刻的同学,他会只做引导,由同学们自己查出错误,获得提高;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他则会明确指出错误并分析原因,让同学们真正弄明白背后的道理,并避免再出错误。

  怎样算是一个好老师?管庆的答案是“脾气好,有耐心,以身作则,教授做人和做事,学习知识、技能同样重要。”管庆也特别乐意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从课上延伸到课后,他想要教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的能力,更有人生的智慧。

  管庆很注重从小事做起,与同学们的邮件交流也总是及时而亲切:“我一般回复邮件不超过24小时,除非在外地没有网络的情况。平时有空就查看是否有新邮件,争取第一时间回复学生的问题。”文锦松跟着管庆读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他教我们认真学习,肯于钻研,也教我们注意为人处世的细节。”毕业多年,文锦松和许多同学一样,与管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感念老师的教育让他们受益良多。

  父辈就是成电教师的管庆,对着学校、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和难舍的情感。从教多年来,他担任过“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1项校级教改,参与多项部、省、校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并长期参加和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采访结束时,管庆立刻起身去询问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同学们,关心他们有没有遇到困难,进展顺不顺利。

  “教师这个职业,要轻松也容易。关键是怎么样去上课,怎么样去带学生。”管庆动情地说,“同样一节课,可以花30分钟备课,也可以花大半天来备课。我是急性子,恨不得将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早已桃李天下,仍然勤耕不辍。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