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很多人都想出国交流学习,但又充满了疑虑,骆骏一开始也是这样。2016年末,骆骏已经大三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大三是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这一年是大学阶段的抉择年。工作?创业?保研?出国深造?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单选题。骆骏本来有机会保研,但他还是放弃了。他想出国,但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6年1月,他通过为期4个月的海外游学项目,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分校做了一番“考察”。回国后,他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出国深造。于是,从2016年5月到12月,他一路过关斩将,考托福、考GRE……“那阵子特别忙、压力特别大,觉得自己要爆炸了。”
回顾这个抉择过程,他说,如果你对是否出国没有把握,那不妨先做一次短期的尝试,或许这次亲身尝试会解答你的许多困惑,为你以后决定长期在国外学习深造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他建议大家,“要尽早去尝试、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然,到了大三下学期才下定决心,准备工作的压力就很大了!”
探路:从陌生到熟悉
大三这一年,骆骏开始留意起各种出国项目的信息。有一次,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举办出国留学的宣讲会,骆骏前往聆听。宣讲会上得知有一个“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分校访学项目”,为期四个月、选课比较自由(可以选他喜欢的“计算机科学”等课程),而且花费比较低,因此这个项目成了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骆骏估计了一下费用,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资助下,自己去美国生活学习四个月,只需要另外花费2-3万元人民币。因此,他决定先通过这个项目出国体验一番,以决定毕业后的人生选择。
宣讲会后,骆骏赶紧查询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四六级成绩单、托福成绩单、各门课程的成绩单等),并将报名表等信息提交给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接着,他提供了一份“资金证明”给密西根大学,然后与密西根大学连线,做了一次简单的语言面试。同时,他还要准备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前后后花了大概1个多月时间,才把这些事情办妥。最后终于拿到了密西根大学寄来的I-20表格,这个表格意味着项目申请通过了。
“I-20”表格是去美国读书时入学和签证面试时的必备文件,用于申请赴美签证,证明申请者的学生身份、入学资格以及学生合法工作的资格等。骆骏填好表格,就去办签证。和他一起参加这个项目的还有两位同学,一位是来自光电信息学院的罗亚雄,另一位是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四学姐田家翼。很快,出国手续就搞定了。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骆骏一行三人终于出发了。十分庆幸的是,他们提前联系到了一位来自电子科大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学长张文灏,张文灏通过学校的“3+2”项目已在密西根大学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他们到达底特律机场,就得到了张文灏的热烈接机欢迎。
落地:初到异乡为异客
骆骏一行首先来到密西根大学的学生公寓。第一晚,他们只能住在客厅里了。放下行李,已经是冬夜九点多。学长带领他们去附近购买了床垫和枕头。由于学校的公寓价格相对比较贵,因此,随后的两天中,骆骏在“留学群”里找到了一个来自台湾的学姐,在她的帮助下租了一间房子。
食宿问题解决之后,就轮到学习的问题了。骆骏选的专业是电子工程,但当时还没有联系到导师。好在学校为每一位留学生对口安排了专门的指导老师(密西根大学称其为“advisor”)帮助留学生选课。根据密西根大学的规定,每一个被录取的留学生要先提交一份学习计划,到校后指导老师会根据学习计划帮学生选修相应的课程。
在经费方面,他出国之前已经拿到了一份企业奖学金——“世强奖学金”,算是自己的“小金库”了,另外家里也寄给他一些钱,因此生活费用不成问题。而且,密西根大学为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提供了40%的奖学金,相当于给学费打了个六折。学费总共12000美元,骆骏只需要交8000美元。
第一次来美国读书,骆骏的英语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需求,而且,国外的教学模式也与国内不同,每周都有小测验,占平时成绩的很大一部分。骆骏在第一个星期忘了复习,第一次的测验结果就有些不如人意。另外,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相处,也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起初,他与国外学生交往都不知道怎么找话题。
因此,他赶紧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并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的方式。渐渐地,他适应了国外的课程压力,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处理巨大的作业量,渐渐融入了国外的学习氛围。与同学们的聊天也从“偶尔插一句嘴”慢慢地变成了侃侃而谈。“有一个来自科威特的同学,后来我们熟悉了就会聊许多和自己国家有关的事情。”骆骏说。
密西根大学安娜堡校区图书馆一角
适应:直面压力学会从容
出国之前,骆骏对国外学生的“亚历山大”略有耳闻。但直到这次来美国,才算是真有体会。对于课业压力,他的总结是:“果然很大!”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他的总结是:“要学会忍耐!”
密西根大学的作业量也很多,每门课上都有各种“project”,每周都要写代码。“如果是在电子科大,我一个学期选9门课都没问题。但在密西根大学,选4门课都可能需要经常熬夜了!”当时有一门课是做Android开发的。老师把开发的各种语言和工具讲一遍,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做一个App出来,“光这一门课就把我忙得够呛!”
还有一门是“语言课”,共有6个学分,主要内容是“学术写作”,每周都有作业,“时不时搞一个700-800字的大作文。”在骆骏的印象中,他前后写过14篇习作,最后一篇是所谓的“final project”,他写了一篇1500字的文章。
苦是苦了点,但收获是很大的。首先,该课程主要讲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如题目、摘要、引用别人的文章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而且要求特别严,甚至会显得特别繁琐。作业的话题或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等自选,老师会帮忙适度调整。写作过程中,老师会讲解如何使文章更有逻辑、更有说服力。
还有一点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对他的英语写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让我对英文的理解又不一样了”;给他们授课的老师也特别好玩,“上课的时候会给我们带一些美国人喜欢吃的海盐巧克力,还有各种零食……。”
成长:课堂内外的别样感受
进入状态之后,骆骏在“美式教育”中开始快速地学习成长。国外的教学中采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模式,这让他感到很新鲜。例如,在学习“嵌入式”时,国内一般会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动手做。密西根大学却颠倒了过来,从一个具体的芯片开始通过汇编语言控制寄存器进而理解硬件底层的原理与构造,达到从实践映射到理论的一种效果。
“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汇编语言,以后不一定会用,但可以加深你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骆骏说,对这种教学模式,他并没有什么不适,相反,他觉得这样效果挺好、很有特色。
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节能灯
他们每周都要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因为每周都有“Quiz”(小测验),占平时成绩的很大比重,“如果不复习的话,结果会很惨!”骆骏第一周忘记了复习,结果收获了惨痛教训;此后,他每周都要在心里提醒自己,结果,课程全部学完后他发现自己对课程内容理解得比较深刻。
密西根大学的小班教学普及度很高,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思维碰撞或相互启发的机会就大了很多。不管是课堂发言还是平时做“project”,上课时同学们都积极发言。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用Java编写XML来进行创意性绘图,结果,同学们思维差异很大,想的都不一样,国外学生的创意更宽泛一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画出来了”。
学校还为同学们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学校的图书馆不大,但是基础设施很好,里面有自助扫描仪、打印机等。打印机有“云打印”功能,在寝室里把资料传“云端”后,就可以直接去图书馆输入账号打印。他尤其喜欢学校的机房设施,在全校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找到一个机房,就可以登录账号自动接入到个人的云端,把各种资料加载出来。忙起来的时候,他几乎天天待在图书馆。
此外,他的英语能力也快速提升。出国之前他的托福才考了80多分,后来学习结束回国后正是准备长期赴海外留学,复习两个月后重考托福一下子考过了100分。他说,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学习,让他更知道如何去学英语。现在,如果遇到一个生僻的单词,他就会“莫名其妙地想把它记下来。”
体验:所到之处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学习之余,骆骏也不忘行游美国。在美国,没有车会感觉“超级不方便”,他们曾经去靠近旧金山的Yosemite国家公园,先要从底特律坐飞机到旧金山,然后在通过各种公共交通无缝转乘到目的地,如果没有详细的旅行规划,路上肯定会费一番周折。而如果会开车的话,到了旧金山就可以租一辆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关键是,骆骏没有车。但这也挡不住他行游美国的热情。
他曾坐了4个小时的火车去参观世界第一的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曾去“汽车城”底特律,观看了不可错过的车展。当然,到了旧金山,“硅谷”就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毕竟它是世界科技的摇篮,是无数工程师和创业者的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一个乔布斯的粉丝,感觉我最期待的也就是能够到苹果总部参观了!”
他登上了旧金山的恶魔岛,想象以前这里关押着美国最厉害的几百名罪犯的情形,然后站在岛上面对灯火辉煌的旧金山,体验特别的感受。他还去了洛杉矶,参观了在《爱乐之城》里出现过的格里菲斯天文台以及Santa Monica沙滩;去了环球影城,体验全息投影的过山车,在新开的哈利波特场馆里,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哈利波特电影中的Quidditch(魁地奇)比赛——骑着扫把穿梭在城堡之间,后面还有巨型的火龙在追。
参观谷歌公司
收获:回国之后确定未来方向
在密西根大学的这四个月,让骆骏最终确定自己毕业后的方向。不管是文化,还是学习、生活,在美国的这些感受和经历,都对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力。尤其是在硅谷看到时时刻刻影响着世界的这些科技巨头之后,他就想“也许自己到美国读研究生之后,努力一把也可以有机会在这里工作,去体验与国内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为以后自己回国工作充实经验”。因此,回来之后,他就就下定决定毕业要出国了。
出门看世界的这一趟,骆骏不仅有了学识的提高,也见到了很多学霸、大牛。骆骏比较佩服的一位印度裔博士生,最开始在三星公司上班,后来觉得每天上班、下班、写代码的生活很枯燥,就想出去看一下新世界。于是他辞职自费来密西根大学分校读博士。现在,他还在自己创业,既是教研室的学长,也是一家百万美元资本的创业公司的老板。
骆骏还遇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学长,聊了很多留学申请的事情,有问题的时候也常去找他交流。还有一位来自电子科大的学生,在教研室里当研究助手并拿到了直博的名额,然后跟着很器重他的教授去了南洋理工大学……在这些优秀人物的影响下,骆骏觉得,毕业后也应该到国外去深造学习一番,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回国来做贡献。
现在,骆骏已经收到了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正在陆续“抵达”他的手中。“究竟要去哪一所大学深造?”骆骏微笑着表示说,要好好比较一下。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