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友专访】沈正平:梦里依稀是成电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10-12 6583

  沈正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成电人”。1963年,当他接到成电的录取通知书时,成电才建校7年时间。如今,成电已经迎来了60华诞。沈正平说,自己在成电度过了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时隔越久,母校就越是萦绕心头,化成了绵长的回忆。

少年壮志:成电是人生航程的起点

  沈正平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小村庄,距离长江只有几里地,“有时还可以看到匆匆而过的白帆”。1963年暑假,他接到了成电一系微波通信专业(现通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候,我感到既高兴又忧愁!”

  令他高兴的是,12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他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了“天之骄子”;忧愁的是,成电远在四川,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且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上学费用没有着落。还好,离开学还有20多天,家里东拼西凑了几十元钱,他终于踏上了自己的大学寻梦之路。

  “我当时学的专业是微波通信,这就注定了我这一辈子要为国防事业奋斗终生!”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沈正平感慨地说,成电引领他步入了一个美好的领域,这个领域一直让他很骄傲、很有成就感。

  1968年本科毕业,他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了国防科工委工作。在哈尔滨省军区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一年半之后,即被分配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国防科委下属某三线建设单位,从事磁性材料和器件专业方面的研究。“虽然这个领域和我本科的专业关系不大,但我总算真正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他在大学期间就立下报国之志,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国家在某些技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时,内心就心潮起伏,被深深地打动。

  现在回想起来,“刚到研究所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怀揣文凭但其实所知甚少的毛头小子。”有一次,研究室组织学习,沈正平和另一位老师分上下部分读一份学习材料,他没看出打印的错别字来,把“石榴”读成了“拓榴”。后来被另一位老师纠正过来,他顿感无地自容、惭愧至极。

  这次失误,激发了他在成电学习的那股子狠劲儿,于是,他在研究所里的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拓展视野。他本来学的是俄文,但资料都是英文,即便如此,他也丝毫不惧这“拦路虎”,而是“像小学生那样从头开始学起。既要学专业,还要学外语,同时跟着师傅们学习工艺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他感慨地说,“在成电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让我受益终身。”

不懈追求:人生第一个课题持续7年

  由于他秉承了成电人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作风,工作半年后的某一天,领导找他谈话,要调他到某课题组去担任组长。该课题组始建于1967年的5月14日,所以被称之为“514组”。对他来说,这就意味着又要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绝不让国家失望”。

  某天下午,他去另一个研究所交接工作,该所负责技术的副总工程师将重要信息写在自己手上,让沈正平看了两分钟,然后迅速擦掉。“你把它写出来!”他对沈正平说。十分钟后,沈正平把写在自己手上的内容给他看,一字不差!于是,沈正平把手擦拭干净,回了招待所,相约第二天再去。交接工作顺利完成。

  由于研制时间周期短,相关器件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但他们课题组攻坚克难,并随时向相关部门进行质量反馈。他们在工作中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为此,课题组还派代表去试验基地观摩效果。“这是一件在当时看来非常非常光荣的大事,是我一生的荣耀!”

  他们在现场住的是干打垒(注: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土墙宿舍,吃的是军人的简单伙食,面对的是辐射等生死考验。试验后立即乘坐摩托赶赴现场,将相关组件取回特种测试间立即进行微波性能测量,其性能完全满足要求,他们终于向党和国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1970年9月,沈正平完全接手“514课题组”,一直到1977年结束,前后差不多8年时间,每年都提供一定数量的组件供用户使用。仔细回顾,他们研制的“514组件”对环境的要求可谓是非常苛刻的,“我们当时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成电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让我们毫无畏惧、毫不退缩。

  “514课题”结束距今已有40年了,但每当回想起他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研经历——面对许多不成熟、不完备的条件,“靠手中的一把计算尺、一台信号源,一套测量仪,最终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科研任务”——他都感到十分自豪。

不辱使命: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

  后来,他又陆续接受很多其它任务,作为一位普通的“成电人”,为国防事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上海航天局某研究所出差,从校友口中得知神州飞船相关项目的研制任务,于是立即找到该所负责技术的副所长,说明了他的来意。沈正平自信地对副所长说:“这个项目我们一定可以参加!”

  回研究所后,他积极承担了两项任务的研制。那时候,研究所里特事特办,一切“开绿灯”。他自己所接受的两项任务,不到一个月就出了产品,第一个将产品发到用户手中测试。

  最终,他们研究所的产品不仅性能优越,而且产品外观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得到了一致好评。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神州飞船其他六种项目的研制。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他一直研究到退休。“包括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的神州飞船,也是我参与研制的!”他自豪地说。

  “研制神州飞船所需的器件和一般的重点项目有区别,每一次发射神州飞船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供元件清单,签订质量保证书。所以在临发射前我受到的精神压力非常大,有时睡不好觉。”沈正平说,“向全世界直播神州飞船发射,其成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得失,最重要的是国家威望。”

  现在,沈正平已经退休,但在成电学习的点点滴滴,以及在此后从事科技研究的经历,都历历在目、时时入梦。“得知我的母校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我十分希望我的回忆,能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勉励。”他寄语学弟学妹,“国家的需要才是我们个人的第一需要,个人的荣誉得失真的算不上什么。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正呼唤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子们继续努力!”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