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依托,联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同申报的“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工程实验室”(New Energy and Smart Grid Automation Technology Laboratory)经四川省发改委发文批准立项建设。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均重点强调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适应能力。该工程实验室的批准建设,为我校积极参与落实国家科技、产业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工程实验室将围绕我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国网电力公司在研究及产业方面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研发平台,建成具有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实验室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能力,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2014年4月,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到实验室考察
2014年3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考察实验室建设情况
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能源智能发电技术、分布式新能源与配用电技术、新能源智能调度自动化支撑技术三个方面。该平台主要依托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研究所为核心研发团队。团队现有研发人员7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5人,专业涵盖自动化、能源、电力、机械等,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结合、年龄结构优化、专业基础扎实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自2000年以来,实验室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系统及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SCI、EI论文两百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研究的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与控制、风光储联合发电功率预测与控制、分布式接入等方面的成果已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ASME Journal、IET Journal、Automatic等顶级期刊及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等控制领域顶级会议上。2014年,邹见效教授的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SCI 1区,IF:5.510)上,李立英博士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团队长期与东方电气集团合作,先后联合获批四川省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入选四川省顶尖团队支持计划(2012年)、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2014年)。
实验室在风电、光伏、电动汽车、航改燃机及储能装备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科技研发和工程化研制。研究成果通过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铁人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厚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了产业化,陆续装备河北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云南杨梅山、河北绿脑包、山西平陆、河北崇礼、吉林大安等数十个风电场及光伏电站,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