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培养】集中优质资源 建设研究型课程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精英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一)
文:教务处 图:教务处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17-05-21 8652

  “互联网到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过渡,给传感和探测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课程结合未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掌握物联网硬件传感芯片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多元多功能传感芯片的材料、设计、制作、工艺、集成、外围电路以及动态运行过程,为近期和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怀武教授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学科前沿课《物联网多元传感探测芯片技术》的讲授,引导同学们通过传感器和芯片技术感知生命、感知地球。

张怀武2_副本.jpg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张怀武教授讲授学科前沿课《物联网多元传感探测芯片技术》

  为了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精神,助推精英人才培养,学校集中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吸引知名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探究式小班教学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等研究型课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学校已立项建设四类共计260余门研究型课程,参与教师达1000余人次,近百位“国字号”杰出人才深度参与,覆盖学生24000余人次。

DSC_3294_副本.jpg

长江学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饶云江教授讲授学科前沿课《一专多能的光纤》

IMG_6905_副本.jpg

优青获得者康凯教授讲授新生研讨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引》

  学校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集中,积极推动学科、科研优质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努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科学方法转化为教学内容,发动和吸引高水平教授深度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推动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生研讨课建设,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启迪学生学术思维,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深入实施探究式小班教学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与探索批判精神;加强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新建学科前沿课,加强学生对学科和工程科技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前沿动态,展望未来发展。同时建立师生沟通交流长效机制,要求教授定期与本科生进行沟通交流,每两周至少安排1次不少于2小时,与本科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QQ图片20160425163740_副本_副本.jpg

王超教授讲授学科前沿课《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前沿》

  参与授课的教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好科研背景,基于自身丰富的科研积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研熏陶与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通过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辅以实验、调查、写作训练及学术报告等活动,从学问学术、成人成才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与能力。

IMG_6943_副本.jpg

Benjamin Becker教授讲授新生研讨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引》

  通过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营造了科研与教学良好互动、知名教授乐于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氛围,形成了杰出人才为本科生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新常态”,学生收获良多,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英才实验学院学生刘御风表示:“新生研讨课摆脱了课本,采用了灵活的教学形式,增加了我们与‘大牛’教授沟通交流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有一种对科研入门的感觉”。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学生赵一尚说:“学海泛舟,可怕的不是路遥,而是迷航其中。张怀武老师在《物联网多元传感探测芯片技术》的课堂中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前沿科技的应用与研究方向,让我们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感受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也使我们的学习目标与前行方向更加清晰。”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