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李春风】董良:让学生“脑洞大开”的思政课老师
——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董良老师
文:杨丽可 学生记者团 李鑫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6-05-16 10523

dong1.jpg

  他戴着厚厚的眼镜,胳膊下夹着一沓讲义,是学生眼中有点呆萌的帅哥。他不擅长幽默,但课堂上却魅力十足。把思政课讲得学生很high,秘诀是什么?

  董良老师深知,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但让学生提高“抬头率”却有难度。而他自有办法,他保持课堂魅力的秘诀是:在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要为他们提供人文素养的养分。“思维锻炼”和“人文培养”就像羽毛球场上配合默契的双打运动员, 实力不凡又充分互动,共同呈现精彩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

从新的角度讲学生熟悉的思政课

  “《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课确实不太好上,”董良很明白同学们的心思,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到了大学还要继续,“如果还是再干巴巴地讲授书本内容,照本宣科的话,同学们肯定会觉得无聊又无趣。”

  换个角度讲问题,董良深谙其道。比如,讲到“路线方针政策”,董良会让学生主动去想,“这些政治原则源于何种思考?”“又将产生何种影响?”甚至他会让学生逆向思考,让他们在深入分析和严密逻辑推理后得出结论。学生们认识到“这些政策的根本在于蕴含其中的正确的内在价值。”

  董良欣喜地发现,电子科大的学生越来越有独立的思考和更宽广的视角。“他们喜欢结合历史视角,去看待各种社会政治问题。”董良很乐见学生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完全被动接受,把东西背下来对付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宏大的论题,当董良在课上讲授时,又选择了“独辟蹊径”。他将这一论题放在大的政治背景下来讲,首先抛出“什么是政治”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在学生经过一轮思考辩论后,又“抛出”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董良因势利导,告诉同学们,“政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所有人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一点呢?”

  同学们还有困惑,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但不知道自己将在国家的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时,董良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思考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国家对青年人的重视和激励方式等方面,让他们积极与国家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董良说,在思政课上,他很注意两点:一是不回避某些问题,愿意与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二是,绝不填鸭式教学,绝不把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认真地分析问题,找到背后的原因。这样,学生才会真的信服。

  “他引导大家做了一个威力十足的炮弹。”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董老师先拈出一根‘引火线’,然后让大家自制炮弹,让脑洞大开,视野大开。”

为理工科学生带来浓厚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董良扫视了讲台下顿时变得没精打采的同学们,话锋一转,让大家先思考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成功?”

  “是不是收入越高,越能体现成功?”当同学们讨论到高潮,大家围绕着这个思维点,激烈地交锋起来。董良没有对此进行总结分析,而是又开始发问:“人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这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如果我现在拿着一个南宋的瓷瓶,这个古董有货币价值,同时也有文化价值。”董良停了停,看看同学们期待的眼神,继续说,“一个人如果能感受艺术品蕴含的文化和美感,这不失为一种乐趣。如果仅以狭义的成功和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丧失了对生活、对文化的感悟,这是不完整的人生。”

  董良回到“文化”这一话题,他让同学们思考“文化让个人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董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工作,即使没有成功,但他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所有的挣扎、低谷、失败,并没有白白经历,这些会使人变得有厚度,不会很脆弱。”

  在说这番话时,董良颇有针对性。他一直认为,电子科大的理工科同学们有着很好的知识基础、工具理性、逻辑思维,但是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在无限的星空下启迪智慧;有更广阔的心胸,对人生、人性、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有更深入的思考。

  当文化从个人扩展到国家,董良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在不断发展有中国自信的文化。思政课正展现和传播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素养。

从“非自愿”到恋上哲学

  “我在浙江大学读社会学本科的时候,获得一个保研机会。”董良说起与哲学的缘分,归于“偶然”。“这唯一的保研机会是读哲学,我虽然不喜欢,但还是硬着头皮去读了。”

  有意思的是,哲学虽然外表高冷,但内在却魅力十足。“刚开始我对哲学没兴趣,但有了一定积累后想法就不一样了。”董良这样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硕博阶段,他做了大量的阅读,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发现了哲学的奥妙。他对哲学的热爱变得一发不可收!

  董良在成为老师之前,曾经做过《浙江日报》的实习记者,也当过律师,见识了大千世界的种种酸甜苦辣。他发现,自己最喜爱的还是回归校园,在哲学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对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董良用很浅显有趣的语言来描述。“哲学就是把你从现实中拉出来,让你看到一个非现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尽管如此,他仍鼓励同学们学哲学,“它会为你提供多方面的思考视角,看到事物的多样性。”董良喜爱思考,他觉得思考给人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让人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让人精神上完善。

  有一次,数学学院的一位学生问董良,人活在世界上是不是自由的?学生用公式推导后,得出结论,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自由,只是紧扣在世界发展的时间轴上的。董良告诉学生,人的自由要从不同角度来看,如果仅仅从抽象中来看,确实没有多少自由的。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它能给人带来“命运”之外的自由。

  和学生的探讨,让董良更恋上哲学的世界;钻研哲学,让他能继续做一个启发学生头脑风暴、推动他们全面发展的魅力良师。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