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视点】打造大数据行业的“贝尔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开启“塑造未来”的新征程
文: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曾菊华 图/ 王晓刚 图: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曾菊华 图/ 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19 9685

  开栏语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一场使命驱动的改革,学校即将出台的综合改革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人才、管理体制、后勤工作、干部与党建工作等六个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这场深层次的改革。

  展示改革新成果、凝聚改革新动力、开创改革新局面。2015年,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嘹亮、步伐铿锵,学校新闻中心将在《电子科大报》、学校电视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同步推出【改革视点】栏目,为走在改革路上的校内各单位提供展示改革成果的平台,合力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校级研究中心建设是当前学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着眼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这关乎学校能否形成和巩固特色优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复杂网络链路可预测性”(Toward link predictability of complex networks)的研究论文。我校互联网科学中心一年级博士生潘黎明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周涛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这是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在大数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

  自2014年7月14日挂牌成立以来,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按计划进入了“预定轨道”。在这半年里,中心在管理队伍、人才队伍、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对外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基础战略资源,正如石油对于工业时代的重要意义那样!”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说。

  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和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已经把“大数据”提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抢抓机遇,刻不容缓。从战略层面规划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深化改革、组建大数据研究中心正逢其时。

  秉着“大数据塑造未来”的信念,大数据研究中心的蓝图十分清晰:它将把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资本和创业型企业连接起来,建设成为学科、学术、技术、产业、机制等均在国内具有引领地位的大型创新平台。

谋篇布局

应运而生富有战略远见

  “大数据”被视为人类历史上与“工业革命”相媲美的新技术革命。2012年3月,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把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并为此投入2亿美元。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谷歌等国际巨头纷纷进入,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顿时千帆竞发,十分热烈。

  美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公布2个月后,中国就在2012年5月召开了第424次香山科学会议。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重大科学工作会议。中国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也随即分别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

  在这种形势下,瞄准国家亟需领域和产业发展趋势,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提升学校在大数据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电子科大这样一个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而言,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大数据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对存储能力、计算能力、数据库设计和算法设计等等都提出了重大挑战。”周涛指出,“从这一点来说,所有国家目前还只是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门口。”

  “历次工业革命达到的高度和影响,取决于能源、材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而言,‘能源’就是计算,‘材料’就是数据,‘新工艺技术’就是聪明的大脑。”周涛呼吁,政府、企业界、学术界、投资界和媒体需要齐心协力,推动这次“可能深刻改变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描绘蓝图

着力打造综合创新平台

  推动“可能深刻改变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电子科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4年6月26日,电子科大校级研究中心答辩评审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来自校内9个单位的11个申报中心参加答辩。7月14日,大数据研究中心作为学校首批五个校级研究中心之一正式挂牌成立。

  大数据研究中心主要依托在大数据领域具有坚实基础和科研实力的计算机学院,并协同了资环学院、经管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与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多个学院、部门。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力,力争把中心建设成为大数据行业的‘贝尔实验室’”,周涛自信地说,“中心必将成为在国内具有引领地位的大型创新平台。”

  按照规划,大数据研究中心将在四个方面发力:

  ——通过成立大数据挖掘研究所和大数据统计基础理论研究所,从事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探索性研究,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力;

  ——通过与各行业、领域合作,建立实体研究所,解决重大应用基础问题,推动行业发展,产生可观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通过建设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具有普适性的存储、计算、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为大数据研究中心及全校的科学研究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国家产业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形成,推动我校科技成果的产业落地。

  据介绍,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左右建设成为“拥有超过50名杰出人才、2个(或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工程中心、3项(或3个以上)国家级科技奖励的学科创新基地,通过技术创新孵化超过50亿元市值规模的学校参股企业。”

强基固本

凝心聚力夯实发展根基

  蓝图清晰,路径明确。大数据研究中心在设计未来的时候已想好了切实可行的成功路径。在“筹备期”,大数据研究中心就已经做足了功课,从而使中心的未来建立在深厚、坚实的基础之上。

  从建设方案到组织结构再到管理机制,从人才机制到队伍建设再到考核体系,从成果目标的确定到品牌与影响力扩展再到科技成果转化,大数据研究中心都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学校首先为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其中,校内空间选定在清水河校区主楼B1区,准备了一期建设面积1293平方米,二期面积将达到1718平方米。到2015年3月,中心的办公场地已经完成装修,形成了以主楼二楼为主战区和以主楼五楼(人口与健康大数据研究所)、电科院一楼(教育大数据研究所)、电科院二楼(互联网科学中心)为辅助的地理位置布局。

  在校外,中心计划把产业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创新孵化团队打包落地天府创新中心;同时,已经着手在广东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南区,与东莞市政府、电子科大东莞研究院、电子科大深圳校友基金会联合建设大数据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园区,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孵化基金。

  大数据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大数据算法与应用创新平台的建设,又为中心提供了充分的设备保障。在硬件基础方面,计划在清水河校区实验楼建设拥有300台服务器、20PB存储能力、允许CPU和GPU混合的良好硬件平台,该平台将为中心提供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和公共存储与计算服务等强力支持,并将在2015年4月左右向全校开放超过1000组免费科研数据。

  在中心的组织架构方面,中心汇聚了校内外不同学科和相关部门的人才资源,构建起了包括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卫生部医疗数据信息化标准研究所暨测试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所、遥感大数据研究所、气象大数据研究所、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移动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挖掘与推理研究所在内的大数据研究体系,以及行政、财务和专门负责成果产业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从而构建起了涵盖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产业推广的完整人才队伍体系。

  大数据研究天然具有的“横断性”,以及大数据研究中心的良好组织架构,使中心成为能够汇聚精华、汲取灵气的“大联盟”,为中心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的扩展留出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周涛认为,“大数据与其说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种普世化的方法论,是一个与其他各个学科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对各个学科都有帮助的领域。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数据密集型的专业,以及个性化教育、信息医疗等数据非密集型学科,都将从大数据的应用中获益匪浅。”

  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学校各学科、部门提供一个共同的大数据和大数据计算的资源平台”,使每一个参与者从中受益。这不仅仅是大数据研究中心对其他学科的回馈和承诺,更是大数据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跨学科既是大数据研究中心的魅力所在和未来所在,也是它能够汇聚八方力量的根本原因和活力源泉。

人才汇聚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汇聚优秀人才是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一项核心工作。以大数据研究中心为中枢,以中心下属的多个研究所、实验室为分支,中心汇聚了校内相关学科的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中心的骨干学术队伍和行政力量。

  安全大数据研究所以“长江学者”张小松教授为所长,杨国武教授为副所长;教育大数据研究所以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夏虎为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戴钢书教授、学工部部长于乐等为核心成员;大数据挖掘与推理研究所以符红光教授、徐增林教授为轮值所长,并汇聚了申恒涛、周涛、邵俊明、邵杰、杨阳等核心成员以及12名其他研究人员;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傅彦教授掌舵,马骁任副院长,在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莞分部还有陈雷霆教授为联席院长。

  在学校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大数据研究中心还引进了国内外多位优秀人才。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徐增林,2012年入选德国美因茨大学洪堡学者邵俊明教授,研究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邵杰博士等杰出人才先后加盟。

  每一位优秀人才都已在大数据相关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从而为大数据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符红光教授负责的国家863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初等数学问题求解关键技术及系统》,总经费达800万元;陈端兵教授负责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数据结构与关系的度量与简约计算》总经费360万元;张小松教授负责的863重点项目总经费465.2万元。

  担任中心主任的周涛本身就是国内顶尖的大数据研究专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60篇发表在Physics Reports,PNAS 等一流期刊上,引用超过9600次,其中21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 100次,7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有5篇期刊论文和1篇会议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最高引用奖。

  可以说,中心在“筹备期”就汇聚了强大的人才阵容。良好的开局,尤其是学术领军人物的汇聚,将为后期的人才队伍建设树起一面旗帜,使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大提升。

金色未来

对接市场召唤产业能量

  在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定位中,实现产学研对接、推动行业发展是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的时代,这是大数据研究中心把握时代脉搏的战略决策,也是大数据研究中心开疆扩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种类广泛、数量庞大、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剧的大数据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评论为“新的石油”“类似货币或黄金的新型经济资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据美国研究机构统计,大数据能够为美国医疗服务业每年带来3000亿美元的价值,为欧洲的公共管理每年带来2500亿欧元的价值,帮助美国零售业提升60%净利润,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50%的产品开发、组装成本。

  为了推进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产业化,中心特别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由中心副主任傅彦教授出任研究院院长,领导研究院的专利促进办公室、政府关系办公室和产业基金办公室;马骁副院长负责市场品牌办公室和培训工作办公室。

  “我们希望以中心为依托,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技术品牌和资本的输出,孵化我校乃至其他学校及社会的相关产业发展。”傅彦说,公司将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要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共同持股,大数据中心所有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的股份通过在中国大陆地区注册一家持股公司持有。

  大数据研究中心下属研究实体及受研究中心资助的研究团队,可根据其所取得的产业成果、成熟产品、市场机会及运营团队,经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可以由大数据研究中心统一递送材料,向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申报成立“学科型公司”。

  “用十几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孵化出几十亿元市值的公司,”周涛很有信心地说,“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据了解,为了弥补中心在市场化运营中的不足,中心将积极引入市场管理团队,聘请相关领域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人。

  据了解,周涛本人也是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和投资经验的“高手”。在加入电子科大之前,他曾参与创立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企业“百分点科技”,担任董事至2014年5月,该企业共获得约2.5亿人民币投资;周涛还是我国第一支大数据产业股权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该基金投资的“数据堂”已经在北京新三板上市,“华院数据”已经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英国推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美国推到世界的中央,而在这一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共同推动的工业革命中,如何才能让中国走到世界的中央?那就是要把数据这个材料用好,要对数据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周涛说,“大数据研究中心将为此付出所有的努力!”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