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纪事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纪事】成电研制我国首台地铁无线数传机
文:校史办公室 图: 来源:档案馆 时间:2016-04-19 7362

  高度智能化的地铁设备为地铁运行带来了安全、高效的保障,地铁作为一种快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成都人的生活,成为人们近年来谈论最多的民生话题之一。偶尔不经意翻开学校保存的一份七十年代初期标有“机密”密级的技术研制协议,发现我国首台地铁无线数传机竟然出自成电人之手,成电为我国地铁早期自动化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

image001.jpg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工程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将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在1969年即一期工程完成之际,为了兼顾城市交通开始了地铁二期工程建设,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简称为北京地铁环城线。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解决一期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1970年3月经中央批准,地铁环城线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系统指挥列车运行,集中遥控变电站、通风、防护门等新技术,由交通部(1970年7月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邮政部分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会议后铁道、交通两部重新分立)、四机部、中科院等单位承担有关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地铁无线信息接续传输设备主要由中心传输设备、车站传输设备和列车传输设备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能通过无线信号将运行列车的车次、车号、时间、地点的信息及时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对于这样一个国内从来没有的设备,由谁来负责研制这个设备的任务呢?成电作为主要承担自动化设备的四机部下属业务骨干单位,无线电信息技术的实力早已名声在外。据当时项目负责人之一的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吴小平教授回忆,由于学校正在开展的“930工程”科研项目中研制的数传机达到9600波特/秒的先进技术指标,这给四机部王诤部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四机部收到交通部的请求帮助函时,在部属不少实力很强的科研单位要求参与研制的情况下,王诤部长亲自在装函的信封上批示要求成电负责该项设备的研制。

  从1973年元月交通部电务工程总队与成电正式签订“关于北京地铁无线接续信息传输设备”研制的技术协议书后,学校以数字通讯连队为主,组成二大队地铁科研组,由高家彭、皮德忠、张友端、华达芬、郭成清、赵必明、吴小平、殷世忠、刘荣富、李宝阳等科研人员迅速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中。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于1974年底成功研制样机,经过现场系统试验验收,完成了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系统功能,投入工厂定型生产。随后,由学校项目组六名科研人员前往北京会同北京电源控制设备厂共同设计定型生产并于1975年底投入使用。

  成电研制我国首台地铁无线数传机能把运行中各列车的各种信息及时可靠地传给中心,从而实现了中心计算机自动调度和列车无人驾驶,填补了国内空白,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北京地铁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于1981年9月15日正式对外运营。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