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支付宝”“美团”“摩拜”“运满满”……“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一个又一个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正在把“点石成金”的魔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电子科技大学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首批102名学子也在密切关注着“互联网+”的产业发展动态,从这些堪称经典的“活教材”中汲取成长成才的营养。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及时甚至超前对国家和时代要求做出回应。”自2016年9月学校正式实施“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学校已经在“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6年9月28日,学校“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正式发布
战略需求:“互联网+”亟需人才支撑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此后,包括政府、行业、社会、高校等在内的各方力量,均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互联网+”落地生根。电子科技大学尤其敏锐地把握住了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各行业、社会对“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渴求,着力培养“互联网+”精英人才。
李言荣校长指出,“学校要坚持‘三个面向’,特别是要坚持面向国民经济、行业与地方经济主战场,中心是要抓住‘电子信息+’时代的重大发展机遇,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在“十三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作为学校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在顶层设计上把“互联网+”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校院联动:大力推动计划落地实施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在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实施的一种“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启动前期准备工作,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四个工作组。
领导小组由曾勇副校长担任组长。四个工作组分别是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工作组、学生管理工作组、平台建设工作组和合作培养工作组,主要由6个参与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师代表以及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等组成。
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工作组最终完成了“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学生管理方案”“环境平台建设方案”和“培养方案”,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2016年9月28日上午,“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在清水河校区正式发布。学校宣布要通过“互联网+”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包含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成长生态圈”。
2016年10月13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开班典礼在清水河校区立人楼举行。据了解,2016年高考后,学校就针对“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统一招收了31名学生;此后学校又在能源、数学、经管、政管、通信、计算机6个学院公开选拔了71名优秀学生,一起组成“互联网+”的“一期”成员。
2016年10月13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开班典礼
特色方案:“+”的本质就是“跨界融合”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呢?李言荣校长曾指出,“电子信息+”的“+”就是跨界,就是要我们学会跨界创新、交叉创新,要敢于跨界,跨入到别的行业、别的领域、别人的地界。
工作组也认为,“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计划要面向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宽厚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深度分析与应用能力、扎实的“互联网+”核心知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互联网+”课程体系由核心通识类课程、“互联网+”平台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类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互联网+”平台核心课是整体课程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网络、通信、软件、数据、商务、管理等必修核心课程,按“纵向拓展、横向融合”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
“‘互联网+’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因此,不是两三个学院‘+’到一起就足够了,而是需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管理、金融等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周世杰教授表示。
同时,“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计划还要培养能够使学生成为“精英人才”所应具有的一切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领导力、“新四会”能力。
培养体系:“5个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障“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曾勇副校长要求必须要做好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顶层设计,切实转变工作思维,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以产业导向、课程融合、自主学习、注重体验、赋予学生足够选择自由度等原则。
工作组创新设计,在1个“必修课程平台”之外,还设置了1个专业选修模块、1个实践实训环节、1个网络教育环境和1个出国支持计划。其中,“1个实践实训环节”是指学校将按照“卓越计划”的标准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予以支持和资助;“1个出国支持计划”是指学校统筹校内外资源,为参加“计划”的学生提供海外(境外)学习机会。
在“2+2”培养模式下,学生将在前两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集中集中完成“互联网+”核心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两年以“专业方向学习+课程选修+自主学习+出国游学”等形式完成专业学习。
从大三开始,学生可以选择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这6个专业中的一个,毕业时可授予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符合相关要求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教务处也通过学校的专项经费,设立了“互联网+”教改专项,为参加“计划”的学生提供国(境)外学习交流计划,为参与“计划”的专业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及配套资源等一系列措施。
“互联网+”学生创新实验室
尤其是2017年3月1日,学校在立人楼建成占地300余平方米的“互联网+”学生创新实验室,集成果展示、炫酷体验、头脑风暴、创新研发、充电自学等五种功能于一体,打造出一个具有展示、交流、学习和创新创业功能的“互联网+”综合空间。
校企合作:产业导向满足人才需求
“1个实践实训环节”是“5个1”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创新训练,也包括创业训练和创业综合实践,这就要求学院从一开始就与企业保持紧密的、深度的合作关系。
如果说过去的校企合作在实践实训方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那么,新型的深度合作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一起面向“互联网+”理论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把企业项目、企业导师、风投资金、企业学术导师、高峰论坛、高端讲坛等“软资源”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据了解,在2016年9月28日学校正式发布“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时,6个学院分别与20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要求,校企双方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合作,联合培养面向产业的敢于跨界融合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未来,学校和各学院还将吸引汇聚更多的企业深度参与进来。
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工作小组成员、经管学院副院长李平介绍,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宽口径培养,参与“计划”的学生在未来会拥有很宽的“出口”选择,既可以去信息产业、金融业、制造业、能源、资环、电商、电子政务、教育等各行各业就业,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利用来自校企的丰富“软资源”开展“互联网+”创业。
据介绍,未来学校将建设一个面向“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建一批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创新空间,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新技术展室等形式,建立满足“互联网+”精英人才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开放式、沉浸型、浸染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创业路演平台。
前景无限:走出精英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复合性的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来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16级李逢君高考时直接考入了“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他很喜欢现在所开的《创新投融资管理》等交叉融合性课程。最近他和同学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并尝试为这个团队做一个商业计划和投融资方案。“这是我们的平时作业,很综合、很实战!”他说,“最终方案能不能被采用还说不上,但这个过程确实很锻炼人,需要融合贯通许多‘互联网+’方面的知识。”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的高浩俊本来是“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的一员,但当“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发布之后,他立即报名参加。他认为,这是一个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更有前景的平台。尤其是,“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与创新创业的紧密关系,很对他的“胃口”,“对未来自主创业很有帮助!”
目前,“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首批102名学生正在按照培养计划茁壮成长。但更为具体的育人效果还要等到四年之后才“见真章”,甚至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作为“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的巨大潜力。
教务处处长黄廷祝表示,“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不会局限于办好一两个实验班,而是要探索一种精英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是对于如何抓住“电子信息+”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一个探索实践。目前学校已有6个学院加入进来,相信随着人才培养效果的逐步显现和模式的逐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学院加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跨界融合,从而为学校探索精英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重要贡献。
据了解,学校将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探索和打造一个“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探索构建“互联网+”制造、能源、金融、环境、电商、医疗、人工智能、益民服务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拓展至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国家输送高层次精英人才。
目前,学校深刻把握“泛信息化”时代的本质,提出“电子信息+”以推动“整个电子技术的各个方向都要与各行各业交叉结合”。学校认为,“电子信息+”就是金山银山,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大机遇、真机遇,学校要抓住重要的“窗口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奋斗,为我国创造出更多的“并跑”和“领跑”的机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