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院士畅谈高温超导材料
文:教师发展中心 微固学院 图: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7-03-30 7314

  3月28日,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休斯顿大学教授朱经武先生应邀做客我校名师讲堂,与我校师生畅谈“高温超导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讲堂由休斯敦大学任志锋教授及我校微固学院王超教授主持。

20408242148334580.jpg

  超导体最早在1911年被发现,因其具有零电阻效应、反磁性量子隧道效应等奇特的性质,成为科学家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是在长达75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只是在极低的温度(23K)下才显示超导,因此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然而在1987年,朱经武院士成功地发现新超导材料,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超过了液态氮的温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液态氮温度以上超导体的发现,使得普通的物理实验室具备了进行超导实验的条件,这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探索新型高温超导体的热潮。

  在学术报告中,朱经武院士就高温超导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做了详细介绍。他首先通过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图生动地展示了传统的产业化路径,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程度呈现倒U型,当经济发展至一定程度时,环境污染值也会达到最大值;而越过这个点时,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然而,能源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为了节约能源,朱经武教授带领其团队致力于寻找更高温度的超导体。

  朱经武院士介绍到,在最近几年,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出现了较不寻常的三种发现,即稀土掺杂的FeAs/Ca122转化温度高达49K;FeSe的转化温度高达100K;H2S在超过200GPa时,转化温度高达190K。面对这三个不寻常的发现,我们是否应该又有新的机理,新的材料和超高压去推动超导材料的发展呢?朱经武院士说,超导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将会在世界能源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对超导电性机理的进一步了解,将会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超导体从1911年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发现过超导Tc接近室温的材料,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室温超导体。因此,发现验证室温超导材料是否存在,成为了他最大的研究梦想。

IMG_5524.JPG

  朱经武院士引用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讲到,“超导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他对于超导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后辈从事相关研究的期盼之情。

  讲座之后,朱经武院士和到场的师生就高温超导进行了交流,并一一解答了他们的疑惑,现场的交流气氛十分活跃。微固学院陶伯万教授、物电学院段兆云教授等到场师生表示,朱经武院士的报告精彩纷呈,大家获益良多,这使大家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地坚定执着。

  本次讲座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朱经武,著名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休斯顿大学教授,德州超导中心创始董事和首席科学家,曾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他于1962年在台湾成功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1965年在纽约霍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68年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休斯顿大学等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超导材料。在1987年,他成功利用液态氮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2002,他再次刷新记录,将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09度。在他的研究领域中,在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总引用量超30000次,H指数高达70。近五年被引用量5647,H因子达到31。这些研究结果受到了广泛关注。朱经武教授屡获殊荣,包括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及马蒂亚士奖,工程界最崇高的约翰弗里茨大奖等。

  名师讲堂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于2014年启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加强广大师生与知名学术大师间的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拓学生视野。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