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双一流”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如何发展
——第三小组讨论情况(二)
文:杨丽可 整理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2-24 5025

2016年党政工作研讨会共分三组进行了小组讨论,参加第三小组讨论的有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经管学院、政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格拉斯哥学院、医学院、体育部、成都学院、中山学院等单位。大家围绕学校2016年党政工作、“十三五”规划、“双一流”战略目标实现等进行了热烈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邓淑华代表小组就讨论发言情况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_NEW2948.JPG

  对于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校长、书记讲话,我的体会很深。既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而振奋,也不断思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做出贡献?

  第一,学校明确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定位,这是我们对“如何办大学”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首先,我们明确了办学环境是中国,不能脱离中国特色。其次,我们发展的目标是“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王书记和李校长围绕这一目标做了报告。我的理解是,王书记讲的是全面,强调的是方向、保证。强调党的领导、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强调党的建设。结合新的形势来看,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虽然,做好了,不一定让我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做不好,做不到位,可能会影响我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甚至一票否定。李校长强调发展,强调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强调人才培养和引进,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关键。

  作为电子科大的同龄人,又一直在电子科大工作,我有深切的体会。我们的传统就是务实、踏实,说实实在在的话,干实实在在的事。要建设“双一流”,大家很兴奋,愿意去干。但同时,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从严治党,明确方向,这样才能实现“双一流”目标。

  第二,我们在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非一流的学科怎么建设、怎么发展?这个问题包括学校层面的战略思考,比如资源分配,也包括学院层面的思考,如何定位,如何在双一流的建设中发展学科。我们也正在探讨,在一流大学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科该如何建设?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既有机遇、动力也有挑战,动力来自国家、学校重视,压力一是来自教学上。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社会不完全认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认识不到位,甚至不认同,都形成教学压力。同时,学科评价体系、人才引进等也有不小的压力。比如,我们学科的文章很难进入SCI、SSCI,甚至包括国字号人才、“马工程”的首席专家的文章也很难进去。那么,相应的学科评价应体现差异性、特色性;再则,在人才评价引进的标准上,也应从学科实际考虑。

  我们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同时呼吁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多多给予我们支持和理解。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讲台弘扬正能量并引领青年学子,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的研究必须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平台上展开,并在引领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形成特色。意识形态教育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青年学子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从内心产生追求上进的动力,为追求中国梦不懈奋斗,拥有更加出彩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