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杰出学生】文克春:在成电做一名科研“侠士”
文:学生记者 蒯若馨 杨梅 高雨辰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6-04-12 10962

  2015年12月,在“成电杰出学生”的答辩现场,一位“英武不凡”的男子正向大家讲述着他的“武侠梦”。自从小时候在邻居家看了几部武侠剧,里面的各路英雄好汉就都成为了他向往的对象。成电四年,他亦潜心修炼,练就一身“功夫”。本科期间,他发表SCI论文11篇,科研功力分外深厚,成为了一名科研“武侠”。这位“侠士”就是2012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文克春。

文克春.png

侠义之心,拜师学艺塑自身

  人生的精彩或许总是在诸多的意料之外悄然绽放,于文克春来说更是这样。

  文克春怀有一颗侠义之心。大一时文克春担任班级的班长,其中一段时间,一位同学总是临近宿舍关门才回寝室。这位同学难道遇到了什么事情?“那时比较担心,因为大家都是大一的新生,对环境还不一定熟悉,而且之前又出过一起诈骗的事,就专门去问了一下他晚回来的原因。” 细问之下,方知始末。原来那个同学在跟着一位教授做科研,文克春心生怀疑,准备第二天和那位同学一起去教研室看看。从没想过要搞科研的文克春,就这样结识了对他今后影响极大的良师——何伟东教授。

  此时,何伟东教授才从美国归国,刚刚有了自己的教研室,遇到了想来帮同学“把把关”的文克春。师生俩畅谈一番之后,何伟东邀请他来教研室一起试试做科研。“我的老师很不同,”文克春介绍道,“他与我们年纪相近,非常理解我们。老师还常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分享了许多自己的经历,教给了我许多。”

  刚刚进入大学,文克春一度因为没有方向而感到迷茫。此时的他成绩并不突出,一次微积分考试他只取得了64分的成绩,这成为“侠士”大四学期生涯的一大“败笔”,令他至今记忆犹新。而后来他又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他回忆起了这样一件小事。记得当时第一次见何伟东老师时,老师微笑着问了他三个问题:

  “你的成绩怎么样啊?”

  “不是太好……”

  “那英语怎么样?”

  “还行吧。”

  “数学呢?”

  “额……”

  想到64分的微积分,文克春无奈地摇了摇头,给不出满意的答案。此时此刻他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本以为何老师会拒绝自己,但出人意料的是,何教授微笑着说,“到我的实验室之后就应该要好好注意提升成绩了,没有较好的成绩基础,人是浮躁的,不能长远地做好科研。”

  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文克春倍受鼓舞,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随着科研活动的展开,文克春的学习和生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在科研中意识到基础知识重要性的他,开始对学习慢慢上心。他笑着说,“为了方便听课,后来上课我就只坐第一排。以至于每节课都做同一个位子,都没有变过。”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成绩从大一上的专业第十名,上升到了大二的第三名,直到大三的专业第一名,后两年的课程成绩基本上都保持在90分以上,有三个学期的GPA为4.0/4.0,三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二,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唐立新奖学金,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文“侠士”的学业功夫愈发炉火纯青。

  对于文克春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他的同学邱兴阳说,在大一下时,还有两人跟他一起进入何伟东老师的课题组,其中一人跟他一起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但是最后都没能坚持继续走下去。从那时候起,文克春就会经常性地去教研室通宵看论文、改论文。“平时上课他也会跟我们聊聊自己对能源方向的看法。”文克春认为还有一件幸运的事就是他有三位非常的优秀的室友和一个良好的寝室氛围。“我的室友成绩都很好、很踏实,而且三位室友都作为去年校iGEM实验队骨干成员(其中一位担任队长)赴MIT首次夺得了世界金牌。”文克春笑着说,“我们寝室几乎每次卫生检查都是99分及以上,经常连续获得特等奖。寝室里的水桶、垃圾袋、洗衣液和衣架等生活用具全是奖励得来的。”

侠士之行,科研功夫无人敌

  大一时,其他同学都在体验大学生活的时候,文克春就进入了实验室。起初做科研,文克春也是一筹莫展,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关于晶体“定向附着”生长机制的第一个项目让他一头雾水。待在教研室,却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只好硬着头皮看英文文献,一个一个的查生词。“当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但老师总叫我们不要怕,不要不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也是这样过来的。”

  为了练成科研“武功”,文克春谨遵老师教导,打好基本功,专心修炼。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加,他对晶体生长机制的了解也逐渐增多,文克春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了这上面。“我一般上完课就是去教研室。下课之后在那里,周末在那里,晚上也还在那里,晚上一般待到十一点。大三大四搬到沙河校区以后就周末的时候过来。”科研之路没有坦途,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克春对查阅的文献有编号的习惯,读一篇编一个号,单就关于离子扩散的这个研究项目所阅文献的编号就超过了200,“每天都会读一定的文献,这些文献不知不觉也就读完了”,虽然不轻松,他却从未觉得辛苦。

  经过两年的积淀,文克春收到了最好的回报。从2013年6月进入实验室,到2015年2月,文克春关于燃料电池电解质中离子扩散方向的研究论文终于以第一作者在SCI杂志上发表,文克春厚积薄发。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整个本科期间,文克春作为第一作者在高质量期刊上共发表了4篇论文,共发表SCI论文11篇。他对科研已越来越上手。何伟东对他赞不绝口:“小文的科研水平超过我校相关专业大部分博士毕业生,所以非常少见,在全国看也是如此。这些成绩的获得源于他的刻苦、乐于学习、不断进步、不怕挫折的品质,以及与导师的高效互动。他与我的互动超过同期其他学生。”

  而在此之外,文克春还协助老师编写了一本全英文的学术专著,他撰写了其中三章的内容,“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谁写过书呀?但老师还是鼓励我去尝试,反正有他在,可以帮我修改,于是我就开始写了。后来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困难。”这本学术专著将于今年六月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

  华山论剑,谁与争锋?除了专著和科研,文克春还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与硕士和博士同台竞技)、2015电子科技大学“挑战杯”等等大型比赛,他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实践能力得到了认可。

侠者之道,自由坚持研功夫

  武侠总是来往自由,不受世俗束缚。“我是一个很追求自由的人。”文克春常提到“自由”二字,他认为这样一种性格特点也正是他后来能够取得硕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自由”,并非毫无原则的自我放纵,而是一种根据时间、发展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制订最大限度贴合自我状态的计划来提高效率的生活态度。于他而言,“下一秒的未知与不确定性”乃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也是激励着他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源泉。

  “小文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好的办法持之以恒,所以可以这样讲,他是一个毅力和坚持初衷的学生。他愿意随时和老师一起学习新知识,挑战新高度,无拘无束,不为名利所困,看得高远,行得洒脱。”何伟东高度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正是这样一种永远积极、乐于面对未来各种挑战的生活态度,促使他做出了对自己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决定——坚持科研。

  “科研有一种探索性,我喜欢那种每天都能看到新东西的生活,这让我觉得生活得不重复。”即便常常会遇到问题瓶颈,即便也曾长时间面对同一个问题努力钻研而无果,但那种“在问题很久得不到解决但又突然解决了的喜悦感、惊喜感”,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碰撞还是让他对科研深深着迷、锲而不舍。

  对于收获的“成电杰出学生”的荣誉,文克春起初觉得很惊讶,也曾反复思考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这一荣誉。“成电杰出学生”这一授予成电学子的最高荣誉有着使命性和责任感,这代表了电子科技大学莘莘学子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现在的他仍觉得自己做得是不够的,也意识到自己可以去学着担当,学着负责,学着为了尽自己所能为科研事业做出点滴贡献、不断进步,他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自己对母校和社会也能有一些贡献。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文克春有自己的打算,“我不希望把我所学的生命这一领域的知识抛弃,而是想把生命科学和能源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交叉研究。”他也深知这样一条新的道路必然行走不易,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文克春真诚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重视学习,“学习是大学里做好其他活动的基石,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浮躁。”他认为于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时间和动力。首先要保证做一件事情的时间,才会产生兴趣,无论是创业、竞赛还是学生会,总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心思,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也就有了向上的动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编辑:林坤 李思扬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