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培养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在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9月29日下午,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举行中外高校校长圆桌会议。会议邀请国内外23所大学的校长以及西南电子电信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等2个研究所所长共论“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教育。
李言荣校长,熊彩东副校长,刘盛纲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Vito Antonio Muscatelli,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校长Luís Reto,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校长Karl-Heinz Meisel,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副校长Stephen Hanso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ER Meng Hwa,日本千叶大学副校长Atsushi Nishida,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副校长Scott MacGregor,美国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副校长Quentin Kidd,台湾交通大学副校长谢汉萍,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前校长Makoto Kajitani、副校长Kazushi Nakano,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副校长Mah Wee Beng,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圣芭芭拉分校,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香港城市大学,纽波特纽斯市姐妹友好城市协会,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重庆邮电大学校长李林以及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等25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参会。熊彩东主持会议。
李言荣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经过60年的发展,我校已经成为了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中国一流大学,培养的16万名杰出人才已经为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信息技术依然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对电子科大这样以工为主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来讲,如何面向未来、顺应国家和社会对一流大学的期待和要求,如何承担起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崇高使命,如何实现从实用型技术工程师培养到精英人才培养的转变,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学校希望电子科大的毕业生不仅在学校的传统优势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引领发展的素质。因此,学校要大力发展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辨与表达能力、领导力、知识集成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他希望世界各个大学借此机会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并提出加强合作的4项建议:第一,继续扩大学生交流规模,探索新的交流模式;第二,加强在人文、哲社领域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师资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第三,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第四,通过科研团队间的合作加强我校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
李言荣说,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建设国际一流大学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电子科大会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与全球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合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成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也要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全球公民,并对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此,电子科大诚邀诸位所在院校和我们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为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共同努力。
随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Vito Antonio Muscatelli、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副校长Stephen Hanson、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副校长Scott MacGregor、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ER Meng Hwa、千叶大学副校长Atsushi Nishida、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等先后做了专题分享报告。
Vito Antonio Muscatelli介绍了格拉斯哥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方法,以及本科和研究生社区建设、交叉学科和跨部门活动、校企校地的合作。他认为,与世界其他高校、产业、城市的合作,对提升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师生受到多学科知识和多元文化环境的积极影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也正是格拉斯哥大学与电子科大开展战略合作的原因。
Stephen E. Hanson在分析国际化办学的现实意义时认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凸显了世界各大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加强大学教师、学生乃至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能推动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因此,威廉玛丽学院一直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推进学校与世界其他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并希望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国际学术合作规则和程序。
Scott MacGregor介绍了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创新战略,包括与私人和公共部门组织创建和加速创新伙伴关系,在格拉斯哥的核心地区建立研发、测试和试验工厂等创新区,支持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发展,利用国内国际网络以吸引人才、投资和支持等措施。
ER Meng Hwa分析了新的全球环境对世界各大高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他说,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转型,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创新,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都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南洋理工大学在“蓝丝带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本科课程倡议,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迎接21世纪对人才的新需求。目前,学校已经有超过70%的学生参加全球教育和海外交流,并有望到2020年达到80%。
Atsushi Nishida介绍了千叶大学的总体状况以及与电子科大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合作成果,并分析指出,近年来日本的大学正面临着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亟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进更多的合作项目来应对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2014年千叶大学入选日本的“全国顶尖大学计划”,并于2016年4月新增“自由艺术和科学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文与科学综合教育,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他认为,大学的目标就应该是培养能够应对多样化挑战的人。
宋永华介绍了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部署。他认为,中国社会和中国的高等教育都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重点大学在此过程中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国家提出“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有更多的大学与中国的大学开展战略性合作,也欢迎各位嘉宾到浙江大学交流访问。
在自由交流环节,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台湾交通大学等大学的校长纷纷发言,介绍了其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做法,并表达了加强双边合作的愿望。刘盛纲院士回顾了自己在海外交流、访问、参观的丰富经历,并对电子科大的国际化办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学校把“国际化”作为三大核心战略之一,十分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对于他而言,一生中能够与电子科大结缘、并为电子科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自己一生的荣幸。他相信电子科大将在下一个甲子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