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参观科技馆,体验茶道文化,拜访知名学府,游览名胜古迹……2016年5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的李缌缌入选学校启梦留学计划,前往日本开展短期交流。她的行囊中,怀着对求知的渴望和对日本文化的好奇。
此次日本旅行,可谓是“知在东京”,从实地观感中获得收获;“行在东京”,从实践中反思并成长。回顾这次旅程,李缌缌说:“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丰富和沉淀自己,努力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翻转课堂散发强大魅力
在日本访学的过程中,国外教学给李缌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自由。行程中她先后前往早稻田大学、上智大学、千叶大学和东京大学进行访问。
早稻田大学推崇独立自由的学问,教授苏格拉底提问式的授课方式,让李缌缌主动思考自己来到东京的目的,也让她敢于就对日本的了解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这种翻转课堂式教学散发强大魅力。
而上智大学作为能够在皇居附近屹立不倒的私立学府,其神学背景让人肃然起敬,上智代表着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和对真理的虔诚。漫步校园中,安静祥和,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其校训“与人共生,关爱他人” 的“最高智慧”。
在千叶大学,李缌缌在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自己搭建、高端前沿、对所有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体现着千叶大学自由学术的氛围。在这里,她还遇到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交换生同学,除了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更令她感到触动的是这些同学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状态。
在东京大学,灾后重建的图书馆、古老高大的银杏树和树下与学生自由交谈的教授,无不显示着这所日本最高学府自由开放的胸怀。东京大学大多是灾后重建的建筑,哥特式的风格加上红砖青瓦,以一种严以治学的态度让人折服,这就是悠久历史的魅力。
国外教学很自由,老师很随意,学生可以随时打断,并积极发问。李缌缌说,习惯了照本宣科的学生,初到国外课堂的自由发问环节,总会退缩迟疑,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大胆在课堂上说出来。但是,只要给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同学们都会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当然,除了自由,课堂上也会很严谨。如果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和内容,老师们都会明确标注其来源。令李缌缌感到惊讶的是,在早稻田大学,学校对老师没有特别的考核要求,但老师们都很厉害,为什么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告诉她,这是同行给予的压力,而不是学校给予的压力。试想,在一个大家都很优秀的环境里,如果你不去努力,你自己都会过意不去。可见,日本大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除了能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主动性。
精细化与智能化造就了人性化
初到东京,迎接李缌缌的是安静的机场和排列有序的队伍,这让她“一开始就对这个国度有了好感”。紧接着是各种人性化的设施:功能齐全的马桶、车座上的挂钩、女性专用车厢、桌脚上的防滑装置、防止门关掉的门塞和减少噪音的地毯,还有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标示详细的路标和指示牌。李缌缌说:“从这些小细节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日本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
“早就听闻日本的科技先进,真正到了这里,才切身体会到科技的强大。”在日本,李缌缌参观了读卖新闻报纸印刷厂。从运纸、印刷到具体分发到哪个区域、哪户人家,整个一套生产线,每个环节无不运用科技的力量。作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社,工厂每天都必须印刷大量报纸,但令李缌缌感到震撼的是,报纸发行量如此之大的工厂,仅有100名左右的员工,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员工只是负责操作和核对。
此外,日本人不仅将科技运用于工厂,还把对科技的信奉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育上,如他们非常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在日本的科技馆里,总能看到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拿着笔和本子,记录着在科技馆里的见闻。
茶道不是在茶馆里摆龙门阵
古式的建筑、幽静的环境,烧一壶茶,于繁忙的都市中偷得半日舒适,这便是日本茶道。茶道体验让李缌缌沉浸在日本的礼仪文化之中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开始我以为茶道和坐茶馆摆龙门阵是异曲同工,而当我真正体验了一次茶道我才发现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李缌缌发现,日本茶道更强调一种禅意,宁静致远。从打茶、敬茶到喝茶,都讲求礼仪和宁静,以达到净化心灵和自我悟道的目的。
“每次茶道都有主题,我们那次的主题是‘一期一会’,指人与人间短暂的相遇很可能都是此生唯一一次,以后就不会再见。”她说,“这就像我们此次在日本接触的早大教授,认识的中文导购,茶道的老师,也许这次相遇就是今生的唯一一次,因此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应倍加珍惜。”
反思:敬业精神的背后也有矛盾和纠结
“在没有去日本体验之前,总是艳羡于日本漫画的长盛不衰,也疑惑于较高国民素质之下发达的歌舞伎厅行业。”这是在去日本之前李缌缌对日本的印象,当真正到了这里,干净的街道、安静的公共场所、有序的队伍、详细的垃圾分类、绅士礼貌的工作人员,这些无疑增加了她对日本的好感。然而,日本也存在很多“平日我们在国内仅凭一些二手资料了解不到或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
“我一直都以为只有中国才会存在挤公交、地铁的现象,没想到自己却亲身体验了一次在日本挤地铁、电车的经历。”在日本,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每个人为了上班都会拼命往地铁、电车上挤,这个时候谁还会顾及绅士形象?车厢的拥挤程度,足可以用“脸都贴在玻璃上”来形容。
这使她明白以前看书的时候,为什么书中会说日本的地铁、电车会比规定的时候晚到几分钟,地铁、电车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为什么总是迟到,原来,就是因为太多的人朝门里挤,而使地铁、电车迟迟不能出发。
关于地铁、电车,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里会有专门为女性设置的车厢,这也是为避免在拥挤中发生的性骚扰,这足以看出日本对女性的保护。生活在这里的一位老师告诉李缌缌,日本对男子从小的教育中,除了不能骚扰女性之外,还有如何避免被女性骚扰或误会。所以在坐电车的时候可以看见,很多提着公文包的西装男,在地铁、电车非常拥挤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公文包挡在自己身体前面,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此次日本之行,令李缌缌感受颇深的还有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随处可见的正装、急行上班的身影、对工作的严谨认真以及对顾客的礼貌热情等都是出于日本人对于自身职业的尊敬,“似乎他们信奉的不是上帝,不是顾客,也不是自己,而是其所在的职业,”李缌缌说。
然而,“敬业”的背后也存在压抑的心理:很大的就业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上下班高峰期挤爆的交通、夜夜笙歌的歌舞伎厅、老少皆宜的漫画产业等现象,以及老龄化、自杀率高等等问题交织存在着。
面对这些,李缌缌也在知与行中思考着。她认为,不同的国家有属于它自己的真实国情和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基于丰富的阅历,客观的去判断和看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这种见解与看法不是凭空得出,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基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有了一定阅历,再走到远方,就会改变原有的偏见,消除盲目的崇拜。只有观了这个世界,才会有世界观。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