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培养】用生命赞美生命 让精英脱颖而出
——生命学院院长尧德中教授谈本科人才培养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2-31 9509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但是,如何履行这个使命,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同。许多人往往基于直觉或通过文献研究来探索这个命题,然而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各个学校千差万别,如果凭借直觉或文献,就可能迷失在认知的迷雾当中。

1419908965979879.jpg  李校长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报告,基于大量的实际数据分析,并对数据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可谓是研究型管理的典范。对报告精神的落实和推进,对我校建设百年大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将结合学院的实际,全力推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继续坚持有限规模,强化特色的发展道路。生命学院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大一级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包含医学信息、医学仪器、生物力学、临床工程、康复工程等很多个分支,生物学更是有多达12个二级学科。我们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小规模、精品化”的人才培养范式,学院的生师比始终维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确保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使我们学院的毕业生满意度达到了“985”高校的平均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坚持现有的规模,在特色上下功夫,比如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探索开设“工程科学概论”,让学生在比较系统、宏观的层面了解工程科学的特点,同时要做好“医学仪器”与“医学信号”两个特色方向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宽广的选择余地。在生物学方面,将重点推进与信息学科的交叉结合,适度强化系统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在前沿性与特色性方面找准平衡点。

  第二,进一步强化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完成人文培养。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专业素质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仅有专业素养是不够的——决定专业技术的社会效用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加重要。我们认为,人文教育往往不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课堂教育灌输就可以达到的,而是在生活中悟出来的,是在一种氛围中熏陶、浸染出来的。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以及遇到的具体的人,都会对他们的人文素养产生影响。

  生命学院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精细互动”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路,从新生入学开始,为其选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做班主任,并选派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做新生导生,开设贯穿大一年级的新生专业引导课,从而使新生很快与学院、学校建立起了联系,让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然后在“家”的氛围中完成“家”教,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会想念这个“家”、认可这个“家”,对母院、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和较高的满意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学院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推进名师与学生的互动,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真实情感侵染学生,实现学院文化的传承和光大。

  第三,用生命赞美生命,助推精英人才苗子的脱颖而出。生命学院学生的入口成绩相对偏低,但我们向来不认为学生的入学成绩是成长成才的决定因素。纵观国内外杰出人才的成长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入学考试成绩不足以反映学生的潜力和未来。我们坚信,能够考入电子科大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都具有成长为精英人才的可能。所谓“精英人才”培养,并不是挑选一些“精英”进行培养,而是要让更多的学子走向卓越、成长为“精英”。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应该成为大学教育者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提出“用生命赞美生命”的理念,即用我们教师的所有行动、热情、知识,去肯定、欣赏、引导、激励学生,焕发其生命活力,可以说是“有教无类”的现代阐释。我们相信,只要给予学生热情的拥抱,学生毕业后就会给予我们热情的拥抱和认同。生命学院着力构建的所有人才培养平台,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拥抱和爱。这些平台的核心就是我们学院老师的精气神,她的高度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远离平庸的程度。“平台”越高,学生摆脱“平庸”这个“引力场”的机率就越大。

  具体来讲,学院将进一步着力建设以下几个平台:其一是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强化师生互动,深化“大三大四导师制”等制度,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提供无缝的便利通道;其二是打造高水平国际竞赛平台,如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等,面向全校学生,培养其专业能力、担当意识、挫折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重要场合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其三是打造透明化的“社会窗口”,借助依托学院的信息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学会医疗电子分会、四川省认知科学学会等平台,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产业的机会,为他们步入社会、创新创业做好铺垫。

  总之,我们认为李校长的报告既有高度,也有可操作性。鉴于生命学院学科的前沿性、开拓性,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建设百年大学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