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科技工作会】学校召开基础研究形势与对策专题报告会
文:科研院 图:曹先宇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保密办 时间:2016-04-25 9897

  4月22日下午,2015科技工作会专题讲座之五——基础研究形势与对策专题报告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副校长杨晓波,关注基础研究的学者代表、青年教师、部分单位主管科研负责人、科研科长、科研秘书等60余人参会。生命学院院长、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尧德中教授作“关于基础研究的一些思考”、科研院基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超教授作“基础研究形势和对策分析”的专题报告。会议由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邓龙江主持。

b8cdab7bb1e903c54947e9521a33de3f.jpg

  尧德中教授在报告中说,科学研究通常是在国家(政府)战略、科学家的探索、公众的好奇心等需求背景下开展,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讲是一个抉择问题。李言荣校长在2015科技工作会开幕式上提出了要做“真科研”的要求,学校也体系化推出了关于科研奖励、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都显示了对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我校基础研究的“夏天”已然到来。

  针对科研人员如何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在哪些方面要高度重视?尧德中说,要进一步提升科研品味,要关注战略方向的布局,要有高水平平台支撑、要做好跨界战略布局;同时,学校要积极加强对人才、平台、方向、环境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全力促进高水平成果的诞生。他说,基础研究更容易实现“名利”双收,如果把学校科研之路比作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话,只要学校(唐僧)有坚定的信念,老师(孙悟空)就应该积极和灵活应对,努力开展有品位的研究;宇宙、物质、生命和大脑是自然界四大奥秘,作为以知识发展、以创新为主体的大学,应该主动围绕公认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布局和研究;前段时间AlphaGo战胜人类的事件,在学术界影响非常大,我校作为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应该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相关学科方向和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物理、材料、生命、大脑等,力争在未来占领一些领域方向制高点。

  在谈到青年教师的基础研究之路时,尧德中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勉励青年人才要努力把握科学大势,要认真体会ESI学科的设定,要敢于跨界找机会。他说,自己本科学了物理、硕士学了地磁学,后来做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时就想,能不能把以前学的东西用进来,所以提出了“零参考”并得到同行认可,这也是充分利用跨界优势碰撞出的原创性成果。

  在和与会人员分享了生命学院关于基础研究氛围营造的一些做法之后,尧德中说,科学家团体就像一个合唱团,科学殿堂就是演奏大厅,希望年轻科研人员珍惜时间、开拓未来,尽情演奏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78bc37d5d8af828dcb8d7face23eb445.jpg

  王超教授从基础研究的战略共识、我校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三个方面报告了国际国内基础研究热点、学校基础研究面临的形势和不足,以及“十三五”目标和举措。

  与会人员就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光电学院副院长刘永教授说,应该尊重基础研究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同时应该在对基础研究人员的考核评价方面多考虑基础研究规律,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微固学院副院长张万里教授说,在科研之路上,青年时期特别应该沉下心来写一些高水平、高引用的文章,建议想办法在青年队伍中把基础研究氛围、风气搞起来,同时在青年科研人员的方向选择方面,学校科技委可以聚焦和研讨一些方向,减少年轻人无目的地摸索,尽快培养一批人;而在方向和领域方面,对我校而言,基础研究和工程不能割裂,我们要开展工程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的特色和创新来自于基础研究的积累;同时,我校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比较弱,这方面国家需求较大,应该有计划地加强。通信学院副院长冷甦鹏教授说,如何降低从事基础研究教师额外负担,也是从事基础研究教师面临的两难问题;政管学院副院长刘智勇教授说,课程量大、精力有限是文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挑战,如何协调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建议进一步研究,能否通过调整评价体系,通过时间保障、渠道保障、平台保障,进一步促进和鼓励老师从事科研积极性。

  航空学院青年教师张羿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刚到校时面临平台和经费的困惑,到现在有了较明确的方向和学生团队,提出青年人才科研入门需要方向、平台、方法、学生等混合型“沃土”,要学会“借力”发展。

  汤森路透2015高被引科学家梁应敞教授认为,在科研中把握和抓准方向很重要,要注重在工程应用中把握相对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要通过与工业界对接,发现基础性的问题并深入开展研究;有共同目标的、有活力的团队非常重要,而且要有一定的规模,自己在研究中就有2个团队,一个是研究(博士生)团队,另一个是研究生团队;研究团队发现的部分问题,可以转移到研究生团队持续开展,两个团队有交叉、有互动,这样,团结在一起的大石头(力量)在池塘中才能溅起很大的涟漪(影响力)。

e1264bcc7d1ff0f1f3a7141aa87d30a5.jpg

  杨晓波说,听取会议报告和大家的发言后很受启发。当前,基础研究内涵不断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边界日益模糊。纵观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经历了观察、假设,目前进入了测量和计算的时代。怎么做好基础研究?当前我们面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一流”建设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我校基础研究也进入“兴趣是永不枯竭的动力”的范式,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还是要聚焦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基础研究效率。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氛围,另一方面,要提升老师从事基础研究的自觉性。在提高基础研究效率方面,学院应积极主动作为,不能简单把学校给的指标按团队、教师直接分摊。第三,我校的基础研究还是存在结构性矛盾,就是人、特别是博士后如何进入高水平研究队伍行列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规模问题,对此希望尽快开展调研和研究。

  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邓龙江说,本次会议是2015科技工作会系列会议专题之一,是面向全校科研人员的开放式会议,希望更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教师踊跃出席并参与研讨,希望今天与会人员、主管科研的副院长能将学校在管理方面的政策、精神传递到一线,传达到每一位教师,让每位科研人员都能享受到新政策、措施带来的红利。前段时间学校启动了基础研究能力提升、高水平成果培育计划,其中关于基础研究主要布局在ESI提升、杰青优青群体培育、创新平台拓展等方面,这是学校在新的形势下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一系列战略性布局和举措,希望科研人员很好的利用这些举措,学会借势,尽快成长。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