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成都造”让电子病历拥有“高智商”
文:成都日报文豪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8-12 4645

  编者按:8月9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2016创交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总结大会上,201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同时揭晓。经市科学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报市政府批准,201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100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61项。我校与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校一带”计划校地协同创新项目——“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系统”摘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由我校牵头的“安全虚拟化基础架构关键技术及应用”也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月11日的成都日报以《“成都造”让电子病历拥有“高智商”》为题,报道了“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系统”项目,全文如下:

QQ图片20160812075314.png

  电子病历,是否仅仅是将病历“电子化”?目前国内电子病历系统存在功能简单、智能化水平低、质量监控功能不足等问题,大多数电子病历系统仅仅实现了病历的电子化,并没有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智能化应用和智能化医疗质量管理。

  然而,在2015年度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中,“成都造”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系统脱颖而出,让这个几乎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关联的“电子病历”,有了更高“智商”,它不仅能在医生填写病历时,通过大数据抓取判断医生是否有出现疏忽、错误,还能在病人检测报告出来后,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患者最新情况与诊疗核心问题……昨日,本报记者前往电子科技大学(高新西区科技园),“成都造”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研发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电医星”),零距离了解该电子病历的“高智商”。

医生身边的“小秘书” 有问题立马“纠错”

   “医疗问题中有时候是由很小的疏忽所致,病历的不完备也是造成医疗问题的一种‘常见症’。”成电医星执行总裁廖定鑫告诉记者,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系统,在医生填写病历时系统会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如果出现不合理的地方,系统立刻进行提示。“例如患者为男性,诊断结果为经期紊乱,系统便会提示病人性别(男)与诊断不符,从而避免诊疗事故的发生。”

  作为该项目的牵头人之一,廖邦富以前是有10多年医务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1992年开始投身于医疗软件行业,就开始启动智能化电子病历的开发研究,“我们的团队深耕这个领域已经10多年了。”廖邦富透露,这个“成都造”电子病历在采用一体化的电子病历集成架构,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模型基础上,独创了基于双模板技术的结构化电子病历自由录入技术;自主开发了语素级临床汉语言解析引擎,实现电子病历智能后台结构化;建立了一体化、智能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实现了病历质量智能监控与提醒;独创合理用药与输液系统,提高了用药和输液的质量;解决了海量医疗数据存储、电子病历信息大数据共享以及运行速度的问题。实现了电子病历信息的智能化利用,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医生的“导航仪” 监测诊疗的每个阶段

  昨日,作为创业团队里最“资深”的前辈,74岁的成电医星副总罗太模,也是资深的医疗和软件开发专家。通过电脑向记者演示了合理用药和输液审查系统。“如果我要给病人开吗啡药物,在输入药物后,系统右上角小红灯就会开始闪烁,点击过后便会弹出‘此药品为高危药品请谨慎使用!’的提示。”罗太模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便会提醒医生慎用药剂,若注射剂量过高,也会提示注射剂量高于每日极限用量。

  “输液时是否用药过量、滴液频率是否过快、结合过往病史是否存在个别药物过敏等,每一步系统都会进行监测,每一天都会进行分析和提醒。”罗太模举了个例子,在诊疗平稳阶段,系统则会提示用药事项、患者反应等。“我们的系统就像开车时的导航仪,系统会提醒医生在使用时哪些时候限速慢行、不要超速、别闯红灯。”

  据了解,这套“成都造”智能系统还可以根据病人的检测数据通过医生公式来判断病人病情,辅助医生帮助判断。在应用方面,还可以联通医生手机,把检测报告等第一时间告知医生,“例如一位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情况出现变动,系统便会将病人身边仪器的数据,以及病人出现的状况及时发送到医生手机,为病人争取每一秒宝贵的时间。”

“一校一带”打通校地协同创新通道

高新区与电子科大深化8大领域战略合作

  “从创业的实验室阶段研发,到产业化的推进,我们的产品迅速转化到全国布局,与成都支持高校项目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电子科技大学是成电医星公司的股东单位,该项目负责人廖定鑫告诉记者,在项目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除了此次摘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都科技界大奖之外,项目还先后获得了成都市的名优产品、成都市的自主创新产品、成都市的重点新产品支持。而“成都造”医星智能电子病历系统也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一校一带”合作,共建“中国硅谷”的校地合作成果。

  据悉,去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大力实施“一校一带”计划,共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双方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中国硅谷”。据悉,双方将在8大领域构建长期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共建合创空间,打造前孵化器、种子孵化器和加速器,共建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

  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旁,双方还将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孵化、吸引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入驻。同时,打通校地协同创新通道,成都高新区将与电子科大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校内科技成果优先就地转移转化。


  报道链接: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8/11/node_623.htm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