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科学报:电子科大“联姻”企业的转型之路
文:陈彬 杨丽可 陈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3-17 5110

  2016年3月17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在第6版头条刊登了题为《电子科大“联姻”企业的转型之路》的文章,报道了我校坚持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探索过程中,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报道全文如下:

1.png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 陈彬 通讯员 杨丽可 陈伟)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与全国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深度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不久前,这两家似乎并没有太大联系的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致力于电子商务、大数据、现代酿酒装备研发等智慧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度合作,助力五粮液“互联网+”战略实施落地,推动传统酿酒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联姻”五粮液,这是电子科技大学加强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合作,迈出的重要步伐,而在电子科大加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进程中,这远不是这所行业特色高校迈出的唯一一步。

助力“主战场” 实现“双一流”

  在电子科大校地合作中,“双赢”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语。这也说明在这项工作中,该校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一方面,要为行业、区域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作出更多示范性贡献;另一方面,要通过助力经济“主战场”,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电子科大的“双一流”目标就是要以国家“双一流”计划的正式启动为契机,响应国家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该校尤其明确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定位。其中,“世界一流”就是学术的国际化,在全球大学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大步前进,“中国特色”则是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化,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助力“主战场”+实现“双一流”互为巨臂,共同推进。而在此背后,则是“互联网+”为其提供的重大时代机遇。

  “‘互联网+’的内涵和电子科大近年来强调的从电子行业走向行业电子、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的努力是一致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向其他行业的全面渗透,尤其是与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结合,迸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为创新驱动注入强劲力量。电子科大必须抓住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服务行业、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采访中,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如此表示。

为企业装上“互联网+”翅膀

  在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看来,此次与电子科大的合作达到了校企合作的新高度。“电子科技大学在科技研发,尤其是在大数据、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正是五粮液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方向。”他说。

  业内人士也十分看好此次校企合作,认为五粮液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有助于加快搭建五粮液大数据库和互联网生态平台实现精准营销,更有利于企业培养适应“互联网+”和“工业4.0”等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新兴人才。

  必须指出的是,此次颇受各界看好的“联姻”,只是电子科大众多校企合作项目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科大主动出击,不断加强和深化与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或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或共同成立校企实验室,或攻坚民族产业的技术难点,或共同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近年来,该校积极加强与通信、石油、航空、航天等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先后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集团公司、华为公司以及奇瑞、一汽、上汽、长安等国内知名车企合作,合作项目涉及能源、电力、通讯等诸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领域。

  对此,九洲集团董事长张正贵曾表示,电子科大在科技创新、联合申报项目、联合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他们这家国有大型高科技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堪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打造“中国硅谷”

  今年1月5日,2016年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在成都举行。电子科技大学与郫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一校一带”菁蓉镇创新创业基地及成果转化园区战略合作协议》。3月7日,郫县县委常委陈谊又率团造访电子科大,现场解读入驻流程、相关政策、发展规划等。这是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一带”计划落地实施结出的新果实。

  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校一带”计划主要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借鉴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模式,电子科技大学(一校)在成都市高新区建设以高校成果转化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一带),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集教育实训、产业研究、孵化转化、加速推动产业和园区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产业经济带。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子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计划,共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中国硅谷”。对于这一计划,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计划“进一步夯实了合作载体,为深化校地创新开辟了有效路径”。

  以“一校一带”计划为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在“互联网+”时代的校地合作,步伐迅速稳健。过去的一年,该校与成都天府新区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天府数智谷”创新创业基地;与泸州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智慧城市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合作;会同四川省经信委,共同筹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据统计,电子科大为推进与区域、行业、企业科技合作,每年的横向科研经费已经超过了4亿元,占到该校科研经费的1/3,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在李言荣看来,一所行业高校在一个行业中具有相对完整的创新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校将科研方向的重点转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上,“要使实验室里的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这也是电子科大的使命所在。”李言荣说。


报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5110


编辑:林坤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