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梦成电】梁德翠:在“模糊海洋”中精确“导航”
——记校“学术新人奖”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梁德翠副教授
文:何雨徽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4-11 18807

  大数据何以用在“模糊决策”?充满人性温情的管理学与客观严谨的计算机科学看似“大相径庭”,在两端都自如行走的梁德翠副教授却说自己其实一直在干一件事,那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我的工作就像是在理论和实践间搭一座桥。”这位“85后”的副教授笑言。生活实际问题繁多庞杂,纯粹的管理理念似乎无从下手,而他通过整理信息、划分归纳,在模糊的信息海洋里实现精确决策,顺利远航。

梁德翠1.jpg

从管理学“跨界”计算机

  刚读博的时候,梁德翠的“野心”就已产生:要出国走走!可是,他又如何从信息管理专业一大步跨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呢?

  原来,梁德翠在2008年完成本科学业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翌年就获得硕博连读资格。读研期间,梁德翠发现身边许多同学都喜欢翻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Witold教授的论文,他感到十分好奇。

  Witold是IEEE会士、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并担任历年FISA/NAFIPS World Congress等领域重要会议主席或委员及多个国际权威期刊主编,对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深有研究。

  梁德翠对Witold的研究领域“一见钟情”,他强烈地感到教授在模糊处理等研究方向与自己不谋而合。尽管资历尚浅,梁德翠仍然勇敢地给Witold教授发了一份邮件,盼望能得到去教授实验室联培的机会。

  不负所望,witold爽快地答应了梁德翠的请求。2011年,梁德翠正式踏上了国外求学之旅,在那个寒冷的北部省份开启了他学业生涯中一段静谧而又极具价值的时光。

  在以信息处理见长的Witold实验室里,粒计算作为重要的实验方法赋予了梁德翠极大灵感。可否将管理领域的决策分析与数据领域的粒计算结合?为什么不呢!这个大胆的想法成了梁德翠以后几年的主攻方向。现如今,三支决策与粒计算结合已成为决策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Witold教授最让梁德翠惊讶的,是作为学术泰斗却依旧孜孜不倦、勤勉工作。“没想到这么成功的教授,手中的事情那么多,还是会挤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改论文。”梁德翠记得自己在实验室撰写第一篇论文,仅仅因为写作动机就被“返工”三四遍。不仅如此,由于他初到英语国度,Witold教授还会帮他把语法甚至单词拼写错误一个个挑出来。至今梁德翠还保留着当年修改的痕迹,红、黄各色标注十分抢眼。“这一处是动机不明确,那一处可以删除……”

  留学期间,梁德翠基本每天都会去实验室报到,这里清静专注的氛围让他印象深刻。实验室里,虽然大家研究的是相近的主题,但具体的研究方向却大不相同。梁德翠在与优秀的师兄师姐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学术灵感。

学术“走出”书斋,关注实际应用

  如果说救治是每次灾难降临时的首要任务,那么血液调配就成了救治中的关键一环。以汶川地震为例,血源需求紧急且庞大,但通讯却几乎中断。怎样在信息不确定不充分的情况下,使血源及时有效地送达?梁德翠攻坚的名为“风险信息更新情形下血液转运判定的动态应急管理研究”的项目,正是要解决这一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大数据如旋风一般席卷着各行各业,仿佛给传统的思维方式“洗”了一次脑。在决策管理中,有两个经典难题,即多分类问题和冲突问题。多分类问题是跳出以往的二值分类模式,进行多层次的分类,但却对存在的情况进行过于复杂的分辨;冲突问题,即由于在分析问题时对问题分类不断细化导致最后子项之间发生冲突。梁德翠想利用大数据先对问题进行多次分类,再通过不断合并回到原始的二值分类,则可利用最原始直接的思维去解决。这两块核心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管理听上去高深莫测,似乎难以寻找规律、实现精确,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学却偏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梁德翠钻研的模糊信息下的精确决策就是一例。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他寻出了足以下决定的规律。

  迄今,梁德翠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Applied Soft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近30篇,其中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6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SCI检索15篇,SSCI检索3篇,参与编著3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四川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各1项,主研各类型项目10余项。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和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6年,他获得学校的“学术新人奖”。

与师生共同成长

  翻开梁德翠的履历,“刘盾”这个名字十分显眼,梁德翠许多成果都与他共同发表。在“三支决策”这一领域,两人配合默契。梁德翠曾记得第一篇SCI论文“Triangular fuzzy decision-theoretic rough sets”撰写中,本来只给出一种算法。在刘盾的建议下,梁德翠又加入四种算法予以补充证明,这篇论文后来被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刊登,已成为ESI高被引用论文。

  梁德翠非常喜欢参与学院的“学术聊天”,学院的老师们定期分享科研进展,总会迸发出学术的火花。梁德翠也喜欢“主动出击”,到其他办公室“串门”研讨学术。浓郁活跃的研究氛围让他十分享受,同时也获得学术灵感。

  作为老师,梁德翠总是以欣赏和喜爱的态度看待学生。“刻苦、好钻研、效率高等这些优点,我都可以在我学生身上找到!”他带着自豪感谈起学生们。“我布置学生读专著论文,他们读后经常会提出意料之外的好问题。”梁德翠微笑着说。

  梁德翠记得在撰写一篇论文时,遇到了“惊喜”。在需要举证时,他准备按照传统方法将参数一个个代入计算,学生彭端和黎家宏却找出了其中规律,发现不需要具体数值带入亦可证明。学生的深思与创新让梁德翠感到非常欣慰。

  这位年轻的副教授似乎对“青椒”的压力看得很开,“有压力也正常,反正到哪年轻人都有压力嘛”。他在自己的学术和生活世界里,也精确地导航,快乐地前行着。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