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杨菁:建设《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助力行业精英人才培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菁教授在“两代会”闭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文:杨菁 图:邝俊 来源:公管学院 时间:2017-04-18 6889

  各位领导、代表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代表《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的62名任课教师和全体指导与保障我们这门课顺利开设的同志们来这里做汇报。我的汇报题目是“建设《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助力行业精英人才培养”,我是杨菁。我们这门课是从2016年开始面向本科新生、全覆盖开设的一门文科通识课程。之前大家可能在学校新闻网页和微信公众号上了解过这门课程的信息,今天我想再次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门课程。

  第一,关于课程的缘起,也就是这门课程开设的背景。我们这门课是为了响应与回应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行业精英人才而实施的。我记得,在2014年11月20日,李言荣校长在“关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专题报告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校是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在建校一百年左右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就必须坚持‘以培养行业精英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定位”。随后,学校各个层面就这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了深入研究与讨论。在2016年5月9日,李言荣校长与“立人班”学生的座谈会上,进一步回答了“精英人才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的问题 。座谈中校长说:“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学业基础也扎实,但要想成为‘精英人才’,必须要抓领导力培养。领导力核心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的‘新四会’能力。”紧接着,在2016年8月底,尚在暑假期间,我参加了由申小蓉副书记主持,李言荣校长和曾勇副校长参加的“关于快速提高本科生综合素养”的讨论会。会上,文科学院的教授和老师们就如何提高本科生“新四会”能力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关于这个会,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当时2016级新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本科新生还有不到1个月时间即将入校。这次会上我对李校长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这几年我们学校的本科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招的是成绩差的孩子,我们教差了,还能说得过去;但是,现在这么优秀的孩子拿给我们教,如果我们教差了,我们的罪过就大了!”所以,校领导要求全面提高本科生综合素养,提升“新四会”能力的工作不能再拖了,不能再等了,这项工作必须在即将入校的2016级新生身上全面实施。因此,这次会议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学校现有本科通识课程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新四会”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一门文科通识课程。会后,我非常有幸参与到了由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组织的课程筹备小组,开始了这门课程的紧张筹备工作。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我们将该门课程名称确定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

  第二,我就该课程的建设情况向大家继续汇报。课程筹备过程中,讲实话,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多教学成绩优秀、又适合开设这门课程的老师。大家都知道,对于个体教师的发展,教学工作的分量远远不及科研工作。所以,在组建课程教师队伍时我们感到很忐忑、很担忧。但是,让我们非常意外和感动的是,当我们按着草拟的名单挨个走访老师们的时候,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受到了几乎每位老师的高度认可,大家都积极回应和热情支持,非常愿意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因此,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理、工、管、文跨学科和跨学院62名教师组成的课程组。在“人类文明经典”的整体框架之下,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或兴趣积淀,自选题目,于2016年11月正式向2016级全体新生开出了《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在这62名教师中,有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教学成绩很优秀的教师,比如微固学院的张鹰老师和高正平老师政管学院的祝小宁老师、物电学院的杨宏春老师和数学学院的陈绍刚老师等;也有以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周涛老师为代表的一批非常受同学们欢迎的青年教师。在我们这支教师队伍里,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除了我们四个文科学院外,有近20名老师来自理工科学院。例如,微固学院张鹰老师为同学们开出的选题是“易经八卦——大道之源”,空天学院李滚老师的选题是“水清沙明草青青——中国艺术精神”,计算机学院秦科老师给同学们讲“从红楼梦探究国学”。这些理工科教师们以他们深厚的人文造诣为我们的同学作出了极好的典范。截止当前,半年时间里这门课程总共开出了167个小班(不超过30人/班),覆盖了2016级全体4800余名新生。

  致力于全面提升“新四会”的能力,这门课程采取了阅读经典+深度讨论+小班实施的教学手段。由教师开出经典著作书单,在课前由教师与助教指导学生阅读,课中组织学生深度讨论。通过在课堂上听教师总述、听同学发言的方式锻炼同学们“听”的能力;通过观点展示、深度讨论锻炼同学们“说”的能力,课程的16学时中要求不少于总课时的3/4必须用于学生讨论;16个学时,即两周之内,我们每个选题平均要求阅读不少于100万字的经典论著或篇章,以此锻炼同学们“读”的能力;关于“写”的能力,课程要求作为结课成果,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规范论文的写作训练,按可刊发要求,每位学生撰写并提交一份科技论文或读书报告。

  课程开出后,许多同学反映只能选择一个选题很遗憾,大家对很多选题都很感兴趣,想参加学习。由此,课程组展开了一系列的课程延伸。首先,我们开始建设慕课。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目前介于教学资源有限,我们开出的选题还比较分散,但是在所有选题之上,我们非常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关于人类文明经典的总体视角与整体框架。因此,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设三门“课程总论”慕课,即《世界文明发展简史》、《中华文明发展简史》和《人类科技发展简史》;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62个选题均能延伸出一门慕课,课程组计划以每学期建设5门的进度陆续推出。其次,我们正在策划“成电悦读荟”的活动,即由我们每个老师的选题延伸1个读书会,从下周开始,在学校立人空间,我们将每周举办1次读书会活动。再者,我们也在筹备《银杏叶》作品集,计划每个班选出2篇最优秀的学生课程论文,一年四期,在课程微信公众号推出,由出版社集结公开出版。

  这门课程开设后,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这个学期选课火爆,同学们反映很多选题要砸重分才能选中。课程组老师们也普遍反应,课程出勤率非常高,几乎是全勤,即便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请假的同学给助教请了假不放心,还要打电话给任课老师请假,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我记得上学期我的课结束之后,我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对这门课的感想,有位同学告诉大家“我的文科很差,平时基本上没有读书习惯。但上这门课的8周时间里,我每周至少3天要进图书馆,每次需要花2-3小时读书和查阅资料。我感觉读下来收获很大,这门课给我打开了一扇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窗户”。还有位男生讲“我初中开始偏科,数理化成绩很好,对文史哲一点兴趣都没有,关于这点我父亲一直不太满意。有天晚上上完了这门课,我很激动地给爸爸打了40分钟电话,聊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想法。爸爸听后很兴奋地表扬我说‘儿子,才去了半年,你这大学上得不错呀!’”同学们类似的对这门课程的积极反馈还很多。在获得了学生们如此热烈的反馈之后,课程组老师们也非常振奋。我们62个老师有一个微信群。记得上个学期,大家都是在晚上开课,10点下课,11点到家,每位当天上课的老师都会激动地把自己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遇到的问题和组织讨论的技巧发到群里分享给大家。老师们在这个微信群里就展开了激烈的教学讨论,时常到凌晨1点群里都还非常热闹。此外,课程开出半年,我们已经举行了5次教学研讨,几乎每个月1次。就在4月8日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就“如何有效展开小班讨论”举行了一次教学研讨。50余位老师到会,持续讨论了4个小时,非常热烈。如果不是天黑,大家还不愿离开会场,会后老师们把讨论地点换到了教工餐厅和从清水河到沙河的校车上。说实话,这也是我遇到的第一门教学讨论如此热烈的课程。

  最后,我想谈谈我们课程组对课程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首先,关于课程的定位。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贯穿对工科学生“新四会”能力的培养,未来这门课程将始终坚持这一目的。同时,我们也在思索,电子科大的学生最迫切需要阅读和讨论哪些文明经典,与综合院校的学生比较,有什么差异。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从历史中走来,世界体系中当今中国的位置,以及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希望借此帮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希望这门课程能发挥在科技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与国家文化认同的作用。其次,通过半年的摸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门课程还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试验。师资队伍跨学院、跨学科,授课对象是本科生全面覆盖,教学手段全面革新,研讨教学、小班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这些手段与方法都需要在一门课程中深度运用。因此,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同学们目前的讨论还比较浅显,如何组织课堂讨论走向深入;再如,不同于娱乐性阅读与知识获取性阅读,经典著作由于深刻的思辨性,往往阅读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怎么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我总体感到非常有信心。原因在于我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所以,第三点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讲是感叹。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与课程组老师们的深入接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我们成电校园里有着这么一群不计较个人得失,挚爱三尺讲台,对教书育人有着深沉情怀与理想的优秀教师。他们对学校有着真切的热爱,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怀着深切的认同。给予一方舞台,老师们愿意为学生、为学校尽心竭力。有学生们的热烈希望和这群优秀教师的不断探索,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将这项教学改革做精、做实。

  最后,我代表课程组恳请在座的教学前辈们能给予我们这门课程更多支持与帮助,希望得到大家的宝贵意见,更期待大家加入我们,为学校培养国家行业精英人才贡献薄力!谢谢!

 

编辑:林坤  / 审核: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