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测试与控制领域的精英人才培养
——大会交流发言 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田书林
文:李果 整理 图: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2-20 5737

  编者按:2月16-17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7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传达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学校工作,讨论学校2017年工作要点。会上,副校长杨晓波、曾勇,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以及自动化学院院长田书林、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明、公共安全信息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殷光强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田书林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7b422cebf807715c1f05ad06b63bf85d.jpg

  精英人才是某一领域或群体中出类拔萃的少数人,有四个关键词大抵可以概括精英人才的特质。一是“知识”: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基本人文教育;二是“创造”:精英的本质所在,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三是“理想”:中国古代士大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生追求。四是“引领”:精英引领历史,即领导、组织或主导作用。

  一、目标与思路

  上述四个关键词确立了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重要主题。从“知识”入手,以培养体系为纲,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创造”入手,狠抓实践创新,从学以致用到创新创造;从“理想/引领”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跟随时代到引领历史。

  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测试与控制领域的精英人才。基本思路是:(1)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2)重构与“仪器”和“控制”学科相适应的通识、大类人才培养体系;(3)打造以“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4)探索“本硕博”贯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体系——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

  1、重构“光、机、电、算”+“测、控”的大类人才培养体系

  重构体系需要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几方面着力。专业教育和学院学科密切相关,原有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学院两个专业所依托的测试控制学科行业属性弱,原有体系以电子信息为主,知识覆盖面窄,不符合当今技术大融合的发展趋势。

  2、围绕能力培养,构建研究性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以“知识要素”为核心,“探究式”教学为基础,实现从原有的“知识主导”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驱动”的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实施“渐进式、层次化”能力培养。

  3、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保障培养体系全面落实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部分量化方法对精英人才培养不一定适用,但作为一种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在培养体系执行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以“雄鹰班”为抓手,推进培养体系试点改革

  作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雄鹰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培养,开展探究式小班教学,实施导师制+项目制,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和毕业设计改革。

  三、实践创新——从学以致用到创新创造

  1、以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构筑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正牵头和参与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我们确立的建设目标是让学生从单纯动手转变为“动手+动脑”,在综合的基础上走向创新之路;建设的关键在于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项目设计与课程内容,甚至授课方式都密切相关,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改革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主讲教师主导、专职实验人员和科研骨干共同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学院正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2、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纽带,建立校企创新创业基地

  我们拓展校内平台到校外基地,依托企业项目实施校企联合指导,先后与八家合作单位签订了四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企业俱乐部,形成完整的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体系。

  3、依托科研团队,提供坚实保障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和设计项目。我们从工作量要求、业绩与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配套考核与激励措施。

  近几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上看更多属于工程实践性质,创新元素较少,当然这对学生能力培养仍然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热情多高,没有扎实的基础就难言创新;创新能力培养重在思维训练,要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四、综合素质——从跟随时代到引领历史

  综合素质包罗万象,是对各种非技术能力的综合考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拓展文史哲、经管法、艺术等知识;通过多种形式训练领导力、组织协调、沟通、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注重个性化培养,提倡多元化发展(设置个性化学分);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实践中,我们搭建国际平台,拓展人才国际视野。学院学生短期出国交流比例逐年攀升,本科2013级、2014级学生分别达30.3%和33.6%;以短期带动长期,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率居全校前三,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出国深造率近17%;为提高短期出国交流质量,学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参观实习活动正有序开展。

  同时,我们注重巩固海外伙伴关系,深度定制人才培养项目。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合作“Rutgers 3+2”项目,成为罗格斯及电子科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成功的长期项目之一。与英国Strathclyde大学、Birmingham大学,法国鲁昂大学签署了科研、互访、交流的深度合作协议,包括短期成建制、一个月定制项目、长期项目等形式。

  相比单科/多科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为此,学院下一步将尝试借鉴或模拟综合性大学环境、加强与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之间的学生交流交换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