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学网:郭光灿受聘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
文:科学网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12-14 4406

  科学网讯(记者 陈锋 陈伟)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郭光灿教授受聘电子科技大学并担任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校长李言荣为郭光灿院士颁发聘书,佩戴校徽。校党委副书记王亚非主持聘任仪式,副校长熊彩东参加会议。

  李言荣对郭光灿院士加盟电子科大表示热烈欢迎。他在发言中谈到,电子科大当前正在着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即大力推进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实施理科建设与学术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与行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学校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此前成立了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聚集了一批青年才俊,在量子信息领域储备了一定的基础,未来几年还将花大力气抓好量子信息这一战略发力点。李言荣说,郭院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在量子信息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家,培养了一大批该领域的优秀人才,我们期待着郭院士加盟电子科大后,推动学校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

  郭光灿院士表示,十分高兴成为电子科大人,并回忆了自己在量子信息领域的科研经历、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和电子科大的合作渊源。他说,电子科大对量子信息研究的重视程度在国内十分少见,和自己推动中国量子信息研究发展的理念很一致,学校在这一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自己将竭尽全力指导电子科大的青年教师,希望和大家一起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电子科大建设成为国内量子信息领域有特色、有影响的重要研究基地。

  熊彩东介绍了郭光灿院士的基本情况。郭院士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量子信息领域,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量子信息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他提出的“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提出的“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被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实验证实,后者201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通信学院院长、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谦教授,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院长张怀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元顺教授,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明教授先后发言,表示将全力配合和支持郭光灿院士,在郭院士的指导下为我校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做贡献。

  参加聘任仪式的还有校长助理徐谡、邓龙江,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资处、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人力资源部、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微固学院教授牛晓滨,微固学院教授熊杰,信软学院教授杨国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李严波和王曾晖等有关学院教师代表。

  据悉,郭光灿院士将在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发展方向、战略规划等方面发挥领军作用。领衔筹建量子信息特色研究中心,带领中心成员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形成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开展一流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多方面引领电子科大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的建设,带领该中心成为在这一领域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一流研究中心。

  聘任仪式后,郭光灿院士受邀做客“名师讲堂”第51期活动,为我校师生带来“第二次量子革命将为人类带来什么新技术?”的学术报告,在清水河校区为师生深入解读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本质以及对应用技术领域的深远影响。

  刘盛纲院士,通信学院、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工学院、微固学院、物电学院、光电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生命学院、格拉斯哥学院、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等各学院师生聆听报告,并就“量子计算机”等话题与郭光灿院士进行了交流。

  “量子战鼓已经敲响!”在回顾了量子理论的百年争论后,郭光灿指出,量子力学是人类迄今最成功的理论,它已衍生出诸如激光、半导体、核能、量子通信等造福于人类一个世纪的先进技术。

  他说,近百年来学界关于量子力学争论不休的焦点就在于“量子态”。过去人们“搁置争议”的解决方法就是只问量子力学能让我们“做什么”而不问“为什么”。如今,“量子信息”已经点燃了“量子力学的第二次革命”,让我们能够追问“为什么”并可能在应用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说,第一次量子革命只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开发出新型的经典器件,那么,第二次量子革命则是直接开发量子特性本身的应用。”他说,“量子信息”以量子比特为单元,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探测等全部要遵从量子力学规律,相对应的器件是地道的“量子器件”,它们已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在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安全性、信息容量、信息监测精度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随后,他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息”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如量子计算机、量子网络、量子模拟、量子密码、量子传感等。据介绍,在追问和回答“为什么”方面,他们所做的主要有三项工作:其一是,在实验上寻找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分界线,即所谓“薛定谔佯谬”;其二是验证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相容性;其三是实验研究量子非局域性。

  讲座中,郭光灿分享了量子计算机的强大并行计算性能以及在“大数因子分解”等方面的有趣案例,并回答了“实现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还有多远?”“量子计算机研制的困难与现状”等问题。最后,他比较了国际国内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差距,并指出,量子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在应用引发了国际上强烈的战略竞争,美、欧、日等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希望占据这个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导权。

  他说,我国也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量子信息技术整体而言还相当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如计算机还处在从“晶体管”向“电子管”过渡的发展阶段一样。因此,只要我们措施得当,中国也将迎来超越西方的重大机遇。

  郭光灿还勉励现场师生说,量子信息技术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阔的领域,需要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传统的优势,如果能够抓住“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机遇,必将取得影响更加深远的成果。


报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3470.shtm


编辑:李思扬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