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 | 马天琛: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
文:成都日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10-19 4379

  编者按:2016年10月17日,《成都日报》以《马天琛: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为题,深入采访了高校全职在校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电子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面聊”创始人马天琛。报道全文如下:

成都日报.jpg

  提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下最热门的关键词,许多年轻人满怀激情投身创业浪潮,向着梦想前进。“面聊”创始人马天琛作为高校全职在校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日前与本报记者面对面谈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嘉 宾

  马天琛,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成都高新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入选首批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首家在全国性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校园第一股“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全职在校生在校期间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曾获成都“十大菁蓉创业之星”,第十九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创办企业“泰聚泰”获评“2016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16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最佳产品奖”。

  手 记

  去年年底,成都一家名为“泰聚泰”的科技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这则消息乍看上去似乎平凡无奇,毕竟在中国资本市场,每天都有不少科技公司或上市,或退市,或倒闭,很难引起太多人关注。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马天琛却是一名全职在读博士生,这样一来就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高校在校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股”,马天琛也成为双创领域的风云人物。

  事实上,2014年国务院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后,国家和地方都针对双创加大了政策扶持,给予创业者资金奖励、无息贷款、免费场所等,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掀起了一场创新创业的浪潮,特别是在高校中。两年过去,很多高校创业者已成为双创浪潮中的弄潮儿,马天琛就是其中之一。

  谈起创业经验,马天琛用了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思考。你应该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创业,要创什么样的业。为了思考这个答案,马天琛放弃了在英国收入颇丰的职位,在济南搬了一年的箱子。虽然每个月只有三百块钱收入,但这种最基层的劳动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忍受孤独寂寞,也学会了尊重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劳动者。

  第二个词是准备。创业前必须要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对创业中的各个流程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为此,马天琛隐瞒了自己的部分学历,来到了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当实习生。从实习生成长为经理的五年,他熟知了企业的发展规律、市场规则等多方面行业信息。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他今后的创业道路有很大帮助。

  第三个词是坚持。创业之路的辛苦难以想象,很多人失败并不是缺乏好的创意,也不是缺乏优秀人才,而是无法坚持,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公司草创到上市的1142个日日夜夜,每一天对他和团队来说都是考验。“每个人的创业历程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的经历也许不可复制,但创业成功却有共通性。思考、准备和坚持绝对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采访最后,马天琛如是说。

马天琛.jpg

  对 话

  高校学生创业的一个经典样本

创业之前,卧薪尝胆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开始产生创业的想法?

  马天琛(以下简称马):我是青岛人,高中时随父母到了成都,在这里读了三年高中。接着又到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本硕连读6年。那几年我经常在外打工,慢慢开始了创业的念头。那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孤独,每天学校、打工和宿舍三点一线,很难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2005年,通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和国内朋友联系只能靠发邮件,非常不方便。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做个软件,既能和朋友亲人沟通交流,又能对接国内外各个社团的活动,后来这个想法慢慢变成“面聊”这款产品的雏形。

  我们公司今天的商标是我2003年在英国时就设计好的,一直到10年后才注册下来。还没有公司就先设计好商标,这是很多企业都没有的。我赋予了它很多含义,以至于它成了一个精神图腾,不断地鞭策着我前行。

  记:之后为什么选择回国发展?

  马:2005年的《超级女声》总决赛的时候,何洁演唱了《故乡的云》,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当时就决定回国。很多人不理解,说你研究生毕业了,在英国已找到了工作,收入也还不错,为什么还要回国?我只能说,很多人都不理解在外生活的中国人那种归乡报国的情怀,真的是非常炽烈的。

  记:回国后为什么没有立刻创业,而是去搬了一年的“砖”?

  马:回国时确实是一腔热血,带着年轻人的冲动。但真正回国后,今后的道路何去何从让我很迷茫。我研究生学的专业是“危机管理”,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即使在北上广找一个月薪数万的工作也不算难。我还可以回老家青岛,父母也希望我到成都工作。摆在眼前的选择实在太多,但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清楚,我需要时间来思考。

  之后我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在济南找了一份一个月300块、每天扛大包八个小时的搬运工作。济南的夏天是著名的“火炉”,最开始讲究点还买矿泉水喝,后来钱不够就烧白开水,再后来找个水龙头就开喝,收工时衣服上结了层厚厚的白色盐碱……

  这一年的搬运工作让我收获很多,首先知道了自己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次也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劳动不分贵贱;第三,在生活的最基层,我发现我们国家蕴藏的巨大活力。

  记:之后你还以实习生的身份进了毕马威。

  马:济南那边的事结束后我回到了父母这里,很偶然地成了毕马威的“实习生”,工作很简单,多数就是打印文件、买买咖啡之类,也不需要加班,很多人混一段资历就这么过去了。但我认为这是一座巨大的“金矿”。每次打印文件我都会看一遍,也抓住一切机会与主管、上司交流。慢慢地我开始受重视,接触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在这里5年,从实习生干到经理,我熟知了企业的发展规律、市场规则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还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伴。这对我走好创业道路有很大意义,为公司后期运作、挂牌上市给予了很大帮助。我始终认为创业必须务实,无论在济南搬箱子还是在外企当实习生,都是在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建议不妨在创业前也“卧薪尝胆”一番,会让创业中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

就业还是创业,不必纠结

  记:经历这些后你终于认为创业的时机成熟了。

  马:创业时机的成熟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成都的大环境很好,自古以来成都就是天府之国,现在又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让这里的商业活力越来越强。对创业者来说,从四川省到成都市再到各个区县,都有很多的扶持政策。

  第二是抓住新三板的推广机遇。2012年左右成都举办“新三板”的推介会,我代表毕马威参加。很多人对“新三板”有疑虑,我却感到非常振奋。在海外留学和外企工作时我发现,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创业,而创新创业的主力是大量的中小企业。“新三板”的推出,对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不仅是资本市场的机遇,也有来自政策的扶持。我对自己说,这个机遇如果不抓住,我会后悔一辈子。

  记:你认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期?

  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特别是对高校生来说,现在创业的门槛和难度比以前降低了太多,在资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只要你有好的点子和项目就能申请资金,大量免费的场地提供,也给很多创业者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最最重要的是高校里创业思想的改变。以前在大学里摆个小摊什么的常遭白眼和嘲笑,弄不好还有校纪检队来赶人,现在呢,不仅不会荒废学业,学校还提供办公场地和体验场所,如果足够优秀,还帮你推介。所以,创业早就不是想象中那么遥远了。

  记:休学创业和在校创业,你怎么看?

  马:对休学创业我不予置评,每个人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更好的是结合自己的学业来创业,一方面不必耽误学业,另一方面也能将创业和学业结合起来,再者,你能找到许多同伴,还有老师可以请教。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记:很多高校生在就业和创业选择上纠结得很。

  马:没必要纠结,二者看似对立,实际上殊途同归。就业是为了更好的创业,创业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两者互为对方积累经验和资源。具体到某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会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在校期间已有了好的想法,甚至有了好的项目,那当然可以开始创业了。而有的高校生还很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擅长做什么,这种情况的话还是先就业比较好,工作一段时间,慢慢地找方向。

跨界与否,无足轻重

  记:你学文科出身,却进行着科技类的创业项目,跨界是否有困难?

  马:一点也不困难。创业并不是我一个人,我是依靠团队。创业初期,我们就已搭好了公司的框架。战略、战术、管理、财务、技术、销售推广等都有着明确分工。我们创业初期,管理层来自原毕马威和IBM的同事,主要负责战略制定和财务工作,团队70%是来自成都各大高校的学生,主要处理技术类的相关工作,10%来自社会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主要负责销售和推广。

  没有人能够以一己之力完成整个创业,没有一个人会永远不犯错。大家各司其职,集思广益,那我本人是什么专业,是否跨界,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你努力在创业中保持着感恩心。

  马:我们公司从创立到挂牌上市,共走过1142天,我们有知识产权的项目就有140多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心怀感恩。

  首先要感恩国家、感恩时代、感恩机遇。如果没有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和机遇,就没有我们的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司的资金,我们到今天都没拿过一分钱的融资。公司注册资金的100万元,大部分是自筹,但政府还给差不多50万元的扶持资金,以及2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政府的扶持资金,我们公司一定会“死”。

  其次感恩我的母校电子科技大学,感恩高校的体制改革。学校虽然没有直接给我们现金帮助,却给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试验我们的产品并提供反馈,帮助产品推广,提供办公场地等。

  第三感恩我的团队。一个成功的创业企业,离不开一个有凝聚力、有奋斗精神的团队。公司创立开始,我们基本就是“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周六加班。即便如此,没有人有怨言,没有人开小差,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追逐梦想,贵在坚持

  记:现在谈创业必谈梦想。

  马:当然了,创业就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但梦想并不代表空想,有很多人说我创业的梦想就是超过乔布斯,超过比尔·盖茨。可以,但你先列个清单,你和他们相比到底差了多少?把差距找出来,然后制订可行的计划,一步步实现,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想一夜之间超过乔布斯,那不是梦想,只是做梦。

  记:所以实现梦想的过程才是难点。

  马:创业不成功的道路有千千万,没钱、没人、没市场、没渠道等等。但成功的创业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又谈何容易呢?想起我们创业初期做产品推广,人手短缺,我和其他员工一样,拿着传单在学校里发,有的人瞄一眼后说一句,什么玩意,揉了扔地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赶紧把传单捡回来,展开压平,接着发给下一个人。每一份成本都要精打细算。

  我结婚的前一天,都临近彩排了,我还在加班。赶紧把工作处理完,快5点了才急匆匆地赶到彩排现场。所以我说创业的出发点必须是梦想,成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附带产品。梦想不会因为坚持就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记:作为一名先行者,对后来者有什么想说的?

  马:首先还是“梦想”,梦想有很多,有的比较实际,有的比较远大,但无论如何,创业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其次是“态度”,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情,就知道这件事能做成几分。所以我的团队非常严谨,出席活动要求穿正装,创业计划书、发展报告表都要非常规范。良好的态度代表你对一件事的重视程度。第三是“虚心”,想尽一切方法去学习。最后是要懂得感恩,对国家、对社会、对同伴都要有感恩之心,没有感恩之心,注定无法走远。

  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报道链接:

  http://www.cdrb.com.cn/html/2016-10/17/content_50207.htm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