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2017年IEEE雷达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受人力资源部及电子工程学院“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计划”资助,电子工程学院青年老师崔国龙、闵锐、张天贤、张寅、崔宗勇参加此次会议并作学术分享。
IEEE雷达会议是雷达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2017年IEEE雷达会议录用了近350篇文章,各位老师及其教研室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28篇,并各自进行了论文报告或海报展示。此次会议上,应Alfonso Farina教授(IEEE Fellow)和Augusto Aubry博士邀请,崔国龙副教授作题为“Adaptive Detection in Compound-Gaussian Clutter Exploiting Multiple A-Priori Spectral Models”的分会场邀请报告。该论文主要针对复合高斯杂波背景少量训练数据下的目标自适应检测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先验多谱模型的自适应检测方法,通过利用杂波的先验谱知识,提高了有限少量训练样本下杂波协方差的估计精度,大幅增强了目标的检测能力。
闵锐老师作题为“Polarimetric-Spatial Classification of PolSAR Images Based on Composite Kernel Feature Fusion”的分会场报告。该论文主要针对全极化SAR图像分类问题,提出了基于复合核函数的特征融合方法,通过复合核函数将不同的特征信息融合在一个新的核矩阵中,实现不同特征的权重调整,增强SAR极化图像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升了分类性能。
张天贤老师对论文“Constrained MIMO Radar Waveform Design for Beampattern Formation”做了海报展示。该论文针对发射波形脉冲压缩特性与方向图之间的权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雷达波束赋形的约束波形设计方法,将相似性约束引入了MIMO雷达方向图设计,数值仿真表明了通过合理的选择相似参数,可折中发射波形的脉压与方向图性能。
张寅老师的论文“Modeling of Bistatic Radar Sea Clutter Returns Based on IEM-B Scattering Model”针对现有杂波产生方法不能反映杂波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电磁积分方程(IEM-B)模型的双基地雷达杂波产生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IEM-B模型及球不变随机过程方法,并结合双基地雷达方程及K分布统计特性,实现对各向异性双基地海杂波序列的产生,将杂波仿真方法由单基地情型推广到双基地条件下,为双基地几何配置下,雷达检测性能及雷达系统功能验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崔宗勇老师在会上作题为“SAR Target Recognition via Incremental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Lp Sparse Constraint”的分会场报告。该论文主要针对非负矩阵分解NMF算法的计算代价随样本增加而成倍增长的问题,提出基于Lp范数约束的增量非负矩阵分解(Lp-INMF)算法,并应用于SAR目标识别,实时约束增量过程中的NMF分解矩阵,能够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升SAR目标识别性能。
张天贤,随着电子工程学院的发展,学术交流对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有极大的帮助。在IEEE雷达会议上大家能够最快的了解到行业前沿动态,开阔学术视野,促进与国外团队的学术合作,非常感谢学校及学院对青年教师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的大力支持。“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支持,激励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崔宗勇老师表示。
电子科技大学于2016年7月12日开始实施《电子科技大学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计划》,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支持300名左右青年教师参加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旨在帮助青年教师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国际学术合作,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作为配套的《电子工程学院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计划》实施细则于2016年12月15日发布,截至目前,电子工程学院已有十余位青年青年老师在学校及学院相关政策支持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学校、学院以及及个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相关链接:《电子工程学院海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计划》实施细则
http://www.ee.uestc.edu.cn/home/ContentPage?Id=13344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