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梁钦宁谈梁漱溟和他的民国朋友圈
文:学生记者 熊安琪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5-18 5407

  5月12日下午,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漱溟先生幼孙梁钦宁做客成电讲坛,以“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梁漱溟和他的民国朋友圈”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一代国学大师梁漱溟的传奇一生。

affa8bdbef55ef64f4f5f05db759b4d8.jpg

  梁钦宁说,父亲梁济对梁漱溟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没有送梁漱溟去私塾念书,而是为其聘请家庭教师。他带梁漱溟去看戏,讲戏文故事,教他人情世故。梁漱溟上的中学已有洋文教学,可以说与时代接轨。“宽放,主动让我瞎撞”是梁漱溟对父亲教育的评价。

  父亲的爱国情怀更是梁漱溟终身奋斗的信念。1917年,梁漱溟自长沙回北京途中,见军阀交战、民不聊生,遂写就《吾曹不出如苍生何》长文,并印册分送。每见民生困厄,“此心如饮苦药”,遂“投袂而起,誓为天下生灵拔济此厄”。

  1918年11月7日,快过60岁生日的梁济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沉吟片刻后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留万言遗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梁漱溟说:“父子最末一次说话还说的是社会问题,自从先父见背之日起,因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事实上不容许我放松社会问题,非替社会问题拼命到底不可。”

fb182e38908b3fd65ab3710286531962.jpg

  说起梁漱溟与他的那些好朋友,梁钦宁谈兴浓厚。有感于名记者黄远生之死,梁漱溟写成《究元决疑论》,正是这篇文章让只有中学毕业文凭的梁漱溟得以执教北大印度哲学系,并让林志钧、蒋百里、梁启超和梁思成父子也主动登门拜访,向其请教,与其相交。

  梁漱溟与著名哲学家熊十力的交情始于一次“对骂”。熊十力在《庸言》杂志上发表文章,指责佛法让人流荡失所,毫无可取之处。而梁漱溟心向佛法,立刻对此加以痛斥,说其乃是愚昧无知。但1919年的夏天,梁漱溟收到一封明信片,上面写道:此文看过,骂我的话不错,我暑期想来北京,可否一晤?署名是熊十力的字“升恒”。此后,两人在广济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好友。

  梁漱溟在北大最好的朋友是谁?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写到:我在北大前后七年,独与守常(李大钊)相好。1927年李大钊被抓后英勇就义,梁漱溟在看望李大钊的家属后径直奔向长春寺——他是第一个收领烈士遗体的人。

  梁漱溟14岁时已对佛学产生了强烈兴趣。他在书局买来佛经佛典自己研读,被佛学思想深深感染,后虽萌发了出家的念头,可未能如愿。但从此之后,他终身食素。

  梁钦宁谈到,梁漱溟的一生在不断追问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是他的座右铭,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思想且又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

  本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梁钦宁,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高级研究员,梁漱溟先生幼孙,梁漱溟相关文字、图片和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推广者,《这个世界会好的——梁漱溟先生生平图片展》策展人。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