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做“真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科研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深刻体会和强烈心声。2015科技工作会鼓励大家做“真科研”、做真贡献,从兴趣出发,做有意义、有价值、有水平的科研,我对此十分赞同。
所谓“真科研”,在我的理解中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要从兴趣出发,做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符合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工作,需要个人长期坚持不懈、心无旁骛地对一个科学问题进行专研;另一方面“真科研”是对国民经济、科技发展起重大引领推动作用的系统性项目,可能需要跨学科的协调,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但要向“真科研”转变,一方面需要我们科研人员转变观念,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有配套制度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科研管理的理念和制度改革方面狠下功夫。
普遍而言,我们之前的科研状态与“真科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很多科研工作都是项目驱动或经费驱动,而非科学探索兴趣驱动。这种状态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理由,既有科研工作者观念的因素,也有科研管理体制的因素。诸多因素共同形成了我们转向“真科研”的多种交织的障碍。
“真科研”需要宽松的环境。要做出真正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没有在一个方向上进行一定时期的积累是很难实现的。但当科研工作者总是被生存问题、考评问题、项目问题、经费问题困扰,即便他在主观上并不是从钱财出发,也很难对这些困扰置之不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研究总是被项目或短期考核“牵着鼻子走”,哪个领域有项目,就去哪个领域;今年做这个方向,明年做另一个方向。我们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者,很难静下心来“定居”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我们可能经常做大量的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实际上无法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索、持久积累。
我曾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对国内外科研管理体制的区别有较深的理解。今年3月又到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Sud)访问了一个多月时间,对其科研管理制度也做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巴黎第十一大学对科研工作的业绩考核比较宽松,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没有具体的年度指标考核,只是在教学方面比较重视考评。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甚至担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巴黎第十一大学怎么可能出成果?会不会有一些人滥竽充数或缺乏追求卓越的动力呢?其实不然,让我震惊的是,过去几年里,该校获得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获得了两个菲尔茨奖(Fields Medal)——该奖是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之名设立的奖项,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还诞生了众多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放松考核反而能出成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成果都要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实践检验,也需要科研工作者沉浸于此、长期坚持。我所了解的几位获奖者,根本没有抬起头来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经费,确实是不为名、不为利的境界。这与他们个人的境界密不可分,同时,也与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科研管理制度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要在科研管理制度改革上做出调整或改革,否则,做“真科研”就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而只能靠“发扬个人的风格”。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措施,学校最好组织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以制定出切实适合我们学校的科研管理体制,统筹兼顾地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建议在今后的科技工作中,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考核和管理制度,在原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加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灵活的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科研工作提供多种方式的制度支撑。即便不能“一步到位”地实现改革目标,也是可以逐渐优化、采取过渡性的改革措施。迈出这一步,既需要科研管理者的魄力,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以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例,我们也在逐步改变经费导向的科研体制。我从进入实验室工作以来,就受益于此,基本上没有在项目或经费方面费过心。只要一心做出科研声誉,经费和项目就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企业或项目牵头单位会主动找上门来开展合作。因此,我们实验室的制度相对来说比较靠近“真科研”的体制要求,这让我们一线科研人员感到欣慰。近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证明,这套管理制度是比较有效的,这一点从整个实验室及团队的高水平论文数量、被引论文次数以及整个团队的氛围就可以看得出来。另外,我们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也迅猛提升,由我们举办的“无线通信前沿技术研讨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的认可。每年7月份举办的会议,都会吸引行业内诸多的顶尖学者专家。因此,我们希望实验室能够坚持这种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实验室出大成果、做大贡献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我还建议: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特色十分鲜明、学科门类十分齐全,完全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开展更多、更广的学科交叉、院系交叉,以校级研究中心为平台或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组织更多的协同创新、交叉研究,以便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我个人为例,以前主要做无线通信网络研究,方向比较单一。但这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本身的交叉,我们与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也有了大量的交叉融合,我们也有了“无线网络”的“云计算”“大数据”。总之,封闭式的研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式了,我们一定要走出来,在更大的领域解放自己。
总之,为了真正推进“真科研”的落地,学校可以考虑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基础研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形成我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指导意见,以比较大的魄力,推进科研体制向保障实施“真科研”转变。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