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新建教授做客觅道论坛讲述中国故事的多民族魅力
文:王宏伟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6-12 4322

  近日,“觅道论坛”系列讲座第四场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百学堂”开讲。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为成电师生讲述中国故事的多民族魅力。活动由北京大学杨煦生教授主持,百余名研究生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170608222126.jpg

  徐新建在讲座中谈到,在全球体系重新构建、民族国家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国民知晓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成为关涉甚广的重要议题,而能否展现“中国故事”所包含的多民族魅力,则是检验讲述效果的一个关键。

  徐新建说,以古往今来的“多元一体”格局为背景,从文学到文化,从历史到未来,“中国故事”呈现的就该是多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发展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中,多民族的魅力表现为地理生态的多样互补、文明发生的多源交汇、族群种类的多元交往、历史沿革的交错连续,以及语言文字的种类繁多、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

  正因如此,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其中蕴含的多民族魅力,关联着新的历史责任和时代呼声。他表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版的“中国故事”,其内涵讲述的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样的“中国故事”中,多民族的特点和魅力将展现为多重的依存互补与厚重的命运关联,表现出文化的兼收并蓄、经济的相互依存与情感的相互亲近,最终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微信图片_20170608222157.jpg

  徐新建谈到,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里呈现过多种不同的“中国故事”,不同的故事反映着不同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讲好“多民族的中国故事”,有助于提升多元一体的国民认同,凝聚各社会成员的历史记忆,增强各民族间的理解包容。

微信图片_20170608222211.jpg

  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就相关问题与徐新建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数字与文化传媒中心主任谢梅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觅道论坛”系列讲座由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师生带来社会科学前沿观点的碰撞,人文知识的专业解读,带领师生享受人文精神大餐,提升人文修养。


  相关链接:

  徐新建,文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首席专家。

  他先后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剑桥大学人类学系、悉尼大学东亚系以及法国人文之家访学交流。出版专著《从文化到文学》《西南研究论》《中国酒文化研究》《民歌与国学》《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神态和族群》《侗歌民俗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以及考察报告《罗吏实录》《生死之间》《苗疆考察记》《西南行走录》等。荣获庄重文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等。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