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纪事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纪事】成电创建初期的苏联专家
文:王松梅 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6-05-26 10356

  为了集中力量培养电讯制造方面的高级技术干部,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需要,1955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成都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据档案资料记载,在学校筹建和创建初期,学院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

  在筹建之初,成电筹委会就得到了来自二机部和高教部的苏联顾问和专家的帮助。二机部十局总顾问莫热维诺夫和第三设计院专家组长哥洛比夫亲自参与到了成电校址的选址论证确定工作中。在1956年3月召开的教学计划座谈会上,莫热维诺夫和高教部的前苏联专家们受成电筹委会之托,对成电的培养目标、专门化设置、课程设置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筹建中的成电进一步明确了初期的办学方向。同时莫热维诺夫还积极帮助成电接洽聘请苏联专家来校工作事宜。

  1956年9月正式建校后,在国家的鼎力支持下,成电先后从苏联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列宁格勒电工学院等5所工科院校和列宁格勒电工研究所分别聘请了弗·尤·罗金斯基、依·弗·列别捷夫等8位专家来校工作。其中列别捷夫曾任新中国高教部首席顾问,罗金斯基专家则同时兼任成电院长顾问。对于一个新建的工科院校来讲,国家为成电聘任的苏联专家人数之多、阵容之强大可见一斑。

  苏联专家们来校工作的时间长则近两年,少则几个月。他们的辛勤工作,对建校初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协助建立新系和新专业

  成电自建校之初,就以最先进的专业为发展重点,努力推动无线电领域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建设。1956年9月,成电第一批学生正式入学时仅有有线电系和无线电系2个系。原定的电真空器件专业和无线电零件与绝缘材料制造专业由于建校计划的调整而推迟建系。随着1956年成电聘任的第一批苏联专家罗金斯基和列别捷夫到校,这两个专业的建系工作在9月又被迅速提上日程。专家们一致认为电真空是无线电的心脏,应尽快建系。而针对当时国内外均未有设置无线电零件专业的经验,对零件专业究竟是设系还是设专门化课程问题一直争论较多。专家们则认为无线电零件系是极重要的系,对全院各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并认为成电一开始即应成立该系。这两个系的建立能加速我国无线电技术人才的培养。1956年10月,成电成立电子器件系;1957年2月,无线电零件系成立。

  之后,成电又陆续成立了新系,增设新的专业,至1959年底,成电从最初的2个系2个专业增加为6个系18个专业。其中有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中属于最早建立,部分专业也走在国内大学的前列,在国际上也属尖端学科。由于成电新设专业大多在国内尚无基础或基础甚为薄弱,以国际化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门办学也成为成电建设的必由之路。来校的苏联专家们分别在他们所擅长的无线电测量技术及设备、电真空器件、无线电通讯设备、绝缘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器件、无线电遥控与遥测、雷达等7个专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到来充实了成电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带来了当时国际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了新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帮助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讲义

  苏联专家们来到成电以后,参照在苏联已形成的一些成熟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协助成电教师共同制定了多个新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多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了及时开展教学,苏联专家还提供了课程设计样本、教学文件以及毕业设计等参考资料。作为最早来校工作的罗金斯基顾问参与指导了无线电系的全部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指导拟定了新建的无线电零件系和电子自动化设备系的教学计划。陆续到校的苏联专家们则主要帮助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或提出修订意见。例如,沙波斯柯夫协助电子自动化设备系的教师制定了计算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对本系其他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出修订意见;沃捷列夫斯基参与制定无线电材料与器件系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成电在教学计划中提高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比重,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的培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了成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设新课程并编写讲义,特别是一些新设专业课程的讲义,是专家们在成电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罗金斯基和列别捷夫都分别为自己所讲授的3门课程编写了讲义。而且列别捷夫编写的《超高频技术》中译本由高教部出版社正式出版。布拉金来到成电所承担的无线电设备制造工艺的教学工作在当时的国内还是一个空白,他在成电的两年时间里,花了大量的时间,不辞辛苦,亲赴工厂收集资料,结合中国生产实际编写出了无线电设备制造方面两门课程的讲义,中文约计42万字。苏联专家在成电期间,开设新课程或帮助基础薄弱课程开课近20门左右,直接编写讲义达10多种,为成电初期教学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46.jpg

苏联专家正在上课(1958年)

指导建设和发展实验室

  成电自建校起就一直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将其作为保障教学质量和提升科研水平的基础之一。二机部对成电在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方面的巨大投入,促进了成电实验室的快速发展。苏联专家们到校后同样强调实验室的重要性,并结合他们的经验提出宝贵的建议。

  罗金斯基顾问初到成电就指出,一个工业大学的水平,首先要看他的实验室建得怎样。苏联专家帮助建设新实验室,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仪器购置、实验项目的开展进行具体的指导。列别捷夫帮助成立电子器件系后又在该系建立了超高频实验室,并从苏联带来了一套超高频测量用的设备,使实验室的工作及时得以开展。他还指导试制成功3公分波导元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日喀略夫到校后帮助电子器件系建立了电子束管实验室,同成电教师一起努力,试制成功了自动电子轨迹仪。这些仪器的试制成功不仅解决了当时某些教学科研急需设备特别是国外进口设备的燃眉之急,同时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苏联专家们还尽力开出实验项目,并予以学生具体的指导。电子器件系的布拉金为本实验室开出了多达20个的实验项目,对每一个实验从名称、目的到具体的内容、方法都给予了细致的关注和指导。

45.jpg

苏联专家列别捷夫在实验室对研究生进行辅导(1958年)

开展师资培训

  建校初期,成电云集了一批在国内电子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为成电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骨干作用。但由于内迁计划的变更,三校教师没有按计划全部调入,当时的师资队伍薄弱,数量与质量均不敷需要。成电的苏联专家作为一线教师不仅亲自为成电学子传授学业,更积极地帮助学院培养新生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填补一些在国内尚属新专业的师资空缺。专家们除了上课、编写教材、指导实验之外,还积极通过专题答疑、科学讲座、教学报告、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为成电迅速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的教学科研骨干,提升了整体师资水平,而其中一部分几十年后则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截止1959年8月,苏联专家为学院培养研究生17名,进修教师48名。成电聘请的苏联专家及高教部安排来校讲学的其他苏联专家,为成电带来了更多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使成电的教学科研一开始就尽可能地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在服务成电之余,成电周边的大型无线电国有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国内众多高校从事无线电教学的教师均受益于苏联专家在成电举办的学习班。如1959年10月,苏联列宁格勒电工研究所的S·N·奥捷列夫斯基和依·弗沃捷列夫斯基来校讲学,就有来自北大、清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及工厂、研究所等全国17个单位的40多位教师前来听课;1960年3月,苏联列宁格勒电工研究所的A·A·波列沃布拉仁斯基举办的“永磁性材料”学习班,亦有北京大学、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院校派来教师进修学习。

  正是在无数老一辈成电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下,在苏联专家无私的国际援助下,成电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里迅速在无线电领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并于196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校。如今,成电已发展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特色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我们依然对当初不远万里、不畏艰难,为成电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苏联专家表示由衷的敬意。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弗·尤·罗金斯基、依·弗·列别捷夫、包·依·布拉金、安·阿·日喀略夫、克·阿·沙波斯柯夫、依·弗·沃捷列夫斯基、阿·耶·哈雷宾、阿·阿·波列沃布拉仁斯基。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