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纪事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纪事】建校初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文:校史办公室 图: 来源:档案馆 时间:2016-03-31 9886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那时,大学年轻教师和科学院的初级研究人员严重短缺。国家于1950年起步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当时招收人数不多,学习年限多数为1-3年,相关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负责,导师主要是前苏联援助中国的专家。

苏联专家上课.jpg

苏联专家正在上课(1958年

  建校当年,我校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1956年7月11日,高教部颁布《1956年高等学校招收副博士生暂行办法》,并批准23所工科院校的146名导师有权招收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大前身)是23所院校之一,林为干是指导副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当年分配招收无线电工学副博士研究生2名。同年9月,在超高频电真空器件、无线电测量两个专业招收两年制研究生15人,导师分别为前苏联专家依·弗·列别捷夫、弗·尤·罗金斯基。1957年,无线电设备制造工艺专业招收二年制研究生6人,导师为包·依·布拉金。这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高校师资和科研人才,要求毕业后能讲授所学专业的1-2门课程,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以前苏联专家讲授课程为主,参与相关教研室的科研、教学工作,有一定的课题设计、生产实习,最后经过课程考试、论文答辩才准予毕业。为满足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无线电专门人才的需要,学校还招收一至二年制的进修生,他们随研究生学习,一般不作论文答辩。

列别捷夫.jpg

苏联专家列别捷夫在实验室对研究生进行辅导(1958

  到“文革”前,学院共培养研究生46人,进修生530人,他们后来大多数成为全国各高校、研究所、工厂电子专业人才的种子,在全国开花结果,其中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如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中科院院士周炳琨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关本康教授、张其劭教授、梁正教授、刘亚康教授,深圳大学杨淑雯教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潘威焱教授,清华大学张克潜教授,复旦大学袁榘教授等。

  1978年,经教育部、第四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1979年2月,教育部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等联合组成“学位小组”,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1980年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该条例,2月1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三级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极大地规范了人才选拔制度。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办法》对博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学位论文、论文答辩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博士授位学科点125个、硕士授位学科点218个,博士生指导教师1218名。学院获准3个博士学科点:“信号、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子物理与器件”,首批4名博士生导师:林为干、顾德仁、谢处方、刘盛纲。

  1981年,教育部要求学院从当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年,学院从22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中,首次择优录取7名,分别师从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和谢处方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首批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占四川省当年博士研究生招收总数(13名)的一半以上,且是当年电子工业部唯一招收博士生的单位。首批博士研究生由指导教师根据博士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课题论文的需要和博士生本人的基础、特长,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的方式进行培养。他们自1982年4月入学,先后完成了课程学习、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1983年11月25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以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博士论文答辩的曾令儒博士学位,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备案。这是学院授予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曾令儒也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工科电子学博士。随后,学院首批招收的7名博士研究生陆续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被授予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授予仪式.jpg

学院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1985

  1985年3月21日,学院隆重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向8名博士授予博士学位证书。这8位精英是学院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的博士,也是我国电子学领域第一批以自己的师资培养的博士。这也是西南地区首批授予的博士学位,影响甚大。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省委常委宋大凡、许川,电子部教育局副局长冯世常,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成都地区大专院校负责人,以及来成都访问的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代表团成员和在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师出席大会。

  学院顾德仁院长代表学院向大会作了学位评定和授予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学院已有158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现在又有8名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授予博士学位。这批博士在攻读学位期间,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加深和拓宽了基础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位论文工作,在“微波技术”“电磁场工程”和“微波电子学”等领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方面,都比前人有所创新,他们的一些成果,得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的赞许。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在讲话中指出,“学院隆重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这是成电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省的一件大喜事!”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刘剑锋在贺信中指出,“学院培养的首批博士,也是我国电子学领域里的第一批由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高级科技人才。他们在电子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学院培养的首批8名博士分别是林为干院士指导的曾令儒、阮成礼、刘跃武、吴正德,刘盛纲院士指导的王俊毅、杨中海、徐孔义,谢处方教授指导的彭仲秋。后来,他们都成为微波技术、电磁场工程、微波电子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吴正德教授自1991年以来,成功地解决了3mm波收发双工和偏压调制等关键技术,为我国第一台3mm战场侦察雷达原型样机和末制导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研制出第一套国内3mm波段的整机系统——3mm波接力机,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已独立自主先期进入3mm通信新频段,先后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杨中海教授一直从事物理电子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准光腔及特殊准光腔回旋管,成功地完成了理论剖析,首次研制出二次谐波(4mm)和基波的准光腔加旋管实验样管,首次用积分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具有任意纵向场分布的单腔电子加旋脉塞的力学理论等,先后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曾令儒博士带头参与从东方红系列卫星到“神舟”飞船五号至六号的研究,负责卫星和地面的检测数据传输技术、传输方案,被称为“中国航天飞船的掌舵人”。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