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深入推进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培养行业精英人才
文:新闻中心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02 6530

  2015年,学校本科教育的重点是“综合改革、推进落实”。我们要围绕李校长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报告,学校与学院共同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各项举措,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425216762771209.jpg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去年,李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本科教育定位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行业精英人才,要培养一大批学术领域大师、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行业高端管理人才等。因此,必须从知识、能力、视野和人文等方面着手,重点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个本科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2015年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契合培养目标,构建通识、专业与多元化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

  首先,以“队伍”和“课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网罗对通识教育有研究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成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同时,加强核心通识课和新生研讨课建设,2015年学校要成体系地新建15门文史哲、经管法等通识课程,每个学院建设2到3门新生研讨课。

  其次,继续保持专业教育优势,强化专业教育特色。要加强专业教育顶层设计,专业首席教授要牵头,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并将其写入“专业建设与发展改革报告”,纳入专业首席教授年度考核。要做实专业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内容的精炼、整合、改革;新建学科前沿课,加强对学科和工程科技的认识;新建大类精品课,如电子-通信-计算机交叉融合课程,增强跨专业互动。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制度激励等方式,推动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再次,推进多元化教育,满足个性成长需求,重点要加强模块课程的设计和学业规划的引导。对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学生,学院要精心策划、设计三个模块的课程,推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加强学生学业规划与引导。学校也会修订2015级培养方案,在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模块课程的规划与修读引导。

二、校院两级协同,打造多层次骨干教学队伍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要完成第二批首席和骨干等教学关键岗位的选聘工作,建成一支以50位左右的首席教授和150位左右的教学骨干为代表的骨干教学队伍;实施杰出教学人才特聘计划,分批逐年聘任40人左右,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争取在2015年引进20位左右海外教师,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拓展校内教师的国际视野;大力加强经管法、文史哲、艺术、体育等文科师资力量,同时充分利用外校资源,以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培育特色文科。

  此外,在进行教学队伍建设的时候,我们将特别注重教师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一是要强化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坚持教授开放日,创造多形式、多维度的师生交流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讲座、培训、专题论坛等,推动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内化为日常责任,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职责。二是提升教学能力,尤其是提升探究式、研究性教学能力。我们将依托学院及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引进来”(大师、名家,名师讲座、培训等)和“走出去”(海外进修、访学等),提高骨干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进而带动提高全体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

三、坚持以学为中心,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改革方面,重点是要从“利于教”转变为“利于学”,要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推进探究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探究式小班教学是这一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集中资源、先行试点,从核心课程开始逐步推开。这个学期将有近50门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我们正在调整配置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配合这一改革。无论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还是“小班授课+小班研讨”,最重要的是模式的改革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们希望学生在本科四年中,应当至少参加两门以上探究式小班教学课程。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要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实习环节。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中心的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内容改革;做大做强电子与通信、网络与安全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整合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综合性高水平大平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优化课程实验,强化综合、设计、创新类实验。强化生产实习环节,2015年暑期开始,学院落实安排大二学生前往相关企业实习2-3周。加强科技创新训练,进一步完善“普惠性”科创体系,让本科生早进实验室、课题、科研团队等,给他们的成长提供机会。

四、围绕“五种能力”,推进“四个课堂”的协同培养

  2015年将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四个课堂的协同培养。第一课堂(理论教学)重在鼓励教学创新,增强师生互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重在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第三课堂(国际化培养)重在实施境外研修计划、交换学习等项目,拓展国际、校际联合培养。第四课堂(在线学习)重在建设在线课程,推进翻转课堂。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整体考虑四个课堂,增强兼容性,提升协同培养成效。

五、保障人才培养,建立健全资源配置机制

  在分配机制方面,调整课酬分配结构,既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小班教学工作量认定要坚持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对教授、副教授上课率达标的学院发放奖励。在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上,学校都将加大力度。要把为本科生授课纳入杰出人才聘用合同;更加明确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岗位职责;将授课的质和量作为全体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之一;提升高水平教学成果、教学建设等的奖励力度;积极开展优秀教学奖评选;在职称评聘中增加教学工作和成果的选项。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增强教师教学认同感和荣誉感。学院也需建立健全资源配置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保障人才培养工作。

  2015年,学院应继续加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谋划、教学名师培育、规划教材申报、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标志性成果培育和建设。

  2015年,我们将围绕精英人才的“五种能力”,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线上与线下并重,加强培养体系顶层设计,抓实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资源配置三件大事,推进四类课堂协同培养,使本科教育在大众化背景下逐步回归精英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精英人才。

  (本文根据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胡皓全在2015年党政工作研讨会上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由陈伟整理。)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