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电工学院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
文:新闻中心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02 5968

  学院综合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贯彻学校“一个中心,三大核心战略,两个着力提高”的必然选择,必将有力地推动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学院希望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来推动学院的综合改革。

1425216763712043.jpg

  一是完善学院管理运行制度,提高办学效率、办学水平。近年来,各兄弟学院都充分发挥了院务会、党政联席会,双代会(教代会、工会)、教授委员会的作用,保障学院运行。电子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教授委员会制度,同时新建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吸收校友、行业代表等参加,提供前瞻性、专业化的教育发展咨询建议,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等,促进开放式办学。

  二是探索本硕博连贯式的培养模式。目前的培养模式是阶段式的,我们可以探索本科生修读硕士生的部分课程,硕士生修读博士生的部分课程,同时参与高一层次的研究工作,让优秀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学院在培养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获得者等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就有连贯式培养的雏形。我们希望通过打通各层次的课程和研究,促进更多杰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建立具有反馈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这几年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通过不断研讨,已经明确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三个阶段,“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一个反馈环节,就是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和麦克思(专业的,唯一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及其他机构,这样使得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个动态、闭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反馈环节的引入将促进学院特色发展与开放办学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统一。

  四是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推进研究性教学。目前的问题是学生课程负担重,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时间空间有限,师生互动不足,学科、科研资源浪费。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要精简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课堂以外的时间学习和进实验室。具体来说,一方面增加《科学发展史》等提高工科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学生来校,学知识,学方法,学精神,知识无穷尽,方法更重要,如果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和发展历史,他才有兴趣和方法去想象未来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精简知识相关课程、知识点重复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减少课程,但是内容并不减少,节约的时间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自主消化、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教学方式要做相应地改进,推进“M(课堂学时)+1(实验学时)+N(课外学时)”的互动式教学。这就有几个课题需要探讨:我们的教学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充实学生的课外时间;课程学分要进行调整,要把课程以外的学时补充进来;考核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关键是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另外,推进毕业设计改革和学分制完善。

  五是加强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老师们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完整的教学培训。而现在学院具备了为教师提供教学培训的充足条件,教学名师、在国外高校有任教经历的老师都可以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授课,推进全院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学院明确新进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下职务的青年教师不上讲台,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提高学术水平;同时担任助教,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锻炼教学能力。学院让二级教授回归人才培养主战场,在聘期内仅考核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不考核科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全院教师的育人意识。

  六是加强学生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学院从2014年开始试行,在新生进校后配备导师,试行全程导师制。现在学院有专任教师187位,本科新生526位,每位老师每年能带两三个本科生,贯穿到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过程。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院试行全程导师制,学生非常欢迎,非常渴望和老师形成非常紧密的互动,帮助规划未来的人生。我们希望通过全程导师制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的价值观和理想。

  七是加大学科、科研优秀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和转化。一方面,加大科研实验室对改善本科教学条件的支持力度。近些年,学院将学科建设和科研购买的科研仪器服务于本科教学,但资源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利用,学院还将鼓励引导科研实验室支持本科教学,促进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进入课堂。

  (本文根据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樊勇在2015年党政工作研究会上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由杨丽可整理。)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