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纪念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寻找天下成电人 对话甲子成电梦
文:网建办 图:网建办 来源:网建办 时间:2016-10-25 10664

  六十载星辰轮回,刻年轮沧桑;一甲子峥嵘岁月,谱桃李群芳。2016年9月29日是电子科技大学六十华诞之日。 筚路蓝缕奠定六秩基业,继往开来再创百年辉煌,建校60周年,是过去的延续,更是未来的起点。

  六十年来,每一位成电校友,每一个成电校友家庭,都与母校结下了不同的情缘。这情缘,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即使经历岁月沧桑,仍永远难忘。

  2016年4月,在成电六十华诞来临之际,为汇聚校友力量,共忆母校往昔,传承成电精神,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发起了“寻找成电人”大型网络互动主题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友及在校师生中找寻60位与成电同天生日的校友(9月29日出生的校友)、60对成电夫妻(在成电学习并牵手共度人生的校友夫妻)、60个成电大家庭(一家有三位以上成电人的校友大家庭),并通过网络访谈、视频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他们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以及与成电的故事,传承成电精神,共筑成电梦。

全球寻找:与成电有特别情缘的校友及家庭

  2016年4月,一条“全球寻找成电人,共庆电子科大六十华诞”的消息通过学校各官方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网站,校内宣传栏、视频终端,以及新浪、腾讯、新华网等大型门户网站,在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校友及全社会广泛流传。

16b9.jpg

  “我们一家不仅都是成电毕业的,而且都是通信专业毕业的!”家住成都的58级校友马朝华打来电话激动地说,他们夫妻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小儿媳都是通信专业毕业的,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和母校。

  “你们这个活动太好了,我们夫妻在学校相恋,我们的孩子也在学校相识相恋,我们都是成电人,对成电有很深的感情。”退休在家的59级校友贺文波打来电话说。

  “我们一家三代有十几个人都是成电毕业的。”远在深圳的73级校友党利平在发来的短信中写到,从公公严弘选1955年来到成电开始,他们家有11位成员都在成电学习生活过。

  “我们一家1959年就跟随我爸来到成电了,我们在成电园中长大,又在成电上小学、中学、大学,成电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和青春的记忆,如今我们的下一辈又伴随成电一起成长。”77级校友何艾平打来电话回忆起一家在成电的日子。

  “我们姐妹俩80年代都在成电就读,我们在学校里也认识了人生的另一半。”定居海南的88级校友陈雯打来电话说起她们两姐妹、两对夫妻、四位成电校友的校园记忆。

  “我是02级通信专业毕业的,我的外公、外婆、姨妈都是从成电毕业的,我们一家都是成电人。”远在瑞典攻读博士学位的校友高翔在报名邮件中深情地写到。

  ……

G]`%1C2$(SJ4H]79AQA[JVA.png

  从2016年4月发起,截至9月初,“寻找成电人”活动先后收到了近千个来自海内外各地校友的报名邮件、越洋电话、网页留言,相关网页浏览量已达20余万人次。新老成电人们的故事就这样通过网络在大江南北的校友们之间口耳相传。

  在“寻找成电人”活动期间,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多次亲临网建办,敦促大家要把“寻找成电人”活动做细致、做深入。学工部部长于乐要求大家要用最细致、最耐心的态度联络每一位校友,要让每一位校友在成电都找到“家”的感觉。

深情讲述:在成电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难忘经历

  2016年8月,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广州、深圳……为记录这些校友家庭的故事,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老师们组织学生记者、专业记者等冒着酷暑、利用暑假和休息时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邮件、电话、上门采访等形式对校友及校友家庭的成电故事进行一一采访。

  1956年第一届入校的校友夫妻戴希念、兰载章,现在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了配合采访,老两口在成都最炎热的夏季“桑拿天”中,往返几次、辗转数地,找寻多年前和导师林为干院士的合影;

QQ图片20161025143453.jpg

  党利平老师提着两大袋厚厚的手写的教案,带着记者来到现在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家,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64级校友蓝荣奎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用这么有意义的方式记录了成电人的奋斗历程,让成电人的精神代代相传也是我们老成电人的心愿。”蓝荣奎还把“寻找成电人”活动转发到朋友圈、班级QQ群,把成电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校友。

  远在上海的84级校友徐文斌给记者讲述了她英勇的烈士姑姑的故事,深情地回忆了从姑姑辈到自己再到自己的儿女辈与成电的渊源。徐文斌也在她的同学圈里分享了成电人的故事,她说:“这是专属于我们成电人的骄傲。”

  “我们夫妻都从成电毕业,在深圳有很多校友夫妻,从成电毕业后,一起南下创立了一番事业。”曾任深圳校友会会长的84级校友李晓峰不但为我们讲述他们夫妻的故事,还推荐了其他的校友夫妻。

225970854694503196.jpg

  随着采访和写稿的进行,这些成电人和成电人家庭的故事陆续在学校官网、各微信平台发表,又相继被新华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在师生校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很多校友在看到报道后又给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打来电话表示要报名或推荐其他校友参加活动。直到9月30日活动结束,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仍然陆续收到来自海内外的校友打来的报名电话,讲述他们的成电故事。

拍摄微电影:“成电人”倾情出演《我一直在你身后》献礼校庆

  9月29日,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在清水河校区体育馆隆重召开,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共庆电子科技大学六十华诞。

  盛典上,一部名叫《我一直在你身后》的微电影在大屏幕上播放,熟悉的校园、金色的银杏、细腻的情感、不变的成电人……感动了现场的校友师生们。

{F2E9F3D5-E0E4-5859-A4A2-D3305C4223E8}.png

  该片从母校成电的视角,走近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地域的成电校友、校友夫妻、校友大家庭身边,讲述了他们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在科学研究中钻研、在商海拼搏、在创新创业等领域执着追求、奉献青春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故事,表达了对一代代成电校友的致敬和关心关注之情。

  “‘寻找成电人’”活动发起以来,校友及校友家庭与成电的真挚情感感动了很多人,但我们想表达的是,无论校友们身在何方,成电都一直在他们身后。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致敬每一位成电人,告诉他们母校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老师说。

  据了解,《我一直在你身后》微电影,剧本由网建办童欣老师带领蔚蓝网络文化工作室学生们创意,拍摄角色大部分由参与“寻找成电人”活动中的校友及校友家庭担任。拍摄期间,团队老师、学生顶着烈日酷暑、蚊虫叮咬,凭着一丝不苟的精神用心拍摄。影片的主角们,为配合影片的拍摄,放下工作、放弃休息时间,积极配合,全情投入,顺利完成影片的拍摄;85级校友郭旭光推掉了公司的工作,专门留出时间参与;年过八旬的兰载章夫妻俩特地从外地赶回成都;付泽银夫妇下班后带着一岁多的宝宝,从下午5点一直拍到晚上9点……

IMG_8137.JPG

  看过视频的校友们说,这是一部献礼母校甲子校庆、致敬成电人的真诚之作。该片在建校六十周年总结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及校庆期间各类网络平台及校园显示终端上播出后,引起师生校友广泛共鸣。目前观看量已达5万多人次。

编辑成书:《成电情缘》记录绵恒悠长的成电情缘

  9月,随着校庆的临近,一篇篇校友及校友家庭的故事也在师生校友中广泛传播。为进一步凝聚校友情感,传承成电精神,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从“寻找成电人”故事中,整理挖掘出六十个校友及校友家庭故事,着手编辑成《成电情缘》一书。

  时间紧,任务重。在离校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网建办李玉纯老师、牛晴岚老师、叶继武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几乎天天熬夜加班,对书稿进行反复修改、校对。有时候,为了跟校友核实一些细节,常常要和他们电话、邮件反复沟通很多次。

  9月28日,在“Happy birthday!成电”活动现场,《成电情缘》一书面世。本书主编、校党委书记王志强向书中主人翁们及部分校内师生赠送了该书,并希望他们能把成电精神和成电情缘代代相传。

DSC_8170.JPG

  《成电情缘》全书共35.6万字。书中记录了各级校友和校友家庭成员在成电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分享了他们在学校遇见人生伴侣,并相互扶持携手共度人生的甜蜜故事,回忆了他们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一直难以忘怀的师生之谊、同窗之情,表达了他们毕业后一直关心关注乃至支持学校发展的真挚情感。

  校友们纷纷表示,《成电情缘》不仅讲述了成电历史,也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以及他们的家庭与成电共成长的故事,非常有纪念意义。通过采访报道记录老一代成电人孜孜不倦、刻苦求索的钻研精神,新一代成电人积极向上、敢于突破的勇气和毅力,深度诠释了成电精神,引起了师生校友、离退休教职工强烈的的情感共鸣。

成电情缘赠书照片.jpg

  从沙河之畔到清水河之滨,从成电校园到世界各地,“寻找成电人”活动是一次新老成电人之间最深情的对话。对一代又一代成电人来说,岁月的刻蚀或多或少地带走了一些当年的热血,可成电的烙印却一直是甜蜜的生命担当,他们与成电的情缘,将一直绵恒悠长。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