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视点】学校推动“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落实
文:向桂君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16-06-14 9958

  近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研讨会,推进“计划”全面落实。副校长曾勇,“互联网+”参与学院副院长及负责人,“互联网+”教改专项申报负责人,“互联网+”课程评审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领导、教师及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黄廷祝主持。

QQ图片20160614111414.jpg

  曾勇对“计划”的目的、意义及目标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及时甚至超前对国家和时代要求做出回应。学校实施“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就是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构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能源、大数据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需求为牵引,以产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扎实的“互联网+”核心知识与能力、培养面向“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的包含行业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相互融合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必须要做好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顶层设计,切实转变工作思维,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以产业导向、课程融合、自主学习、注重体验、赋予学生足够选择自由度等原则。

  黄廷祝就“计划”有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支持政策进行了介绍。他说,学校将通过设立“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专项经费,设立“互联网+”教改专项,为参加“计划”的学生提供国(境)外学习交流计划,为参与“计划”的专业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及配套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他还强调,教学改革离不开老师的支持和参与,希望老师们能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

  “计划”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周世杰就培养方案及平台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报告。“计划”通过打造以“‘互联网+课程’体系、情景平台、教师队伍”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互联网+”课程体系由核心通识类课程、“互联网+”平台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类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互联网+”平台核心课是整体课程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网络、通信、软件、数据、商务、管理等必修核心课程,按“纵向拓展、横向融合”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教改专项负责人陈文宇就“互联网+”导论课程《互联网技术导论》建设情况,戴波、陈伟建分别就平台核心课程《程序设计》《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课程改革经验进行了汇报和交流。“计划”学生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王纲还就学生选拔、学籍管理等有关工作部署与准备情况进行了报告。

  据悉,“计划”以“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为载体,采用“2+2”的培养模式,前两年集中完成“互联网+”核心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两年以“专业方向学习+课程选修+自主学习+出国游学”等形式完成专业学习,毕业可授予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符合相关要求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计划”将于2016年9月正式实施。首届实验班拟招收90名学生,其中按“互联网+”统一招生30名,从参与学院选拔学生60名。首批“互联网+”专业领域为智慧物联、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益民服务、大数据处理、智慧能源等。


相关链接:

  学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计划”前期准备、组织机构设置与开展方式等工作。成立由曾勇任组长,黄廷祝、于乐、戴元顺为副组长,教务处、参与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及由参与学院教学副院长、副书记、教师代表、教务处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工作组、学生管理工作组、平台建设工作组和合作培养工作组等四个工作组。现已完成《“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管理方案》《“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等“计划”实施方案与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以及前期准备工作。

 

编辑:李思扬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