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27日下午,“新形势·新探索——学生领导力培养主题论坛”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求实厅举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主任谢小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丝路青年领导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重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授作为嘉宾做主题报告。副校长曾勇出席活动。
本次论坛是学校“新四会”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推动我校领导力培养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团委主办,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辅导员、学生骨干参加活动。
“眼光、激情和执行力”是领导力最重要的因素
潘庆中在报告中谈到,眼光、激情和执行力是领导力当中最重要的三点。他举了几个典型的事例来说明。
提到领导力中的“眼光”,潘庆中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例,阐述了眼光长远的重要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是否加入WTO曾经引发了全国上下激烈讨论,出于对民族产业发展的担忧,许多人对这一议题持反对态度。但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层认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产品最终必须面对全世界的竞争者,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一定要顶着压力坚持“入世”。潘庆中认为,近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入WTO,更得益于当时领导层的长远眼光。
除了独到的“眼光”,“激情”和“执行力”是领导力得以施展的重要支撑。美国史带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曾经把一个市值1.8亿的公司发展成一个1800亿的巨无霸。有一次来中国访问时,时年89岁的莫里斯·格林伯格从纽约飞到北京,马不停蹄开完一天会之后,晚上十点再飞回纽约。长途飞行加上长时间会议之后,他没有任何疲倦,反而充满了激情。潘庆中曾向莫里斯·格林伯格讨教成功秘诀,得到的就是保持超强的自律能力和执行力。现在,这个93岁依然勇往直前的“硬汉老兵”仍然坚持每天八点半到办公室,五点钟下班。
作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的捐资者,美国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全球主席苏世民的个子并不魁梧,看起来有点“弱势”,但他有一个习惯:一生都要做到比别人勤奋一点,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正是得益于这份“激情”,上学的时候,别人花一个小时去做一件事,他就花一个半小时。跑步的时候,别人跑一圈他就跑一圈半,别人跑十圈他就跑十一圈。
清华大学从2013年开始启动建立苏世民书院,旨在通过“苏世民学者项目”,专门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持续提升全球领导力。苏世民书院从一开始就将领导力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当中:一是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跟着一些城市的市长、副市长“上班”。这对很多外国学生的触动非常大;第二是加强体育锻炼,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苏世民书院因此将体育融入到了学生教育当中,在清华大学运动会上,只有一百多人的苏世民书院击败了其他各院系,获得了团体第一名。
新形势下的领导力:共享式领导
谢小云认为,领导力的概念来源于军队,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进行领导力开发和训练。传统的领导力教育不外乎三个层次:第一,知人善任,如何用合适的人做恰当的事;第二,引领团队,塑造多样化团队的化学反应;第三,变革转型,推进组织的持续变革和发展。但这三个层次更多聚焦于行为层面,却对思维和战略层面着墨不多。
“变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科技发展正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共创、共担与共享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颠覆式变革、跨界竞争与融合、无边界组织、轻资产创业、从产业孕育人才到人才引领产业等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思维层面要求我们做出反思、改进和提升。”
谢小云说,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崛起让我们很多产业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进展,中国也能总结并输出一些经验。所以,要从战略层面讨论领导力,一定要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另外,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典型的是价值观出现了代际的差异。一代一代人的价值观在改变,领导力出现了本质性的差异。
因此,在剧烈变革、中国崛起和学生价值观代际演变的背景下,要培养一流大学精英人才的领导力,必须要有愿景,跳出原有框架,在新形势下开展新探索。
新型的领导力应该是共享式领导。谢小云指出,新时代的领导者要善于勾画愿景与使命,善于寻找工作、学习的意义;要强调价值观的一致,寻找志同道合的社群;要注意由激励向赋能转变,从“成就自己”变成“成就他人”;要形成新合作形态,超越竞争,由合作主导;要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做成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青年领导力: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
李重在报告中首先区分了领导、领导者、领导力的概念,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决策力、凝聚力、沟通力、激励力、团队力、执行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是职务权威与自然权威的统一。他说,领导力在管理学、经济学领域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用青年定义领导力,这种定义本身已经赋予了领导力以新的内涵。针对存在巨大差异性的青年群体,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培养方法、过程和理念。“青年领导力在由青年阶段向成年阶段过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年领导力一方面在青年阶段成为形塑青年价值观、整合青年社会网络、培养青年领导能力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又奠定了在成年时期领导岗位的基础和能力。
青年领导力的能力结构与其不同的人群相比有一些什么特点呢?李重用青年领导力的冰山形态图说明:浮出海面的部分代表青年领导力的技能、知识。对青年人来讲,能够支持这些东西的隐藏于海面之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青年特质,所有培养内容的设置都是以满足青年人才发展作为宗旨;第二,个性品质,主要包含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价值观;第三,社会责任和社会网络,这是作为青年领导力发展的社会动力。
如何培养“冰面下的能力”?李重将青年领导力分解成了三个方面:素质、社会和能力。素质是判定一个人人性品质的核心依据,社会是判定一个人作用方向的重要标尺,能力是判定一个实现效果的根本路径,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特别强调了社会这一尺度,用团学社会系统网络来说明社会对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做学生干部和做一般的学生,对领导力培养的帮助是不同的。社会这个维度对青年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他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活动中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冰面以下的部分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积累和积淀,领导力也永远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李重说,它永远需要用实践经验去丰富它,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他认为,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很多活动都致力于冰面以下的部分,西安交大也在开展“四个一百的工程”活动:“读一百本经典著作,结识一百位老师,参加一百场活动,听一百场讲座”。这些都是为了夯实领导力的基础。
以“新四会”为抓手提升领导力,大力培养精英人才
申小蓉从立意、抓手、实践、思考四个方面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领导力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申小蓉从三个层面解释了工科学校领导力培养的内涵。她谈到,整个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科学的发展推动和改变整个人类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很重视人才领导力的培养,每个大学都在做领导力的研究,领导力培养也事关我们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所以,一定要把领导力的提升作为国家未来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
在学校的层面,电子科大希望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世界的变革相结合,实现由跟踪式的人才培养向引领型专业人才培养转变,由原来单一的工程师培养向具备知识融合和能力集成的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转变。
基于领导力的特质,学校提出了创新驱动型领导力发展模型,其内涵是“创新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影响输出能力”。学校培养的领导型科技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领导人才,其领导力应主要源于创新力、高屋建瓴的分析力、深刻的洞见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申小蓉表示,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抓手:“新四会”——听说读写能力提升。申小蓉强调,在“听说读写”当中,“说”是最重要的,“听”是“说”的前提,“读”是“说”的基础,“写”是“说”的升华。
以“领导力”为牵引,学校设计了针对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精英成长需求的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配套整个计划,学校从课程体系入手,开设了以《人类文明经典赏析》为代表的60门核心通识课程、48门文化精品讲座课程,邀请全球顶级名师来校做讲座,让领导力培养进入“第一课堂”。同时,学校在活动体系上设置了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等精品活动,在项目体系上通过干部培训、挂职锻炼、社会实践、立人项目等各类项目让学生“第二课堂”领导力培养落到实处。同时学校打造了博约书屋、立人空间、众创空间等特色空间,设置了长征学院等特色基地,建立了全国高校首个教育大数据一体化平台,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有序精准培养。这些举措为提升电子科大学生的领导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申小蓉表示,电子科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下一步将结合实践思考人文知识等外在的硬知识转化成内在的价值观、使命感与人格特征、专业教育与领导力培养等课题,打造精英人才蓬勃成长的“生态圈”。
编辑:一戈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